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最为饶益。

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节选自《史记·货殖列传》)


【注】①废著:犹“废举”“废居”,买贱卖贵。②货殖:指商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B.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C.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D.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糟糠,原指酒糟谷皮等粗劣食物。文中指曾经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
B.赐,子贡的名。古人自称时或在尊者面前时,称名。
C.束帛,将帛捆成一束,作为聘问、婚丧等相馈赠的礼品,帛一束为五匹。
D.分庭抗礼,指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人上至天子下到平民,都担忧贫穷,司马迁肯定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合理追求。
B.计然认为,应该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
C.子贡经商有道,故能家财饶益,平交诸侯。他的老师孔子得以名扬天下,是由于有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他。
D.范蠡功成身退后择陶邑隐居,借陶邑的位置优势与时逐利,富有后行仁德之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2)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之陶为朱公。
5.根据文意,概述勾践能够灭吴称霸的原因。
2021-12-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一个洞

孙犁

蠡县××庄的治安员杨开泰,今年虽只二十五岁,看起来已像三十几岁的人了。那一带环境十分残酷,他的面色,因为长期睡眠不足,显得很干枯。眼里布满红丝,那每一条红丝里,就有一个焦虑,一个决心。从前年起,形势就变了,在庄子周围,敌人的据点远的有八里,近的只有二里。

从此,他就很少睡觉。老婆看见丈夫的脸渐渐黄瘦起来,常常为他担心,每天在饭食上加些油水,劝他早睡觉。杨开泰说:现在不是睡觉的时候了。就是敌人不出动,我躺在被窝里,想到围在身边有那么些碉堡,有那么多敌人在算计我们,我就焦躁起来了。

区里的干部,有时夜间来,因为信任,他们选定了在杨开泰家里开会。深夜,杨开泰的脸上越发干枯,眼里的红丝也更加多了。只有他知道,敌人的特务,已经钻进村里来了。在一天夜里,他从屋里走出来,猛一抬头,屋檐上伏着一个人,立时不见了。又过几天,他看见有人在路上划了许多密密的横线,有人走过时,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来。再过两天,他在一个夜间发现大门的铁链上系着一条黑线,一推门线就断了。

他看到这,明白了。他细心地侦察着,迅速地通知区干部,不要他家里来。

一天,吃过晚饭,他对老婆说:不要等我了,我要到外边开会去。〃

老婆就一个人先睡了。直到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杨开泰才走回来,他很劳累,脸上有汗迹。老婆说:你看,又和谁争吵来,脸红脖子粗的。

杨开泰只是笑了笑。

这一天吃了晚饭,他又对老婆说:不要等我了,我要到外边开会去。

老婆只是噘了一下嘴,就先睡了。

这样一天、两天、三天、四天,杨开泰没进屋睡过一夜觉。早饭一熟,他就带着一身疲乏,红着脸,还有些气喘地回来了。第五天早上,他照例笑着问:饭做好了?

他老婆坐在灶火前,垂着头,用草棍划着地,没言语。

他又问:今天叫我吃什么?

女人突然站起来,脸上挂着泪水,两只眼睛红桃儿一样。她怒气冲冲,急口说:好,你该吃好东西了!你费劲了!你夜里背了瓮了!

杨开泰也就火了,说:你这是干什么?你!

老婆狠狠地望了他一眼,到里屋去,趴到炕上哭起来,嘴里数叨着:不知道叫谁缠住了,十天八天地不在家里睡,还有脸跟我要好吃的吃。你不知家里水没有人给我担,柴没有人给我抱,火没有人给我烧呀……

杨开泰才明白老婆为什么生气了。他劝着,安慰着说:结婚已经快五年了,你还不信任我?我不是和你说过,是出去开会吗?

女人坐起来,擦一擦眼泪说:你去哄三岁的孩子吧,你去哄那些傻子吧。我问了青救会杨秃,他说这几天就没见过你。

杨开泰还想解释解释,可是因为过于疲劳,他又睡着了。女人坐在他身边哭泣。

黄昏又来了。平原的村庄,把黄昏看成是一天的年节一样。孩子们从家里跑出来,满街上跑跑跳跳,把白天闭上的嘴张开,把往日可以尽情唱的歌儿唱起。女人们,也站到门口来望望。黄昏很短,一时晚饭熟了,家家先后插上门,然后又吹熄了灯。

杨开泰默默地吃过晚饭,向老婆告假,说:我听你的话,今晚不出去了,一定在家里睡。只是我要到后院里去转转,一时就回来。

好吧。老婆回答说。

天已经很黑了。他向后院里走去,进了那间破旧的磨棚。他擦着一根火柴,石磨用四根木头支着,他丢了火柴,钻到磨下面去,不见了。

你给我出来!"他的老婆站在磨台一边喊。原来她偷偷跟在杨开泰后面,看他是不是从后院跳墙过去。她一见丈夫在磨下面,要借土遁逃走,大吃一惊,跺着脚喊:你给我出来,你个贼兔子,你又想哄我。你出来不出来?我到街上喊去!"

咳,咳,你嚷什么?杨开泰赶紧从磨台下面钻出来,老婆赶紧擦着一根火柴,把灯点着,她恐怕丈夫趁黑逃跑。

杨开泰满身是土,低声对老婆说:既然叫你看见了,我就告诉你。你以为我每天出去玩去了,其实我一个人在这里掘洞,整整掘了五夜,才成功了,里面可以盛四五个人。以后,我们就不必提心吊胆,可以在这里面开会。

说完,他走回去,把一块木板放下来,又把堆起的土粪铺在上面,就没有了丝毫的痕迹。

灯芯吸足了植物油,爆炸着,女人的疑心去了。她看见丈夫那干枯的脸,充满血丝的眼睛,和那因为完成了一件大事兴奋快活的神气,她也笑了,像八月十五的月,一片乌云从它身边飘过,月儿显得更俊秀了……

你个贼兔子!她低声地、害羞地说,你还不信任我啊。

……

从此以后,地洞、地道就流传开了。而且在不断地改进着。什么七巧连环洞观音莲台洞"……花样翻新,无奇不有。而这第一个洞"的创造的故事,也就随着洞的传播而传播着。

一九四三年五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第一段交代了社会背景,既写出了抗日斗争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又写出了杨开泰的抗战决心。
B.小说多次描写了杨开泰充满“红丝”“血丝”的眼睛,助推了故事情节的开展,并且暗示了杨开泰彻夜挖地洞的劳累辛苦。
C.小说以“第一个洞”为题,突出了杨开泰挖地洞的创造性,地洞、地道自此流传开来,最终形成了地道战的作战方式。
D.这篇小说故事简单,人物不多,使用口语化语言,如“你个赋兔子”,富有匠心。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妻子的形象,体现了妻子发现丈夫欺骗自己后心生埋怨。
B.妻子的话说明上文杨开泰所说的“开会去”不是真话,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C.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杨开泰不出门挖洞,妻子跟踪他并发现他的秘密埋下伏笔。
D.妻子之所以会哭闹,是因为她觉得杨开泰对家庭没有责任感。
3.小说中两次写到“你还不信任我”,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其含义。
4.这篇小说在平实质朴之外,还透着一股浪漫主义气息,请结合文本简析其“浪漫气息”。
2021-12-22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三月①

韩偓

辛夷才谢小桃发,踏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②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注】①天祐四年(907),地方军阀朱温篡唐,建国号曰“梁”,韩偓作为前朝重臣已被排挤出朝廷,本诗是他晚年流寓福建所作。②〔汉陵〕汉代帝王的陵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夷花和小桃花一前一后开放,正是一幅三月春日、富有诗意的画面。
B.颔联流畅地连用三个数词,但所表达的情感却在两句之间发生了急转。
C.诗人流离福建,眼见吴地江海连通、陵阙芳草连天,不由得心生感伤。
D.全诗情感细腻,格律谨严,用典恰当,体现出了诗人创作技艺的老道。
2.三月本是春光大好,为什么诗人反倒生出愁绪?请结合诗句分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显祖,若士,临川人。少善属文,有时名。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显祖谢弗往,懋学遂与居正子嗣修偕及第。显祖至万历十一年始成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就迁礼部主事。

十八年,帝以星变严责言官欺蔽,并停俸一年。显祖上言曰: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御史丁此吕首发科场欺蔽,申时行属杨巍劾去之。御史万国钦极论封疆欺蔽,时行讽同官许国远谪之。一言相侵,无不出之于外。于是无耻之徒,但知自结于执政。所得爵禄,直以为执政与之。纵他日不保身名,而今日固已富贵矣。给事中杨文举奉诏理荒政,征贿巨万。抵杭,日宴西湖,鬻狱市荐以渔厚利。 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不过权门鹰犬,以其私人,猥见任用。夫陛下方责言官欺蔽,而辅臣欺蔽自如。夫今不治,臣谓陛下可惜者四:朝廷以爵禄植善类,今直为私门蔓桃李,是爵禄可惜也。群臣风靡,罔识廉耻,是人才可惜也。辅臣不越例予人富贵,不见为恩,是成宪可惜也。陛下御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此圣政可惜也。乞立斥文举、汝宁,诚谕辅臣,省愆悔过。帝怒,谪徐闻典史。稍迁遂昌知县。二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显祖意气慷慨,善李化龙、李三才、梅国桢。后皆通显有建竖,而显祖蹭蹬穷老。三才督漕淮上,遣书迎之,谢不往。

显祖建言之明年,福建佥事李馆奉表入都,列时行十罪,语侵王锡爵。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行亦罢。

(节选自《明史•汤显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B.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C.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D.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什么身份,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博士,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继之,稍有不同。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显祖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张居正非常想招致当时有名气的汤显祖陪其子读书。
B.汤显祖认为是皇帝赐予大臣们的权力为辅臣所窃,致使言官无所适从。
C.听了汤显祖的上言后,皇帝把申时行发配到徐闻任典史,后又调任遂昌任知县。
D.汤显祖认为不论是张居正还是申时行任宰相,都没有尽职,致使圣政可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不过权门鹰犬,以其私人,猥见任用。
②乞立斥文举、汝宁,诚谕辅臣,省愆悔过。
5.史家之所以在《明史》中为汤显祖立传,这主要归功于他有“立言”的不朽之举。本文中汤显祖列举了申时行的哪些罪状?请简要说明
2021-11-09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
B.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D.“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妙处。
2022-07-06更新 | 305次组卷 | 28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暮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
B.“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
C.本文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
D.小说寓曲折离奇的情节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文字中,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
2.从“她”眼中的“老头”到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设计十分巧妙。试结合全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最后三段呼应标题,着意写“暮鼓”。结合全篇,从不同层面理解“暮鼓”的意蕴。
2021-10-22更新 | 256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麻城一中2018届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三)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化心梨

李满强

我家原来是有一棵沙梨树的。

在苹果还没有成为乡人的衣食父母之前,老家一带,以种庄稼为主,但一般人家,都会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一些杏儿、李子、苹果、桃等果树,乡人戏称为嘴头子。果子成熟了,也不售卖,主要是用来哄自家的小孩。吃不完的,就赠送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这些果树之中,就有沙梨树。

我小时候顽劣,十岁左右的年纪,和村里的一帮玩伴一起,上房揭瓦、下河摸鱼的事都干过,这其中少不了偷别人家的果子。在我和小伙伴的心里,有着一张详细的果树图谱,谁家的杏子个大味儿好,谁家的李子味道纯正,谁家的苹果快要成熟了……都是一清二楚的。夏夜的月光下,总有三五成群的少年在乡村的地埂上游荡,胆子小的望风,胆子大技术好的负责爬树摘果子。我们有个不成文的约定,一次偷摘的果子,够大家晚上分吃就好,不能多。这样做,一来怕引起主人的警觉,二来怕吃不完带回家去,受大人的责罚。

但即便是我们把村子里的嘴头子树都爬遍了,对于沙梨树,却是一直没有什么兴趣。秋天的时候,沙梨成熟,黄中透红,煞是好看。但我和小伙伴们都尝过,有些中看不中吃的意思。摘一颗下来,硬邦邦的,像石头,使劲咬上一口,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果肉几乎全是沙子一样的果渣,只能勉为其难地咂一点果汁。所以,后来那些沙梨果子去了哪里,我都没有怎么留意过。

对沙梨看法改变,缘于后来发生的一件事。

十二岁那年春节,我因为贪玩,穿得少,得了重感冒,咳嗽得厉害。老天又给大地捂了厚厚一场大雪,去乡卫生院的路都被堵上了,没法取药。正在我难受之际,父亲从堂屋的桌子底下搬出一个泥罐,小心翼翼地揭开罐口封存的泥巴,取出几个黑乎乎的物什来,圆圆的,似乎还冻着。

他将那物什放在凉水中,等待冰化了之后,整个儿放到茶缸里熬煮,之后递给我一杯清亮透红的汤汁,让我赶紧喝下去。第二天,奇迹一般,我居然不再咳嗽,感冒也很快痊愈。

父亲说,这是化心梨,就是沙梨树的果实。

自那以后,我就对沙梨树有了好印象。觉得它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上初中的时候,陆续读了一些诗词,小小少年,居然有了闲愁。每年春天梨花盛开之时,下午放学之后,会兀自跑到我家的沙梨树底下,对着那一树繁花,乱想一通。

祖父那时候已经年迈,气管又不好,每年冬天都会感冒卧床,父亲总要给他熬化心梨吃。乡人收藏化心梨,有一套自己的土办法。一般是秋天沙梨成熟之时,选个大饱满、没有受伤的摘下来,在泥缸底层垫上一层麦草,然后一层一层,将沙梨摆上去。整个泥缸垒满之后,再用泥将缸盖封住,然后就交给时间。

待到腊月天寒地冻之时,经过两三个月的降解,曾经黄亮的沙梨已经变得乌黑,里面的果肉也都化成了水,成了名副其实的化心梨。吃化心梨的时候,可以轻轻将把儿拔掉,被拔掉的把儿,已经汪出许多清亮的梨水来,赶紧将嘴凑上去,轻轻吮吸一口,顿时,一股酸中带甜的汁液,会将你的心肺完全征服。我甚至觉得,沁人心脾这个词,就是专门用来形容化心梨的。我小时候嘴馋,祖父吃化心梨的时候,我总凑在他跟前不肯离去,他看着不忍,就让我舔几口,但并不给我多吃。祖父说,化心梨性凉,多吃,对长身体的娃娃不好。

祖父去世后,我家的沙梨树也老了,结的果子又小又少。父亲那时忙于生计,很少去打理沙梨树了。有年秋天回家,看到父亲拿着斧头在砍沙梨树,我有些心疼,一问原委,父亲说是这树成精了,居然秋天开花,村人说这是很不好的预兆。父亲将信将疑,索性就将它砍了。

我家虽然不种沙梨了,但入冬以后,街道上总有售卖化心梨的。每年冬天我都会买上一些,用袋子装了,放在冰箱里,以备不时之需。后来翻书,才知道化心梨也叫软儿梨。《本草纲目》载:软儿梨有润肺止咳、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暖胃、醒酒等药用功效。陕甘宁一带的人,都有冬天吃化心梨治咳嗽的习惯。

位列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之一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老人曾赋诗赞叹:“冰天雪地软儿梨,瓜果城中第一奇,满树红颜人不取,清香偏待化成泥。”许多水果,都是以盛年成熟之色味而受人青睐,唯独化心梨不同,在黑暗中经受冷落孤独,最后以涅槃柔软之心,而疗人之伤,以衰惫残老之相而受人尊崇,算是水果中大器晚成的典范了!于右任先生这诗,也算是给貌不惊人而居功至伟的化心梨,还了一个公道罢!

(选自《朔方》

1.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题为“化心梨”,却从“我”家的沙梨树写起,暗示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事实上,后文中也用了不少笔墨描述怎样把沙梨变成化心梨。
B.文章将苹果喻为“乡人的衣食父母”,形象地揭示了其对于乡人生活的重要性;将房前屋后的果树称为“嘴头子”,说明乡人对它们只吃不卖。
C.“我甚至觉得,沁人心脾这个词,就是专门用来形容化心梨的”,作者的这一感觉传神地表现出吃化心梨时酸中带甜、清凉舒适的独特感受。
D.沙梨树秋天开花,村人说这是很不好的预兆,父亲因此将它砍掉。这折射出村民迷信、愚昧,也表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的主题。
2.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家原来是有一棵沙梨树的”开头,自然引出对与沙梨树有关的人和事儿的回忆;这寥寥十余字独立成段,不枝不蔓,简练醒目。
B.文章在叙写沙梨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其“中看不中吃”,后言其变成化心梨,滋味酸甜、功效多样,产生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C.文章动作描写准确传神,如父亲“搬出”泥罐、“揭开”泥巴、“取出”物什……一系列动作生动地表现出父亲做事仔细,爱子心切。
D.文章引用《本草纲目》的相关记载,既巧妙地交代“化心梨也叫软儿梨”,又交代了化心梨的多种药用功效,有助于拓展和丰富文章内容。
3.“我”对沙梨(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一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征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期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吾谓斯文遂                       绝:形容词,独一无二
②章武皇帝纳谏思                 理:动词,治理
令师道掠美                       而:连词,表转折
④是朕拔擢名位                    致:动词,获得
母陈夫人之丧                    丁:动词,遭遇
⑥然多排摈,小得用其才       为:判断动词,是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B.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C.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D.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B.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
C.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征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不高兴,幸亏李绛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日《琵琶行》。
5.请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一平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将近百层之高。画面宏大,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诗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小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C.诗歌结尾“鲲鹏”“图南”都典出于《庄子·逍遥游》,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哀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藏室”是藏书和档案之所。“守藏室之史”即“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指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B.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系着丝绳的短箭,因系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泛指短箭。
C.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
D.孝文,是谥号。汉孝文帝是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从侧面烘托了老子的见识远超常人。
C.老子写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之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D.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学习儒学的人贬斥老子的学说。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5.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