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


(1)材料一中“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如图所示



(2)依据材料二,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建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丞相的职责是什么?

材料三:如图所示



(3)材料三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重要措施?

材料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4)写出材料四的历史事件名称。

材料五: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六:夏五月,兵皆罢归家,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

——班固《汉书》


(5)阅读材料五,西汉初年,统治者面对如此社会境况,推行的政策是什么?材料六反映了该政策的哪一措施?

材料七:(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玉珠,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史记▪平准书》


(6)材料七反映了文景时期的哪一措施?结合材料七及所学知识,说说汉朝后来出现了什么景象?
2022-11-0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鸭塘教育集团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总是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和秦朝分别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
(2)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请写出它们的名称。劳动工具也在不断改进,春秋后期,我国出现了什么农具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材料一:“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3)如图是中国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请写出其名称。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材料二: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4)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变法内容的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获得了哪些启示?
2022-11-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鸭塘教育集团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4)根据材料四,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了哪一官职?

材料五: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5)根据材料五,清朝雍正时期设置了哪一机构?
(6)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2022-10-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仁怀市周林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冲刺历史试题
4 . 从秦汉至明清,封建社会经历了发展与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自称“皇帝”,以示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立若干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工具的改进极大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图①                                      图②

材料三:


材料四:中国在十八世纪中期,人口快速增长。人民相对安居乐业,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红薯普遍种植,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粮食作物供给大量增

加,为人口增长提供了食物保证。

——摘编自田雪原《人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统治者创立的制度。(任举一例即可)
(2)根据材料二,写出图①、图②新工具的名称。
(3)观察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任举两例即可)
(4)根据材料四,概括清朝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保持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2022-10-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 221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为进一步集中权力,他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他为监视官民,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掌管侍卫、巡查、缉捕、刑狱,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材料三: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1)为材料一中“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基础的重要变法是什么?材料中的中央集权制度,掌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的官职分别是什么?材料中涉及的秦朝在地方上建立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材料中的“特务机构”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军机处”出现在哪个朝代?它的设立标志着哪一机构的名存实亡?
(4)通过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皇权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宋太祖主要是削弱节度使的兵权,又剥夺了节度使的财权。中唐以来危害皇权的节度使,从此只是宗室、将相大臣的荣誉衔。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宋辽夏金史》

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宋太祖在削弱节度使职权上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行省制度有何创新?元朝对吐蕃、西域是如何管理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地方治理制度变化的主要趋势。
7 . 改革与创新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



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

铁锄范

材料二:

皇帝太尉(掌管军事)——郡(郡守)——县(县令)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材料三: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战国时期的文物让我们获取的直接历史信息是什么?
(2)材料二所示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是如何管理地方的?
(3)材料三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措施的哪一方面?
(4)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汉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2-04-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周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周王大批封建土地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罕见于其他古国的国家特征是什么?所建立的维持中国几千年来统一的“政治制度”又指什么?首创者是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秦汉统治者选择的“统治思想”分属什么学派?汉朝统治者为“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而采取的具体统治措施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请用一句话概括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什么?
2022-03-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1
9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描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1)材料一中这种政治格局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这种制度的实行,最终导致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混战局面。之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该制度被哪种制度所取代?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它采用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
(3)中国古代朝代的兴亡都与统治者的统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以上探究,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2022-02-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同源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材料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家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


(1)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秦皇汉武分别指谁?
(2)材料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在地方上建立什么制度来巩固统治?
(3)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结合上面材料,请你谈谈对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
2022-02-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