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人民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了,勾股定理最早的证明是东汉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被后人称为“赵爽弦图”.“赵爽弦图”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图腾,还被用作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如图,大正方形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若E的中点,则     

   

A.B.
C.D.
2024-05-01更新 | 110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2 . 海伦公式是利用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边长abc直接求三角形面积S的公式,表达式为:(其中);它的特点是形式漂亮,便于记忆.中国宋代的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独立提出了“三斜求积术”,但它与海伦公式完全等价,因此海伦公式又译作海伦-秦九韶公式.现在有周长为满足,则用以上给出的公式求得的面积为(       

A.B.C.D.12
2023-09-26更新 | 880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3 . 数学巨星欧拉(LeonhardEuler,1707~1783)在1765年发表的《三角形的几何学》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定理:“三角形的外心、垂心和重心都在同一直线上,而且外心和重心的距离是垂心和重心的距离之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之为三角形的欧拉线.若已知的顶点,且 ,则的欧拉线方程为(       
A. B.C.D.
2023-09-10更新 | 933次组卷 | 14卷引用:人教B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过关斩将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 2.1-2.3 综合拔高练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解题方法
4 . 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提出了由三角形三边求三角形面积的“三斜求积”,设的三个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面积为S,则“三斜求积”公式为,若,则用“三斜求积”公式求得的面积为(       
A.B.C.D.1
2023-05-21更新 | 1028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数学(理)试题
5 . 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的著作《圆锥曲线论》中有这样一个命题:平面内与两定点的距离的比为常数k)的点的轨迹为圆,后人将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已知,圆上有且只有一个点P满足|.则r的取值可以是(  )
A.1B.2C.3D.4
2022-11-15更新 | 403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6 . 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是,若离心率,则称椭圆为“黄金椭圆”.则下列三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①在黄金椭圆中,
②在黄金椭圆中,若上顶点、右顶点分别为,则
③在黄金椭圆中,以为顶点的菱形的内切圆过焦点
A.B.C.D.
7 . 阿波罗尼斯(约公元前262-190年)证明过这样一个命题: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后人将这个圆称为阿氏圆.若平面内两定点,动点满足,当PAB不共线时,面积的最大值是(        
A.B.C.D.
2022-03-27更新 | 193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文)试题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冬至日起,依次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这十二个节气其日影长依次成等差数列,冬至、立春、春分日影长之和为31.5尺,前九个节气日影长之和为85.5尺,则立夏日影长为(       
A.1.5尺B.4.5尺C.3.5尺D.2.5尺
2022-12-19更新 | 769次组卷 | 6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调研考试数学(理)试题
9-10高二下·天津·期中
名校
9 . 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
   
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的,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A.289B.1024C.1225D.1378
2023-05-23更新 | 1037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数学试卷
10 .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作《从军行》中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传诵至今.由此推断,其中最后一句“返回家乡”是“攻破楼兰”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022-11-14更新 | 2223次组卷 | 88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数学(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