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63 道试题
1 . 某同学用桶1和桶2的小球来模拟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的杂交实验,模拟设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桶1和桶2中各取一个小球放一起模拟精卵结合
B.桶1中有4种不同的小球,这是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
C.模拟结果子代有4种基因型,比例为4:4:1:1
D.桶1和桶2中小球分别模拟植株甲和植株乙产生的配子
2 . 某两性花植物花小不易进行杂交育种工作。已知雄性可育基因对雄性不育基因为显性。某科研团队利用基因工程将育性恢复基因A、花粉致死基因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C连锁成为一个A-B-C基因并导入雄性不育个体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育性恢复植株甲。雄性不育植株雄蕊发育不正常,但雌蕊正常。使用无缝克隆技术可将A、B、C基因连接成DNA片段,其机理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后者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与用单酶切割目的基因与载体相比,双酶切割法的优点是_________
(2)无缝克隆时,T5核酸外切酶沿5'→3'的方向水解DNA,其目的是_________。与传统的酶切再连法相比,无缝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的优点有_________(写出2点即可)。
(3)甲植株自交得F1,F1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4)假设雄性可育植株与育性恢复植株、不育植株可区分。请利用雄性可育纯合植株、甲植株和荧光检测仪,设计杂交实验,探究导入的A-B-C基因是否与雄性不育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不考虑互换,不用具体描述荧光检测过程)。实验设计方案:甲植株作为母本与雄性可育纯合植株杂交,F1中通过荧光检测仪检测并选取有荧光的雄性可育植株进行自交,观察并统计F2中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①若有荧光雄性可育植株:有荧光育性恢复植株:无荧光雄性可育植株:无荧光雄性不育植株的比例为3:1:3:1,则_________;②若_________
3 .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子的胚乳由外向内分别为糊粉层和淀粉胚乳,通常糊粉层为单层活细胞,主要累积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淀粉胚乳为死细胞,主要储存淀粉。选育糊粉层加厚的品种可显著提高水稻的营养。
(1)用诱变剂处理水稻幼苗,结穗后按图1处理种子。埃文斯蓝染色剂无法使活细胞着色。用显微镜观察到胚乳中未染色细胞层数_____________的即为糊粉层加厚的种子,将其对应的含胚部分用培养基培养,筛选获得不同程度的糊粉层加厚突变体tal、ta2等,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突变体tal与野生型杂交,继续自交得到F2种子,观察到野生型:突变型=3∶1,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_____________定律。利用DNA的高度保守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F2植株进行分析后,将突变基因定位于5号染色体上。根据图2推测突变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附近,对目标区域进行测序比对,发现了突变基因。
(3)由tal建立稳定品系t,检测发现籽粒中总蛋白、维生素等含量均高于野生型,但结实率较低。紫米品系N具有高产等优良性状。通过图3育种方案将糊粉层加厚性状引入品系N中,培育稳定遗传的高营养新品种。

①补充完成图3育种方案_____
②运用KASP技术对植物进行检测,在幼苗期提取每株植物的DNA分子进行PCR,加入野生型序列和突变型序列的相应引物,两种引物分别携带红色、蓝色荧光信号特异性识别位点,完成扩增后检测产物的荧光信号(红色、蓝色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绿色荧光)。图3育种方案中阶段1和阶段2均进行KASP检测,请选择其中一个阶段,预期检测结果并从中选出应保留的植株。______
③将KASP技术应用于图3育种过程,优点是________
4 . 角膜环状皮样瘤(RDC)会影响患者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图1为调查的某RDC家系图。

(1)根据此家系图,初步判断RDC最有可能是为___染色体___性遗传病。请说明判断的理由:___
(2)研究发现RDC患者的P蛋白仅中部的第62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组氨酸,据此推测患者P基因由于碱基对___而发生突变。
(3)CyclinD1是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蛋白能结合CyclinD1基因的启动子,调控其转录。为研究突变型P蛋白是否还有结合CyclinD1基因启动子的功能,设计了3种探针:能结合P蛋白的放射性标记探针A、能结合P蛋白的未标记探针B、未标记的无关探针C,按图2的步骤进行实验,结果如图3。根据实验原理,3种探针的物质本质均___(填“DNA”或“蛋白质”),且探针A、B依据___设计。

请将图2使用探针的情况填入如表i、ii、iii处(填“不加”或“A”或“B”或“C”),完成实验方案。
分组
步骤
野生型P蛋白突变型P蛋白
123456
步骤1不加i___ii___不加同i同ii
步骤2AAiii___AA同iii
图3结果说明突变型P蛋白___结合CyclinD1基因启动子,判断的依据是___
(4)P基因在HeLa细胞(宫颈癌细胞)中不表达。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稳定表达野生型P基因的HeLa细胞系(甲)和稳定表达突变型P基因的HeLa细胞系(乙),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细胞CyclinD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图4.实验结果说___

(5)综合以上研究,从分子水平解释杂合子患病的原因___
2024-06-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热身考生物试卷
5 . 现有一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有芒(T);另一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无芒(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对F2的个体进行如下杂交操作及结果错误的是(       
A.选取F2中所有高秆有芒个体随机交配,子代高秆有芒个体占64/81
B.选取F2中所有高秆个体随机交配,子代高秆有芒个体占2/3
C.选取F2中所有矮秆有芒与高秆无芒个体随机交配,子代高秆有芒个体占25/81
D.选取F2中所有矮秆个体随机交配,子代有芒个体占3/4
2024-06-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热身考生物试卷
6 . GAL4基因的表达产物能识别启动子中的UAS序列,从而驱动UAS序列下游基因的表达。野生型雌、雄果蝇均为无色翅,且基因组中无GALA基因和含UAS序列的启动子。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在雄果蝇的一条Ⅲ号染色体上插入GALA基因,雌果蝇的某一条染色体上插入含有UAS序列的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科研小组利用杂交实验对雌果蝇中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进行判断:将上述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1,让F1中绿色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由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位置不同将导致F2个体的表型和比例出现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F1的性状分离比,无法确定亲本雌果蝇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插入位置
B.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Ⅲ号染色体上,则F2中绿色荧光翅:无色翅=1:1
C.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I号染色体上,则F2中无色翅雌性个体的比例为7/16
D.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X染色体上,则F2中无色翅个体的基因型共有6种
2024-06-0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热身考生物试卷
7 . 果蝇的正常翅和斑翅、有翅和无翅分别由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其遗传机制,现有一群正常翅雌雄果蝇进行随机交配,F1表型及比例如下表:

F1

正常翅

斑翅

无翅

雄果蝇

9/32

3/32

1/8

雌果蝇

3/8

0

1/8

(1)A与a基因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斑翅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
(2)亲代雌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3)F1有翅雌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F1的无翅雌果蝇与斑翅雄果蝇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种,出现斑翅雄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
2024-06-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中学2023-2024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8 .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正常血红蛋白基因突变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引起的,相关片段如下图。对胎儿基因检测的主要原理是:MstII限制酶处理扩增后的DNA;加热使被酶切的DNA片段解旋,用荧光标记的CTGACTCCT序列与其杂交;凝胶电泳分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CR扩增时预变性时间较长是为了使模板DNA充分变性
B.需要设计能与血红蛋白基因结合的双链DNA作为PCR引物
C.电泳中需要加入亚甲基蓝作为电泳指示剂
D.若出现3条电泳条带,可判断该个体为杂合子
2024-06-0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最后一卷)生物试卷
9 . 陆生植物的碳流动过程如图1所示。植物叶绿体中的淀粉含量在白天和黑夜间的变化很大,被称为过渡性淀粉。这种淀粉作为储存能源,可在夜间光合作用不能进行时,为植物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卡尔文循环的具体场所是_____,该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
(2)在白天光合产物磷酸丙糖可用于制造淀粉,也可用于合成蔗糖,若用于这两条去路的磷酸丙糖比例为1:2,每合成1mol蔗糖,相当于固定了_____mol·CO2。合成的蔗糖除输出至其他部位外,还可暂存于_____(填细胞器)中参与细胞渗透压的调节。
(3)为了验证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运输,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植物,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结果发现转基因植物出现严重的短根、短茎现象,其原因是叶肉细胞壁上的蔗糖酶水解蔗糖,导致_____,根和茎得到的糖不足,生长缓慢。
(4)碳在蔗糖和淀粉间的分配受内外因素影响:
①叶绿体内膜上的Pi转运蛋白(TPT)是磷酸丙糖与无机磷酸(Pi)的反向转运蛋白,在将磷酸丙糖运出叶绿体的同时能将无机磷酸(Pi)等量运入叶绿体。研究发现:抑制小麦的TPT使其失去运输能力,可使叶绿体内淀粉合成量增加14倍,但同时会使光合作用整体速率降低。据图分析,叶绿体内淀粉合成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光合作用整体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
②环境因子(尤其是白天长短)也可以影响叶片对固定的碳在蔗糖和淀粉之间的分配。_____(填“长日照”或“短日照”)下的植物更多地将光合产物转化为淀粉,从而保障夜间充足糖供给。
(5)近年有研究表明,海藻糖(T-6-P)在调节拟南芥叶肉细胞中淀粉和蔗糖的合成过程中起到信息分子的作用,其调节机理大致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当叶肉细胞中蔗糖大量积累时,T-6-P合成基因的表达量将会_____(填“增加”或“减少”),进而_____(填“激活”或“抑制”)AGPase,使淀粉合成增加,储藏在叶绿体中。

   

2024-06-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最后一卷)生物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器官移植的供体严重短缺是全球性问题。在异种动物体内培育人源器官,或是解决途径之一。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先对人类成体细胞进行编辑,形成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之后将一定数量的iPSCs注射到缺失肾脏发育关键基因的猪胚胎中,构建出嵌合胚胎。24小时后,这些猪胚胎被移植入选定的代孕母猪体内。28天后,这些胚胎中的一些会发育成为未成熟的人类肾脏。从动物体内“收获”人体器官不再是纸上谈兵。实验思路如下图所示。

   

1.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③需要将胚胎细胞放在充满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B.过程④需要利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C.过程⑤需要对代孕母猪进行超数排卵和同期发情处理
D.过程⑥所得个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存在着差异
2.基于伦理规定及国际惯例,代孕猪在胎龄3-4周时终止妊娠,但该做法依然引起了民众普遍的担忧。下列各项不属于担忧依据的是(       
A.嵌合体的出现会导致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的界限模糊
B.接受该种肾脏移植的患者,其后代可能携带有部分猪的染色体
C.实验获得的人类肾脏,其人类细胞占比、器官功能等指标都是未知数
D.器官使用者很可能不希望使用被编辑过的细胞长成的器官
2024-06-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最后一卷)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