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1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显著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穆先生说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陈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中讲到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体制,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疆土的统一,制度的统一,意识形态的统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陈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

材料二   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有南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1959-1969年,在“丝绸之路”的我国境内新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曾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汉司乐府印”,说明那时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粮的管理屯田事务机构。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因汉文化发展相对成熟,逐渐“汉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鲜卑族的改革……这一时期,胡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战乱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种,为隋代大一统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做了充分铺垫。

——高畅《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为了“中央方面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怎样“使地方紧密隶属于中央”的?为了“意识形态的统一”秦汉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代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3)材料三中“鲜卑族的改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列举一例改革措施。依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有何影响。
2 . 政治制度要因时而变,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这样文明才会辉煌灿烂。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推动着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壮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开创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西周何种政治制度,并写出图1中居于金字塔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身份名称;研究历史是离不开史料支撑的,你认为图2属于什么史料类型?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朝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名称?并指出该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看法?
2023-10-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3 . 千古一帝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开创了古代中国大一统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   秦始皇消灭六国之后,比较彻底地废除了西周的制度,汇总了战国时期各国进步制度的萌芽,创立了一套全新的国家制度。这套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   历史学翦伯赞说:“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五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焚书”。第二年,他又在咸阳郊外活埋了一批反对他的儒生和方士。


(1)材料一称赞了哪一历史事件?“秦王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
(3)在材料四中,翦伯赞称赞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论一下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皇帝,有哪些功劳和过失。(要求:史论结合,语言通顺,表述成文,言之有理即可。)
2023-10-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平沙新城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秦朝重要措施示意图


   

材料三:传统的中国历史家一向在褒贬品评人物,在临到秦始皇头上时则觉得题材之大、牵涉之多,不容易随便处置。他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请在“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中空缺的①②填补完整。
(2)依据材料二回答,秦朝在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回答,作者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结合所学,说明作者如此评价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
2023-10-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颂德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它为清代所独创,其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联系。它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出,称为“廷寄”,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成为皇帝统治的得力工具。

——改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引自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


(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始建于何时?“丞相”制度何时被废除?依据图并结合所学指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什么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歌词中“旧邦新造”的含义是什么?为巩固其成果,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哪一部法律文献?
2023-10-0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秦王赢政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灭掉了六国,完成统一。汉武帝当政时期,西汉王朝空前繁荣。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商鞅主持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有什么品质?
(2)材料二中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的一项政治制度,并为后代所沿用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这是什么制度?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出理由。
2023-10-0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这一建议是哪位大臣提出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2023-10-0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棉北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中华文明从早期国家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李斯《琅琊台刻石》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主要诸侯国数量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体现了秦始皇哪些功绩?分别有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有何感悟?
9 . 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三   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最能体现“选贤与能”的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该制度有什么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秦始皇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并根据材料概括该制度的优势。
2023-10-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8000多年,新石器时代)发现了大量的碳化水稻稻粒。


   

材料二:“燕侯旨鼎”是在北京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铭文(如右图),意译是:燕侯旨继承爵位后第一次朝见周天子,周天子赏给旨贝二十挂,用来做有姒的宝器。       .

——摘编自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

材料三:

里耶秦简发现于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1号井,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在里耶出土的公文简牍中频繁出现“洞庭郡”,下辖迁陵、酉阳、沅陵三县。

据汉朝《史记》、《汉书》等传世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文物证明了什么基本史实?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贾湖遗址与半坡遗址有什么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燕侯旨鼎”铭文内容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并指出这一制度有何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采用什么管理制度? 根据材料,分析里耶秦简内容记载与传世文献有何不同?哪一个 可信度更高,为什么?
2023-09-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