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图:

(1)反应I:
反应Ⅲ: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对反应Ⅱ,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_______(填“>”或“<”)。
(3)可以作为水溶液中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ⅱ补充完整。
i.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探究i、ⅱ反应速率与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饱和溶液加入到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易溶解在溶液中)
ABCD
试剂组成
实验现象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A快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

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_______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 . 根据下列实验设计,回答问题:

(1)利用实验(Ⅰ)探究锌与0.1mol/L硫酸和2mol/L硫酸反应的速率,可以测定收集一定体积氢气所用的时间。此方法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写出1项):___
(2)实验(Ⅱ)探究浓度对化学化学平衡的影响。
已知:Cr2O(橙色)+H2O2CrO(黄色)+2H+推测D试管中实验现象为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
(3)实验(Ⅲ)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推测该实验设计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判断理由是___
(4)某小组也用酸性KMnO4溶液和草酸(H2C2O4)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表: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向一支试管中先加入5mL0.01mol/L酸性KMnO4溶液,再加入1滴3mol/L硫酸和9滴蒸馏水,最后加入5mL0.1mol/L草酸溶液前10min内溶液紫色无明显变化,后颜色逐渐变浅,30min后几乎变为无色
向另一支试管中先加入5mL0.01mol/L酸性KMnO4溶液,再加入10滴3mol/L硫酸,最后加入5mL0.1mol/L草酸溶液80s内溶液紫色无明显变化,后颜色迅速变浅,约150s后几乎变为无色
①由实验ⅰ、实验ⅱ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②关于实验ⅱ中80s后溶液颜色迅速变浅的原因,该小组提出了猜想:该反应中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利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ⅲ,验证猜想。
提供的试剂:0.01mol/L酸性KMnO4溶液,0.1mol/L草酸溶液,3mol/L硫酸,MnSO4溶液,MnSO4固体,蒸馏水。
补全实验ⅲ的操作:向试管中先加入5mL0.01mol/L酸性KMnO4溶液,___,最后加入5mL0.1mol/L草酸溶液。
2020-12-15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深圳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逆反应2Cl2(g)+2H2O(g)4HCl(g)+O2(g)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分别采取下列措施(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降低温度,Cl2的转化率_____v_____
②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He,则HCl的物质的量_____
③保持容器压强不变,加入He,则O2的体积分数_____
④若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从Cl2和H2O开始至平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密度_____,相对分子质量_____
(2)在容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N2(g)+3H2(g)2NH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完成下列填空:
①若该反应经过2秒钟后达到平衡,NH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在此期间,正反应速率v(H2)的值为_____
A.0.6mol/(L∙s)             B.0.45mol/(L∙s)
C.0.3mol/(L∙s)           D.0.2mol/(L∙s)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缩小容器体积以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v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下同),v_____,平衡向_____方向移动(选填“正反应”、“逆反应”)。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④如图为反应速率(v)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由图判断,在t1时刻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填写编号)。

a.增大N2的浓度       b.扩大容器体积       c.加入催化剂       d.升高温度
改变条件后,平衡混合物中NH3的百分含量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2020-12-01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4 . H2O2作为氧化剂在反应时不产生污染物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2%和5%两种浓度)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定性分析: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溶液改为Fe2(SO4)3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A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后松手,过一段时间后看______,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
(3)加入MnO2粉末于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丙图所示。由D到A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______(填“加快”或“减慢”),其变化的原因是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改变了反应的活化能
B.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比
C.改变了反应途径
D.改变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总数
(4)另一小组同学为了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设计方案,请帮助完成(所有空均需填满)。
实验编号T/K催化剂浓度
实验12983滴FeCl3溶液10mL2%H2O2
实验2298____________
可得到的结论是浓度越大,H2O2分解速率越快。
2020-11-23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实验温度/K有关物质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s
酸性KMnO4溶液H2C2O4溶液H2O
V/mLc/mol·L1V/mLc/mol·L1V/mL
A29320.0240.10t1
BT120.0230.1V18
C31320.02V20.11t2
(1)①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______(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_、T1________
②通过实验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探究出_______(填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2______
(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0~8 s内,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上述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并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某种粒子对KMnO4与草酸之间的反应有某种特殊作用,则该作用是_____________,相应的粒子最可能是________(填粒子符号)。
2020-11-03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某实验小组利用酸性KMnO4与H2C2O4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小组实验方案如下(实验测定KMnO4溶液完全褪色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H2C2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H2O/mL温度/℃KMnO4溶液完全褪色时间(s)
浓度/mol·L-1体积/mL浓度/mol·L-1体积/mL
0.202.00.0104.0V25t1
0.204.00.0104.0025t2
0.204.00.0104.00Tt3
(1)上表中V=____________,若②③组为对比试验,则T____________25℃(填“>”、“<”或“=”)。
(2)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t1_____t2(填“>”、“<”、“=”),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4)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硫酸酸化的KMnO4与H2C2O4反应开始时,溶液褪色慢,但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褪色明显加快。针对上述实验现象,该同学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①:硫酸酸化的KMnO4与H2C2O4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猜想②:____________(请你补充)
要证实猜想②,除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是______
A.硫酸钾B.硫酸锰C.水D.氯化锰
7 . 探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Ⅰ.探究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可选用试剂:酸性溶液、弱酸溶液).
实验原理:___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操作现象结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酸性溶液与溶液,置于冷水浴中;另取两支试管,_______________,同时混合,观察并记录两组溶液褪色所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了验证“反应生成的对反应具有催化的作用”,某研究小组用井穴板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向一个井穴中滴入10滴溶液,逐滴加入酸性溶液并记录各滴加入后褪色时间.
②向三个井穴中分别滴加10滴溶液再分别滴加1、2、3滴溶液,最后,各滴入1滴酸性溶液,记录褪色时间.

实验①
溶液滴数)
褪色用时实验②
溶液滴数)
褪色用时
第1滴1滴
第2滴2滴
第3滴3滴
第4滴实验②体系颜色变化:红色-浅红色-浅褐色-无色
第5滴
第6滴褐色沉淀
已知:为难溶于水的褐色固体,溶液为红色,不稳定,会缓慢分解为
(1)实验①中第6滴出现褐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2)实验①②的现象说明上述推测正确,催化过程如下:

实验②中催化剂用量增加,褪色时间却略有延长,说明催化剂过量易催化到“催化过程”的第_____步,反应过程出现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简述微型实验中滴管均套上相同的塑料针头的优点:____________.
2020-10-11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化学试题
8 . 某实验小组以 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实验编号反应物催化剂
10 mL 2% H2O2溶液
10 mL 5% H2O2溶液
10 mL 5% H2O2溶液1 mL 0.1 mol • L-1 FeCl3溶液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 HCl 溶液1 mL 0.1 mol • L-1 FeCl3溶液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 NaOH溶液1 mL 0.1 mol • L-1 FeCl3溶液
(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____
(2)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
(3)写出实验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4)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分析如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2020-10-0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9 . 歧化反应的方程式为可以作为水溶液中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ii补充完整。
(1)i.
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i、ii反应速率与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mL饱和溶液加入到2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易溶解在KI溶液中)
序号ABCD
试剂组成

实验现象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A快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

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__________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表明,的歧化反应速率。结合i、ii反应速率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04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高考帮
10 . 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
(1)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提示:O2-可在此固体电解质中自由移动)

①NiO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外电路中,电子是从_________电极流出(填“NiO”或“Pt”)。
③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NO和CO的反应:2NO+2CO2CO2+N2。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为了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条件已经填在下表中。
实验编号t(℃)NO初始浓度
(mol/L)
CO初始浓度(mol/L)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2801.2×1035.80×10382
2801.2×103b124
350a5.80×10382

①请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a ___________
②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规律的是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③实验Ⅰ和实验Ⅱ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NO)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表示实验Ⅱ的是曲线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3)在容积固定的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CO2CO2+N2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容器内混合气体温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2v(NO)=v(N2)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