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7 道试题
1 . 唐代高僧把“孝”说成是贯穿古今的根本大道,并以慈悲比附仁道,以戒律比附修身等。这说明
A.儒、释、道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C.儒佛两家的道德观原本是相同的
D.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日趋中国本土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以前的儒学与佛教相比有两个弱点:一是没有佛教所讲的祖统,二是没有抽象的哲学理论。然而,唐代的韩愈却认为中国儒学有自身的“道统”,《礼记·中庸》所讲的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理。韩愈的主张实际上反映出
A.佛教与儒学的对抗
B.儒学复兴的完成
C.佛教道教的衰落
D.佛教与儒学的融合
3 . 下图中围坐在一起的三人从左至右分别是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他们正在谈经论道。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本土思想需要借助外来思想发展自己
B.当时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C.儒、佛、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2017-11-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中四幅图片的顺序,说明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四个阶段。
(3)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流传至今。试分析其原因。
2017-10-3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私立华森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5 . 重庆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但在一处接连开凿的三个洞窟中,居中一洞为佛像,佛左右侍立十大菩萨;左为道君洞,太上老君像高洁古朴;右为文宣王洞,孔子头戴束巾,左右侍立颜回、仲由等十大弟子。这一造像出现的时期最可能是
A.两汉
B.魏晋
C.隋唐
D.两宋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表明当时
A.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B.三教合一有了新的发展
C.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
D.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慧能(638~713年),世称禅宗六祖,生于岭南,三岁丧父,家境贫寒,靠上山打柴做零工维持生计。虽不识字,但悟性极高,听人诵读《金刚经》,便欲北上寻求佛法。历经千辛万苦终求法于黄梅五祖道场。所做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深得五祖赞许,遂为法门的衣钵传人。

慧能认为心性本净,佛性人人皆有,不须外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顿悟成佛,创顿悟禅;主张不打坐,无须累世苦修,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佛法,创生活禅;主张众生皆是佛,平常心即是佛。主张不读经,不立文字,摒除繁琐的宗教仪式。

自唐朝到宋朝,慧能多次被皇帝赐予称号,其思想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一面旗帜,在他的影响下,禅宗很快在大江南北盛传开来,信徒众多,形成“一花五叶”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六祖慧能》

(1)根据材料,概括慧能禅师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慧能禅师思想的成因及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9 . 汉末佛教被一些人描述为“咽气餐霞之术、神丹金液之事”。东晋成书的《后汉纪》称“佛身长一丈六尺、黄金色,项中佩日月光,变化无方,无所不入,故能化通万物,而大济群生。”大致同时期成书的《牟子·理惑论》则谓:“佛者,谥号也。犹名三皇神、五帝圣也。”这些描述和记载
A.说明了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B.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趋势
C.印证了儒学对佛教的影响
D.消弭了儒佛道之间的斗争
2017-10-2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情反馈考试(一)历史试题
10 . 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儒家思想日益走向哲学化
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融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