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1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制度、思想等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整理

材料三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3)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3-03-2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而最终称雄七国。


(1)这一变法中最有利于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的措施是什么?
(2)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023-03-1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河台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在灭商和东征胜利后,为便利对征服地区的控制,也为了拱卫周王室,乃大规模地分封王室子弟和亲戚、功臣到征服地区,授予他们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和人民,使其按照周朝中央政权的结构形式,建立众多的诸侯国。

——《中国历史大词典》

材料二


材料三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汉武帝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不复为中央政权的威胁。同时武帝还利用各种机会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除国。

——摘编自库晓慧《从汉初制度的演变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的制度以及实行这种制度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从图1到图2发生的变化,以及图3中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
(3)据材料三,归纳“汉武帝接收主父偃的建议”所采取措施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完成统一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



(2)材料二体现的“政治建制”是由谁首创的?

材料三: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中央和地方两个角度,概括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对中国古代产生的影响。
2023-02-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关键时期,其巨大的辐射力量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川归海之时】


昔秦皇帝……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意为“功绩很大”),

——摘编自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二   【儒学正统之时】

汉武帝时代实行“独尊儒术”的重大变革,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则有限制和遏止的消极作用。

——摘编自王子今、方光华《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凤,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的头脑中生根,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人民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政治理念,……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能够承担这个使命的,只能是儒家文化。

——摘编自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

材料三【民族交融之时】

魏初风俗至随,……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题上图所反映的政治局面,指出“秦始皇”实现“海内为一”的时间,并说明其“功齐三代”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出现的时期,并简述“汉武帝时代实行‘独尊儒术’的重大变革”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3-02-2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墓葬是对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等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周时代宗法制盛行,它强调同族之间的血缘关系。在这种制度下,死者同族而葬。王室家族墓地既葬历代国君,也陪葬关系密切的大贵族。《周礼》记载“先王之葬居中”“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

——摘编自李如森、刘云伟《试论战国族坟墓制度的崩溃与衰亡》

材料二   “独立陵园制”的确立当以秦始皇陵园为标志,汉代进一步完善化。这些皇陵不与继任者共享墓地,一陵独尊,占地规模往往十分巨大,秦始皇陵的陵区甚至达到五十多平方公里,过去是无力营建这种规模墓葬的。

——摘编自赵化成《从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汉“独立陵园制”的演化轨迹》

材料三   北魏以来,北方墓葬的墓室形制以孤方形墓为主,这种墓早期集中于鲜卑族起家的河套地区,后来逐步扩散。这些墓葬的随葬品中,有时会有一些稀罕的物件,比如北周李贤墓就出土了来自中亚巴克特里亚的鎏金银瓶和伊朗风格的玻璃器。

——摘编自倪润安《西魏北周墓葬的发现与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入葬商周王室墓地的基本条件,并指出影响王陵与陪葬墓的位置安排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皇陵“独立陵园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弧方形墓室的墓葬形制由河套地区扩散开来的原因,指出与“稀罕物件”出现在北朝墓葬有关的历史事件。
7 . 中国的政治制度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与秦朝的政治形势图

      

               西周政治形势图                                                                                     秦朝政治形势图

材料二:历史上,黄河之水时常泛滥,酿成大灾。因此,治理黄河一直是历朝历代的关注点。以下为关于历代治理黄河的史事两则。

公元前651年,周王室治理黄河力不能及,齐桓公于是召集诸侯会盟,约定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但会后,各国仍自行其是。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汉武帝尤其重视兴修水利。他曾多次组织数万人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他曾征调数万人堵塞黄河决口,并亲临现场,终于成功。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周、秦朝政治形势图所反映的地方制度,并指出这两种制度实施初期所起的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王室与汉武帝治理黄河的效果不同之处,并从政治制度的角度不同的原因分析。
(3)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认识。
2023-01-30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束了诸侯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其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面的探究问题。

材料一:【争执与决策】

丞相王绾说:“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廷尉李斯说:“不行,当初周朝就是因为实行分封制,使诸侯的权力过大,才造成了长年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材料二:【麻烦与办法】

以下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巡游各地时遇到的麻烦。

麻烦一秦始皇的车队进入了以前韩国的地界,路边设有很多路障,而且秦始皇的车子太宽,难以通过。

麻烦二到了原楚国的地方,秦始皇一行进城后发现,语言文字都不通。

麻烦三秦始皇的一名亲近卫兵在咸阳做了一条长裙。到达原来的齐地后又让当地的裁缝做了一条同样尺寸的长裙。但当取货时,他发现做的竟然是“超短裙”,而且付的钱店主也不接受。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建立之初对哪一问题的争论?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是如何在全国范围内解决上述麻烦的?秦始皇的这些办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上述各个“麻烦”的解决措施,试分析秦始皇推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9 . 随着历史发展,“大一统”的内涵逐渐丰富,“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材料三: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至辛亥革命的2132年间,虽然历朝兴替时往往有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动乱和割据,但相对稳定的地区性政权的存在只有三国时期(计46年)、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计272年)……(动乱和割据时期)总计523年,只占整个历史进程的24.5%。其余则都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王朝在汉文化的主要区域有效地行使着政权。

﹣﹣摘编自王子今《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大一统”思想包含哪些内涵?并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2132年间”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特点的认识。
2023-01-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新河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环井田,开件陌,急精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候你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筑者食槽辣: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假。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的主要措能有哪些?
(3)材料三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秦王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4)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面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统治密切相关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应当如何治理国家?
2023-01-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