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86 道试题
1 . 小麦有冬小麦和春小麦之分。冬小麦必须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温才能开花,被称为春化作用。
(1) 春化过程使植物内某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稳定性差异,该过程称为_______,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以下对研究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处理方式

未经低温处理(第1组)

经低温处理(第2组)

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第3组)

检测结果

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现象

不能抽穗开花

抽穗开花

不能抽穗开花

A.温度是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
B.高温可以解除冬小麦的春化作用
C.春化作用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是低温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D.第3 组检测结果处的①可能是“某些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特殊蛋白质”

冬小麦有与其开花相关的促进或抑制基因。VRNI基因表达的 VRN1 蛋白促进冬小麦开花,下图为该蛋白的表达调控途径。图中 GRP2为一种富含甘氨酸的 RNA 结合蛋白,VER2 为植物凝集素蛋白。

(3) 据图和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GRP2抑制 VRN1 前体 mRNA 的剪接,在翻译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
B.细胞核中所有物质包括GRP2 均可通过核孔离开细胞核
C.凝集素蛋白 VER2 与GRP2 相互作用,使得 VRN1 表达水平上调
D.如果 VRNI 基因启动子区域被过度甲基化,则不利于开花

科学家发现植物拟南芥中也存在一些促进植物开花的基因和抑制植物开花的基因。FLC 基因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基因,其表达的 FLC 蛋白卵制植物开花。下图为 FLC 基因的相关表达调控途径,图中 FRI为参与转录活动的蛋白质,而低温会促进 PRC2复合体的产生。

(4) 请根据题干信息及图,推测植物春化作用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
2 . I.纤维素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经纤维素酶催化水解后,可被微生物发酵利用。真核生物长枝木霉的纤维素酶基因通常随机分布在染色体上。某研究人员用重离子束诱变育种得到了高产纤维素酶的长枝木霉菌株,并对高产纤维素酶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如图为高产纤维素酶机理的部分示意图。

(1)根据题意可知,图中纤维素酶基因所含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______
A、细胞核→细胞质       B、细胞质→细胞质
C、细胞质→核糖体       D、质粒→核糖体
(2)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受葡萄糖等降解物的影响,形成阻遏效应。由图可知,关于该阻遏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负反馈调节       B、分级调节
C、葡萄糖为信息分子       D、阻遏葡萄糖的过度产生
(3)纤维素酶为复合酶系,主要包括三种组分,它们分别使纤维素长链变短链、短链变二糖、二糖变单糖。请推测,这种降解纤维素的协同作用得以实现的原因不包括它们______
A、分子结构不同       B、催化反应类型相同
C、底物相同       D、最适pH相近
(4)研究发现,PDI和OST是纤维素酶加工修饰的关键蛋白分子。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高产菌株可以高效合成、分泌纤维素酶可能依赖于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PDI和OST在核糖体上高效工作
②菌株分泌纤维素酶的方式
③在外界碳源的诱导作用下快速启动纤维素酶基因的转录
④囊泡的生成和移动不消耗能量
(5)重离子束诱变后的高产长枝木霉不可能发生的改变是______
A、基因数目       B、新生多肽的合成方式
C、组蛋白修饰水平       D、内质网的结构
II.工业上,还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长枝木霉,从而获得高效生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如图为携带OST高表达基因(OST-H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野生型长枝木霉后,从中筛选高产菌株的流程。其中培养基④中富含纤维素,接种菌株后用刚果红进行染色,而刚果红可与多糖形成红色沉淀,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可反映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酶活力。

(6)图中步骤I-IV中需在超净台上进行的是___________
(7)关于②号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A、以OST-H为碳源       B、以纤维素酶为碳源
C、以纤维素为碳源       D、以纤维素酶为氮源
(8)上述过程中,接种的正确操作是______
A、仅步骤I为稀释涂布法接种       B、步骤I、III均为稀释涂布法接种
C、步骤I的接种工具可用火焰灼烧灭菌       D、步骤III使用接种环为接种工具
(9)为达到筛选高产菌株的目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A、步骤II中应挑选直径较大的菌落
B、菌种转接到培养基③目的是为了扩大培养
C、步骤III接种前应进行菌种稀释
D、培养基④应先灭菌再调pH
(10)如表为步骤IV测得的1-4号待选菌株和野生型菌株的数据,请分析菌株4透明圈最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透明圈大小(mm)

1

4.21±0.54

2

4.62±0.23

3

4.55±0.32

4

5.09±0.41

野生

0.05±0.18

3 . 耐力性运动是指机体进行一定时间(每次30min以上)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步行、游泳等。为探究在耐力性运动训练中肌细胞出现的适应性变化,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肌细胞通过图1的___(填字母)过程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部分转化为___为运动直接提供能量,部分以___的形式释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多选)。
A.甲表示丙酮酸和NADH
B.催化b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c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D.人体肌肉细胞也可以通过c过程产生酒精

(3)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合理的是___(多选)。
A.制作酸奶时,减少容器中的空气有助于乳酸菌发酵
B.给盆栽浇水不能过量,避免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C.酿制葡萄酒时,在加入酵母的发酵液连续通气提高产酒量
D.低温储藏果蔬,降低细胞有氧呼吸对有机物的消耗

探究耐力性运动训练或停止训练时,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出现的适应性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

(4)由图2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
A.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趋于稳定。
B.若停训1周立即恢复训练,能使线粒体的数量恢复到接近停训前的水平。
C.若继续停止训练,4周后将降至开始训练时的水平。
D.训练时间越长,线粒体数量越多

(5)研究发现耐力性训练能够促进脂肪分解,下列关于脂肪分解的描述正确的是___。
A.脂肪氧化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B.脂肪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后,参与呼吸作用
C.甘油和脂肪酸直接参与呼吸作用
D.脂肪分解成氨基酸后,转变为丙酮酸参与三羧酸循环

(6)耐力性运动训练也能使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加。请解释在耐力性运动训练中出现这些适应性变化的意义___(多选)。
A.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加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B.肌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使肌细胞有氧呼吸增强以适应耐力性运动训练对能量的需求
C.线粒体增加,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和脂肪分解加快,有利于提高无氧呼吸供能
D.脂肪分解加快,提高细胞能量供应

(7)研究认为长期耐力性运动训练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预防冠心病、糖尿病和肥胖的关键因素。请你结合本研究结果给出进行体育锻炼时的建议:___
2024-01-2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
4 . 科学家用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细胞分裂的相关问题。研究人员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小鼠(2n=40)的睾丸中各种细胞进行核DNA含量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精原细胞的核DNA含量为2C)。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细胞中核DNA含量3C对应细胞周期中的____期。核DNA含量为1C的细胞名称是____
(2)某小鼠的基因型为AaXBY(等位基因A、a位于8号染色体上),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的配子。该异常配子形成的可能原因有____
A.8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分裂I后期时未分离
B.8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时未分离
C.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分裂I后期时未分离
D.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时未分离

(3)为进一步了解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某同学在显微镜下对百合(2n=24)花粉母细胞(相当于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进行观察,并拍摄了部分图像如图2所示,请根据减数分裂的顺序用字母和箭头对图2中细胞进行排序:____

科学家通过刺激雌鼠甲的卵子有丝分裂,培养了卵生胚胎干细胞,然后修改该细胞的基因,使这些细胞具备精子的功能,最后将这些细胞注入雌鼠乙的卵子,由此产生了一批具有两个“母亲”的幼年小鼠。
(4)根据以上资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
A.得到的子代小鼠都是雌性
B.培养得到的卵生胚胎干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C.得到的子代幼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D.雌鼠乙的卵子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四分之一的细胞质

(5)正常情况下,在受精卵发育为健康幼鼠的过程中可发生的事件有____。(填编号)
①有丝分裂 ②减数分裂 ③细胞凋亡 ④细胞分化 ⑤细胞衰老
(6)对比百合根尖细胞和小鼠肠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发现,二者在胞质分裂、纺锤丝发出上有差异,与这些差异相关的结构是____
A.中心体B.细胞壁
C.核膜D.染色质
2024-01-02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奖励他在阐明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上的开拓性研究。自噬是一种真核细胞降解受损细胞器、错误折叠蛋白质和病原体的正常代谢机制,自噬的简要过程如图所示。
   
(1)关于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
A.溶酶体是由单层生物膜包被的小泡
B.溶酶体具有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的作用
C.植物细胞没有溶酶体,所以不会发生吞噬衰老损伤细胞器的代谢活动
D.残余体中的物质被释放至细胞外后,短时间内细胞质膜面积增大

(2)如图所示,自噬过程中,线粒体等细胞器被一种双层膜的结构包裹,然后形成自噬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多选)
A.自噬体膜含有2层磷脂分子
B.自噬体膜与溶酶体膜融合的过程可能受到温度影响
C.自噬性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活性与其所处环境无关
D.细胞通过调控自噬过程,以确保自身生命活动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进行

(3)由图可知,溶酶体直接来源于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小分子营养物质可通过溶酶体膜运输到细胞质基质,溶酶体内部的水解酶及残渣则不能通过其膜结构,这说明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
(4)已知低糖培养可使细胞的自噬水平升高,有机化合物氯喹可抑制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但对自噬体的产生无明显影响。


A组

B组

C组

培养条件

正常糖

低糖

低糖

是否加入氯喹

科研团队对三组细胞(A组、B组、C组)进行了如表中的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细胞内自噬体含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最多的是__________;通过细胞自噬回收物质和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
(5)图中被消化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其增加其自身膜面积的方式为__________,部分线粒体蛋白由其自身合成,原因在于线粒体内部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
(6)科学实验证明,在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元细胞异常死亡的疾病中都可观察到线粒体异常现象,请从线粒体功能角度分析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23-12-31更新 | 413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下图是胰岛素调节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机制的示意图。

(1)下列关于胰岛素及其降血糖的机制说法正确的是___(单选)。
A.由胰岛α细胞合成分泌
B.通过主动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能促进肝糖原的水解
D.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

(2)据图分析,下列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编号选填)。
①葡萄糖②胰岛素③IRS-1④GLUT4
(3)据图分析,GLUT4是一种___(单选)。
A.受体蛋白B.酶
C.转运蛋白D.免疫球蛋白

(4)GLUT4在细胞内一般贮存于囊泡上,GLUT4在细胞内产生的路线是___(用编号和箭头表示)。
①高尔基体②核糖体③内质网④线粒体
(5)据图分析,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上后,通过一系列调节,导致质膜上GLUT4数量___,从而降低了血糖浓度。
某研究小组为研究二甲双胍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将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服用消渴丸(为补益剂,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之功效),实验组服用同剂量消渴丸和二甲双胍。6周后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各项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组别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治疗前空腹胰岛素水平(mU/L)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水平(mU/L)
实验组5.298.2818.5717.10
对照组7.1310.6418.8123.20

(6)某同学认为二甲双胍能提高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从而达到降血糖的功效。根据表数据分析,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___
7 . 科学家用超声波震碎了线粒体之后,内膜自然卷成了颗粒朝外的小囊泡。这些小囊泡具有氧化[H]的功能。当用尿素处理后,小囊泡不再具有氧化[H]的功能。当把F1小颗粒装上去之后,小囊泡重新具有了氧化[H]的功能(如图1)。F0-F1颗粒后来被证实是线粒体内膜上催化ATP合成的蛋白质(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A.实验证明F0-F1颗粒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酶
B.F0-F1颗粒中F0具有亲水性、F1具有疏水性
C.实验中[H]指的是还原型辅酶Ⅰ
D.图2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2024-01-1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生物试题
8 . Ⅰ.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豌豆黄化幼苗茎切段伸长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部分步骤如下:将相同的茎切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到3/4处后,分别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所示。

(1)分析图结果,研究者推测IAA和GA的作用部位有差异,用图中的甲、乙、丙三组弯曲部位的茎切段为实验材料,分别制作________(横切片、纵切片)进行显微观察。若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表明IAA作用于表皮细胞;若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表明GA作用于内部组织细胞。
II、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各题:

(2)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
(3)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________(J/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4)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竞争。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_______法。
(5)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体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实现了对能量的__________
2024-01-1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生物试题
9 . 自然界中植物常会遭受高光照胁迫。近期研究人员发现,植物激素独角金内酯(SLs)通过调节光合作用来帮助植物适应高光照应激。研究人员检测不同品系拟南芥(Col-0和d14)在不同光照强度及处理条件下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差异,如图所示。Col-0为野生型拟南芥,d14为SLs信号通路缺失突变体。rac-GR24为SLs类似物。“*”代表比较的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数量越多,代表统计学上差异越显著;“ns”代表没有统计学意义。

(1)常用的色素提取试剂是___________ 。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__ 光。
(2)以下对上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光照强度会使叶绿素含量下降
B.rac-GR24使高光照强度下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
C.高光照强度会使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
D.SLs信号降低高光照强度下色素的含量

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了rac-GR24对野生型拟南芥在高光照强度下的光能转化率和非光化学淬灭量,如图所示。非光化学淬灭是指植物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量来消耗过剩的光能。

(3)由图可知,rac-GR24提高了高光照强度下拟南芥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光反应/碳反应)阶段,此阶段植物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上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高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增强突变体组是对照组
B.rac-GR24显著提升了高光照强度下野生型光能转化率
C.rac-GR24使高光照强度下植物将更多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D.高光照强度下类胡萝卜素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效率提升
(5)有文献提示生长素在植物高光照应激适应中发挥作用,为验证生长素是否与SLs具有协同作用,请从下面实验步骤中选择实验组合___________。如果两种激素具有协同作用,光能转化率最高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 ,非光化学淬灭量最高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
将数量相等,生长状态一致的拟南芥分成若干组:
①普通光照强度下,野生型拟南芥
②高光照强度下,野生型拟南芥
③高光照强度下,野生型拟南芥,喷施SLs类似物
④高光照强度下,SLs信号缺失突变体,喷施SLs类似物
⑤高光照强度下,野生型拟南芥,喷施生长素类似物
⑥高光照强度下,生长素信号缺失突变体,喷施生长素类似物
⑦高光照强度下,野生型拟南芥,喷施SLs和生长素类似物
选择相同的时间点,测量各组的光能转化率和非光化学淬灭量。
2024-01-15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产肠毒素大肠杆(ETEC)能引起幼畜发生急性严重腹泻,其直接致病因子为肠毒素,包括热不稳定肠毒素(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两种。LT由两类功能性亚单位(LTA、LTB)组成,其中LTB具有免疫原性;ST包括ST1、ST2两个亚型,均为小分子多肽,免疫原性弱,构建ST1基因与LTB基因的融合表达质粒,使其表达的ST1具有免疫原性,为研制抗毒素疫苗做好上游工作。
(1)从ETEC中扩增得到LTB和ST1两个基因片段,并设计引物:P1、P2为扩增LTB基因序列的引物,P3、P4为扩增ST1基因序列的引物。其中P2、P3中的部分是人工合成能互补的Linker(连接基团)。制备LTB-ST1融合基因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CR1和PCR2通常不能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进行
B.设计引物时,应该将Linker添加在P2、P3的5'端
C.获得①中的两条链至少经过3轮PCR1和PCR2
D.①→②过程利用Linker获得的融合基因需要DNA连接酶
(2)下列有关“表达LTB-ST1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①选用的质粒载体中需包含复制原点、多种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和标记基因等
②构建重组质粒表达载体时,LTB-ST1融合基因两端需要包含启动子和终止子
③在筛选重组菌时,通常应设置未经转化的菌株作为阴性对照
④检测到重组菌能表达融合抗原时,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测,才可作为重组工程菌株用于发酵制备抗毒素疫苗
2024-01-1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