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元朝疆域辽阔,境内民族众多,文化复杂,只能采取求同存异的多元制度和政策……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鉴于历史上丞相位高权重带来的弊端,1380年,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了左丞相胡惟庸,……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巩固统一在地方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政策?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对元朝广大地区的统治,元政府建立了什么制度?在中央设置管辖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与诛杀胡惟庸有关的加强君权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5)上述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2 .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

材料二   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的之二以上的交给国家,常年在外服徭役的有二三百万。那时候,男子打仗,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材料三   秦朝的死刑种类多,如腰斩,车裂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处治。

材料四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该材料记载的是他的什么事件?他的这一事件,对该国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材料四这话是谁说的?他讲这话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三与材料四有怎样的联系?
(4)秦朝虽然短暂,但是历史地位很高,请说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实行的措施(3列即可)。
2019-03-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勤智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3 . 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中的“秦王”是谁?他一统天下后把都城定在哪里?
(2)为“秦王”一统天下奠定基础的改革是什么?这个改革发生于那年一年?这个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秦朝一统天下后、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西周统治地方的制度又是什么?
(4)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秦朝的治国方式沿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家的主张?
2019-03-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黔龙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人教部编版(上)期中历史试卷
4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汉皇帝”接受了谁的建议实施了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5 . 创新是中华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我国古代的朝代疆域图,请给三幅图按时间先后排序。
(2)材料二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说西汉时期“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

6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朝代的疆域变迁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识读下列古代三个时期的疆域图,回答问题:

(1)与图一相比,图二的疆域有什么重大变化?原因是什么?

(2)由图一、图三信息可知,当时的朝代分别在地方实行什么行政制度?

(3)古今地名的变化也能反映历史的发展变迁。请填写下表空白处对应的现用名。

出处古名称现用名出处古名称现用名
图一河水黄河图三琉球
江水长江宣政院辖地
图二长安图三大都

2018-05-1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18届九年级联合模拟检测历史试题(二)

7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的2\3以上交给国家,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者劳役,妇女也被迫转移军粮。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族诛”“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置。

材料三:秦始皇完成我国历史上的首次统一,建立了对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深远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局面。因此,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自古以来如何评价秦始皇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一是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二是认为秦始皇过大于功,三是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根据材料以及你的理解,你比较支持哪一种观点?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2018-01-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期中检测考试试卷

8 .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这一制度被秦朝以哪种制度所取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统治措施?
(2)材料一中的措施哪一项对我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 
(3) 请指出材料二中措施的原因与影响?
(4)由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

10 . 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诸葛亮(三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刘禹锡(唐)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
周怡(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张英(清)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尔。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材料二:晚清家训节选:

李鸿章在给子女的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东西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张之洞在《诫子书》中说:“方今国事烦扰,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汝今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的家训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并分析促使其形成的因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家训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