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政治:商鞅变法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2021-11-20更新 | 619次组卷 | 3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11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办私学后使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们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殷商,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3 .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的巨变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包括
A.儒家思想成为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B.郡县制兴起,分封制瓦解
C.割据、争霸、兼并,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D.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幸福
4 .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C.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D.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2020-12-16更新 | 165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命题大赛)7
5 .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A.“百家争鸣”B.诸侯争霸C.文景之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 . 走进历史的课堂,你能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材料二“□”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的“商君”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7 .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C.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2019-11-12更新 | 60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五团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材料一的诗句出自哪一部著作?作者是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材料二中的三段话是哪个历史人物说的话?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这三段话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概括出三种学习方法)
2019-03-0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观察下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⑴孔子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其学说对后世有什么重大影响?
⑵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他要求统治者采用什么政治观念治理国家?
⑶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沉重打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⑷汉武帝时期对儒家学派采取了什么政策?
⑸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学态度截然相反,但现象的背后,也有着共同的目的。这个共同目的是什么?
2016-12-12更新 | 962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命题大赛)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