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大一统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颇有建树,影响深远。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十六斤铜权(秤砣)上的铭文拓片和《琅耶刻石·始皇颂诗》节选

   

材料二   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请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贾谊和柳宗元对秦始皇的评价。
(3)请你从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课本中挑选一位古代君王(秦始皇除外),如周武王、汉武帝、孝文帝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出评价。(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09-1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以“秦的统一”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统一原因】

材料一: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巩固措施】

材料二: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中国通史》


【历史意义】

材料三: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史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3 .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稳固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么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一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

——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材料三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材料一中所建立的维持中国几千年统一的“政治制度”指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文化的一统”、“政治的一统”与“地域的一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三,归纳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2023-08-2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汕尾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历了崛起——豪盛——衰落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政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下表是初二某同学探究“盛唐气象”学习主题时收集到的资料

序号史实
在西安墓葬出土了产自于大食、波斯、东罗马帝国时期的金币。
敦煌壁画中……人间的荣华富贵被搬到了天上,天国的富丽堂皇又搬回了人间。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整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三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自秦朝起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
(2)依据材料二,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表,在A、C处填写史实序号,B、D处填写研究角度。
研究角度唐朝社会安定B.唐朝文化辉煌D.
史料序号A.C.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清朝实施的什么政策?分析该政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3-08-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我国疆域辽阔,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姜尚于营丘,建立齐国……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建立鲁国……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最能体现“选贤与能”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在哪个朝代发生了改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有什么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2023-08-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材料二:


材料三:“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了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严明法度之外,还有哪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请分别写出A、B、C所示机构,其中百官之首和负责监察的分别是什么机构?(说出机构名称)
(3)材料三中儒家学者“不久就大起恐慌”与秦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什么措施有关?
(4)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5)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3-08-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黄埔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秦始皇在咸阳宫的一次廷议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材料四: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
(2)据材料二,判断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据材料三,说说“秦王扫六合”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据材料四,指出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023-08-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东海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县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

材料三: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材料中秦汉疆域图,指出西汉开始对今天哪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并说出当时在该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汉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
2023-08-01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二:科举篇】

材料二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探究三:经济篇】

材料三   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探究四:文化篇】

材料四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1)材料一中的新皇帝是谁?材料中“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科举制是我国哪个朝代创立的?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的科举制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3)由材料可看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南宋初期能够对南方进行“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中国诗词大会》中我国唐宋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列举一位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2023-07-1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

篇目一:制度讨论

材料丞相馆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

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

②雠(chóu):同“仇”。仇雠:仇敌。

③制:控制,制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篇目二:史料说史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篇目三:汉承秦制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类别措施结果
政治施行推恩令、察举制、刺史制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寧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
经济收回铸币权,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
思想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