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巷里的老墙

梁衡

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央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数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植物学家考察物种的多样性,有一个方法叫“打方”,即在地上划定一个正方形,细数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我就试着任选了一面墙,借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从未谋面的花草。单听这些名字,就让你心里暖暖的。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绒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户墙角;有一种野草莓,酸酸甜甜,名“蓬虆”,唐人贾岛的诗里居然写到它:“别后解餐莲虆子,向前未识壮丹花。”

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

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

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夯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把墙比作“一页读不完的书”,既说明了墙的内涵丰富,也暗示出下文写墙的文字会如书中记载的一样客观。
B.学画的儿子在婺源农村没敢再画一笔画,从侧面表现了大自然墙体绘画的神妙,也反映出儿子对大自然的敬畏。
C.引述岳飞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写出严田村悠久历史,既与前文“岁月”图形成反差又和谐相融协调一致。
D.墙脚那束“灿烂的花”与姜夔《扬州慢》词中开在桥边的那丛“红药”,都烘托出所咏对象的衰败,异曲同工。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徽式民居巷窄、墙高、房近而造成出入不便,欲扬先抑,增加了散文的叙述层次。
B.文章先对墙的变化与特点作整体描述,然后聚焦老墙及土墙细部刻画,点面结合,详略相宜。
C.文章间或采用第二人称,便于作者抒发情感,同时将读者引入文本情境,拉近与读全者的距离。
D.文章结尾,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两个问句,发人深思。
3.本文写墙时,在花草、苔藓等植被方面花费不少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4.梁衡认为,散文之美有三个层次,是描写美,二是意境美,三是哲理美。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请结合全文分析。
2 .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人物少,情节也不复杂,它的主要魅力就在于用诗一样的语言、散文化的笔法、精彩的生活细节,写活了山村女孩纯真、率直、清丽的情怀。
B.这篇小说用词精练、传神,如“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挽住”一词,运用比喻手法,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C.作者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
D.描写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反映台儿沟的贫穷、闭塞,表现姑娘们的爱美天性,同时衬托出姑娘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B.小说第6段中的“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一句,表现了通讯员的机智和固执。
C.“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我”所明白的道理指新媳妇不肯借被子的原因是她“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D.“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此时她发现伤员竟是那个小通讯员,非常惊讶。“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她被小通讯员勇敢的举动所感动,并为他的伤情而痛心。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恃

刘正权

人间仲春五月天,又逢草木葱茏时。

周梧桐把手里的书放下,幽幽叹口长气,不看书了,仔细把玩自己的一双手,确切说是把玩手上那只小猫咪。

手若柔荑,肤若凝脂,搁书上,叫玉手。

在这个仲春五月天里,周梧桐就剩一双手还葱茏着。

她的腰际以下,暂时还可以用圆润来修饰,周梧桐知道,这个圆润只是表象,美的极致是衰败,周梧桐腰际以下皮肤上那种闪烁光泽的圆润,实际是轻微的水肿。

血脉不通的人,才会水肿。

周梧桐瘫在床上有些日子了。

陪着她一同出车祸的,是只猫。

猫死了,肚子里还摇着猫仔,猝不及防的车祸,让周梧桐的猫临死之前进了人类的医院,还顺顺当当产下一个猫咪。

猫咪就在周梧桐的手上。

三岁的彤子被爸爸抱进来时,手上拿着一只奶嘴,冲周梧桐邀功:“妈妈,把我奶嘴送那个给猫咪。”

“送奶嘴给猫咪?”周梧桐不把玩猫咪了,一双眼睛把玩彤子。

“猫咪那么小,就没了妈妈。”

“没娘的孩子天照应,你操个什么心?”周梧桐啪一声打掉彤子手里的奶嘴。

十五年前那场关于车祸的回忆到这儿戛然而止。

站在病房外的彤子,透过病房门上的观察口看进去,妈妈正躺在病床上,把玩一只老猫,十五年前的那只小猫咪,老得成了精,除了周梧桐,它谁也不亲。

亏当年才三岁的彤子还为她哭啼过好几次呢,白流了那些眼泪。

打那以后,彤子就不流泪,变得柔韧而坚强,哪怕面对病榻上的周梧桐。

多年母女成冤家,这话不假。

谁让那场车祸,让妈妈变得不可理喻的。

确实不可理喻,当时周梧桐把手里的猫咪往地上一丢,冲彤子说:“猫有九条命你知道不,死不了的。”

彤子就这么被妈妈气出了病房。

老远了,病房外还能听见彤子的哭啼。

要不是这次下了病危通知,彤子是不会到医院来的,猫有九条命,就算周梧桐是病猫,怎么的也得有八条命吧,周梧桐属虎。

病房里,周梧桐正跟那只老猫说话呢。

这就对了,在彤子看来,妈妈自从出了车祸后,都不会说人话了。

每次爸爸喂她吃完饭,妈妈都揪扯自己头发说:“我怎么就不死呢?”

爸爸不安慰,激将说:“你死了谁来祸害我啊。”

“也是,我不能死,我还要祸害一千年的!”经不得激将的妈妈歇斯底里了。

奇怪的是,爸爸居然讨价还价说:“一千年,那得祸害多少人,你只祸害我十五年,就够了。”

十五年,好像一个咒语,很灵,每每说到这儿,妈妈就不歇斯底里了,和爸爸抱头痛哭。

为啥要祸害十五年?这个疑问一直在彤子脑子盘旋。

病房的呼叫器突然响了。

一个护士飞快抢进门去。

要抢救的是那只猫,它老得没了进食的力气,靠周梧桐喂奶水度日,那只奶嘴,彤子看见了,当年她送给猫咪的那只,周梧桐竟保存了这么多年?

老猫去世的当天,周梧桐也进入弥留阶段,她手里,紧紧攥着那只奶嘴。

轮到爸爸歇斯底里了,他恶狠狠揪扯周梧桐头发:“你不能死啊,说好还要祸害一千年的,怎么可以说话不算话?”

周梧桐似乎被扯烦了,眉眼上露出一丝不耐,气若游丝说:“我答应,你的,只,只祸害,你十五年,你算算,十五年,到,到了么?”

“还差一天,彤子十八岁,你就不能……”

“从三岁到十八岁,她,她已不算,失恃了,你,求你,褥疮让我,生,生不如死,放过我吧!”周梧桐眼睛猛地一亮,跟着一暗,人就没了呼吸。

十八岁,失恃?

在爸爸惊天动地的哭喊中,彤子听见主治医师对护士说:“糖尿病高位截瘫能活十五年的,在这个科室,有史以来是第一例。”

“能够扛过五年不死的,就是奇迹了!”

若干年后,做了医生的彤子对一个高位截瘫的糖尿病病人家属说:”除非有能让您妻子十五年内割舍不下的心思。”

说这话时,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窗外草木葱茏得,如同那个高位截瘫女患者的手,让彤子不忍直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及结尾多次提到“仲春五月天”和“草木葱茏”,为情节发展营造宁谧的氛围,首尾照应。
B.“美的极致是衰败”,作者在描述母亲时暗示了文章中蕴含的衰败而死亡的结局,升华了主题。
C.全文直呼母亲姓名,刻画了母亲的“不可理喻”的言行,表达了“我”十分讨厌母亲。
D.母亲“紧紧攥着那只奶嘴”,表达出对猫的关爱,也表现了对“我”的默默的疼爱与挂念。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运用倒叙,先交代母亲瘫痪的状况,后说出车祸原委,更有吸引力。
B.文章语言简短利落,常单句成段,行文流畅而具有节奏感,言少意多,独具意蕴。
C.临近尾声点出“失恃”,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也是情感的最高迸发点,回扣题目。
D.结尾颇具新意,“我”成为医生,为与母亲具有同样病症的人看诊,触景生情,感情更加浓郁深刻,意味悠长。
3.小说中多次提到的“猫”,具有多层意义,请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分析题目“失恃”的作用。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梨花赠皇甫秀才

韦庄

林上梨花雪压枝,独攀琼艳不胜悲。

依前此地逢君处,还是去年今日时。

且恋残阳留绮席①,莫推红袖诉金卮②。

腾腾战鼓正多事,须信明朝难重持③。


【注】①绮席:盛美的筵席。②金卮:酒器的美称。③明朝难重持:语出沈约《别范安成》:“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梨花起兴,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花开的繁盛,并以乐景反衬哀情。
B.颔联将过去与眼下交织在一起,看似平铺直叙,却内蕴情绪,充满沧桑感。
C.五句写相逢会饮时的情景,夕阳西下,而饮宴不散。虚词“且”字意味深长。
D.六句劝慰友人,美酒当前,莫辞一醉。“红袖”指佐酒歌女,用了借代手法。
2.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裴迪

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

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王维在辋川时期所写诗歌比较接近。
B.首联中的“灞陵”即霸陵桥,是唐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诗人以此指代长安。
C.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寺中昙兴上人山院的空寂幽静。
D.诗人最后感叹世间浮名无需在意,而像昙兴上人无所挂碍、安心于禅才是真谛。
2.叶嘉莹先生在《唐诗应该这样读》一书中谈到王维与裴迪等山水诗人的诗: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你同意吗?为什么?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喻西境

朱熹

北岭苍茫雨欲来,南山腾踯翠成堆。

稚杉绕麓千旗卷,野水涵空一鉴开。

客路情怀元倥偬,今晨游眺却徘徊。

自然触目成佳句,云锦无劳更剪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苍茫”二字,状出空阔辽远的场景;“翠成堆”,描绘了群山环抱、抵苍翠欲滴的风貌,“腾踯”二字,用拟人手法,照应“雨欲来”三字,间接写出云层翻滚的场景。
B.颔联,“绕”与“涵”相对,以前句之动显后句之静,用前句之疏形下句之密,促成视觉意象的变换。涵,原来是包容的意思,这里形容出碧水连天的壮观景象。
C.颈联,诗人被这瞬息变换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一时间竟/忘记了自己还要赶路,旅途中的心情原是那般迫不及待,而今日清晨游览后,又不愿离开。
D.前两联描摹山野景象,让读者身临其境,让诗人顿感心旷神怡,如人画境;诗人用笔墨记录这段偶遇,为后两联发出感慨做铺垫。
2.朱熹说过“未觉诗情与道妨,尽除理障出理趣”,请结合本诗的尾联,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2021-09-25更新 | 47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看见这只手,他心里咯噔一下,尘封的记忆就像发黄的电影胶片,徐徐展开了。

②这只手不白,肤色还有些黝黑,想必这人小时候也是个“淘气鬼”吧。那时,村庄前流过一条河,每年一到暑假,吃过午饭,趁大人们午睡后,他和小伙伴就像脱了缰的野马,跳进河里抓鱼、嬉戏、游泳,不亦乐乎,玩到夕阳西落,一个个被晒成了一条条小泥鳅。母亲常被气得火冒三丈,一边拿鞋底追他,一边责骂:“我让你淘气!我让你淘气!

③这只手不大,食指明显要粗一些,这人大概曾经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吧。虽然顽皮,但他天资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他尤其喜欢写作,作文屡屡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朗诵。他还有写日记的习惯,每天睡觉前,趴在床上把一天发生的事情认真记录下来,先后写满了十多个笔记本。久而久之,他握笔的食指关节就显得有些突兀。

④这只手不滑,手掌上还有一层厚厚的茧子,看来这也是个吃过苦的人。上初一那年,母亲上山采药时,意外跌落山谷,不幸去世。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父亲一个人肩上。上有卧病在床的奶奶,下有弟弟妹妹,懂事的他每天放学后就飞奔回家,喂猪、放牛、劈柴、做饭,然后辅导弟弟妹妹做作业。他要用稚嫩的身躯,帮父亲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⑤这只手小心地向前游走,显得有些踌躇不定。高考后,他跟着村里的大人进城打工,因为学历不高,又没有技能,找工作四处碰壁。在本家叔叔给包工头买了一包好烟后,他进了建筑工地做小工。第一天下来,他累得全身都快散架了。晚上,躺在工地简易的木板床上,他流下了酸楚的泪水,他想放弃……但一想到家人,他又咬牙告诉自己,要坚持!

⑥这只手轻轻一拉,慢慢打开了一个黑洞。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叫黑皮的老乡,黑皮开着豪车,穿着名牌衣服,问他想不想发财。他点点头。黑皮带他去了一个偏僻的小区,说是公司的“培训基地"。听完第一堂课,他就什么都明白了。他内心很挣扎,但讲台上那一叠叠厚厚的人民币,就像一个诱人的漩涡,把他的欲望搅得蠢蠢欲动……

⑦这只手缓缓伸进了黑洞,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第一次“执行任务”,他万分紧张,虽然身边站满了“同事”,但他还是害怕不已,仿佛周围有一万只眼睛在盯着自己。黑皮递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他深呼了一口气,借着公交车的颠簸走上前……没想到一切那么顺利,他成功了。“不错,是个好苗子!”黑皮拍拍他的肩膀,讪笑着把一叠钱塞进他手中。

⑧这只手忽然停了下来,似乎找到了想要的东西。在黑皮的带领下,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大,他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渐渐地,黑皮开始不满足于街头巷尾的小“业务”了,而把目光盯向了别墅区。最后一次行动,他们做了周密的计划,收获丰厚。可刚出小区,就被埋伏的警察一网打尽——原来警察早就盯上了他们,人赃俱获,无可狡辩。戴上手铐的那一刻,他猛然间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了……

⑨这只手开始慢慢抽出,一个黑色的皮夹露了出来。三年后,他出来了。回到老家,父亲朝他叹气,弟弟妹妹看他的眼神有些怪异,亲朋好友们也都有意无意地疏远他。那是他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一个月后,他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衣服又返回城里,从最初的搬远工、泥瓦匠,到酒楼洗盘子工、销售员,再到如今,自考本科,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有了家庭和孩子,他才更真实地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和脚踏实地的珍贵。

⑩这只手继续往外抽,皮夹的大半个身子都出来了……他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儿。

“嘿,兄弟,真是你啊!”突然,他一把抓住这只手,假装寒暄道。

这只手一惊,皮夹又滑落了回去,一双清澈而又充满惊恐的眼睛看向了他。“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表哥啊!”话音刚落,车到站了,他拉着这只手飞快地下了车。

“大哥,我是第一次,真的!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会了……求你千万别报警!”他感觉这只手在颤抖。

“好好做人,人生的路还长!”他用力握紧了这只手,然后松开了。

望着这只手渐渐消失在人海中,他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曾经,他也有这么一只手。

(选自《2019中国年度微型小说》,作者王世虎,有删改)

1.这篇小说,作者从“他”的角度来写,有什么好处?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
这只手轻轻一拉,慢慢打开了一个黑洞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
这只手一惊,皮夹又滑落了回去,一双清澈而又充满惊恐的眼睛看向了他。
3.“他”的内心由最初的“咯噔”到后来的“如释重负”,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具体说明。
2021-09-2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9 . 学校开展《儒林外史》名著阅读成果交流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品人物形象,赏讽刺笔法
《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的故事连缀而成。作品中既有不慕功名富贵,成为全书的理想人物典型的      ①      ;也有迂腐愚昧、恪守礼教、支持女儿为死去的丈夫殉节的      ②      和因中举而疯的等深受科举毒害的反面人物形象。
要求:在横线处填写相关人物名字。
(2)任务二:理故事情节,悟批判精神
鲁迅这样评价《儒林外史》“威而能谐,婉而多讽”。《儒林外史》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请你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具体情节分析。
A.严监生                 B.周进
2021-09-2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弥牟镇驿舍小酌

陆游

邮亭草草置盘孟,买果煎蔬便有余。

自许白云终醉死,不论黄纸有除书。

角巾垫雨蝉声外,细葛含风日落初。

行遍天涯身尚健,却嫌陶令爱吾庐


【注】①角巾,有棱角的头巾,为古代隐士冠饰。②陶潜《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草草”与“有余”相映成趣,人在旅途,杯盘草草,但买果煎蔬,小酌有余。
B.“除书”指任命官员的文书,颔联流露出诗人对前途的绝望,醉死有日,授官无期。
C.诗人借“角巾垫雨”这一细节表达了慕贤之意,同时也表现了吟赏风雨的幽怀雅致。
D.颈联描写驿舍所见所闻,蝉鸣日落,富有情致,既点出时令,也为下文抒怀作铺垫
2.诗歌尾联化用陶诗,有什么好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