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4 道试题
1 . 为探究Na2SO3的性质,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③和④中产生的气体成分完全相同B.②和⑥中沉淀的主要成分不同
C.①→②和④→⑥均只发生了复分解反应D.的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增强
2 . 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大头针固定固体,塑料瓶盛放液体试剂。实验时先打开止水夹,手指压紧小孔并挤压塑料瓶,使液体试剂沿玻璃管上升至完全充满,排尽玻璃管中空气,立即关闭止水夹,一会儿后,手指堵住小孔,打开止水夹。下列所加液体试剂、对应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固体液体试剂现象结论
A钠块钠块熔化成小球并浮在水面上;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钠块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B铝条NaOH溶液先有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铝条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C铜丝稀HNO3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铜丝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2
D铁丝食盐水打开止水夹,并松开小孔片刻,关闭止水夹,发现塑料瓶中液面下降铁丝发生了吸氧腐蚀
A.AB.BC.CD.D
2023-04-03更新 | 79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3 . 某小组同学探究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资料:i.(黄色)
ii.呈绿色(酸性条件下不稳定)、低浓度呈无色、MnS为肉色沉淀。
iii.
实验Ⅰ: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
(2)将固体a过滤、洗涤,放置在空气中,固体变为棕黑色。
①甲同学认为固体a中除了MnS外,还有,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根据上述现象不能得出固体a中含有,应补充对比实验:___________(填实验方案)。实验证实固体a中含有
(3)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S。分析产生S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4)经检验,固体c的主要成分是
①分析产生的可能原因:酸性条件下,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继续滴加酸性溶液,溶液变为紫红色,仍有棕黑色固体。
实验Ⅱ:改用未经酸化的溶液重复实验Ⅰ,产生棕黑色固体时溶液呈绿色。
(5)分析实验Ⅰ未见绿色的原因:取少量实验Ⅱ的绿色溶液,滴加硫酸,溶液变为紫红色,产生棕黑色固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实验Ⅲ:向未经酸化的溶液中滴加少量,产生棕黑色沉淀并检测到。
(6)检验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注:该实验条件下,不反应。
(7)综合上述实验,溶液反应的产物与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答出两点即可)。
4 . 过量排放含氮废水,会引起水体污染。含的废水脱氮方法主要有吹脱法、NaClO氧化法等,某小组研究废水除氮方法,测定废水中氨氮含量,并探究含氮化合物的性质。
I.氨氮去除
i.吹脱法

(1)加入Ca(OH)2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用热空气吹脱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
ii.NaClO氧化法
一定条件下,溶液pH对NaClO去除能力的影响如图所示。

已知:HClO的氧化性比NaClO强。
(3)时,将NaClO溶液氧化NH的方程式为:+2=N2++3H2O+2H+,若有6.72L(标准状况)氮气逸出,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_。由图分析可知,去除氨氮废水适宜的pH约为7—8,当pH大于8时,氨氮去除率随pH升高而降低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Ⅱ.氨氮含量测定
研究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部分夹持装置省略):

(4)①B中盛装的物质为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C装置增重1.53克,则废水中氨氮(以氨气计)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
Ⅲ.含氮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某同学看到“利用零价铁还原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报道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铁粉与KNO3溶液的反应。

实验如下:
i.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N2,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N2氛围中进行;
ii.加入pH已调至2.5的KNO3酸性溶液100mL,一段时间后铁屑部分溶解,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待铁粉不再溶解静置后发现,剩余固体表面有少量白色物质附着;
iii.过滤剩余固体时,表面的白色物质立即变为灰绿色后又迅速变为红褐色;
iv.检测到滤液中存在和Fe2+
(5)通入N2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N2氛围中进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iii中白色固体变为红褐色的原因:___________
(6)取iv中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几滴稀硫酸,溶液呈红色。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23-03-27更新 | 414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5 . 草酸亚铁(FeC2O4)可作为生产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料,受热容易分解,为探究草酸亚铁的热分解产物,按下面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D的作用只是除去混合气中的水蒸气,由于草酸亚铁的热分解产物没有水,不用除去水蒸气,所以装置D可以省略
B.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石灰水变浑浊,E中固体变为红色,则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2和CO
C.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N2,再点燃装置A、E的酒精灯
D.反应结束后,取A中固体溶于稀硫酸,向其中滴加1~2滴KSCN溶液,溶液无颜色变化,证明分解产物中不含Fe2O3
2023-03-21更新 | 29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6 . 炭粉、CO、H2均可作为实验室还原CuO的还原剂,实验小组对CuO的还原反应及还原产物组成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PdCl2溶液能吸收CO,生成黑色Pd沉淀、一种氢化物和一种氧化物。
回答下列问题:
(1)铜元素的焰色试验呈绿色,下列三种波长为橙、黄、绿色对应的波长,则绿色对应的辐射波长为___________
A.577~492 nm             B.597~577 nm             C. 622~597 nm
(2)基态Cu+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炭粉与CuO反应的产物。

①实验结束后,打开开关K通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
②试剂X的作用为___________
③若气体产物中含有CO,则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某小组同学为测定炭粉还原CuO后固体混合物(仅有C和Cu2O)两种杂质)中单质Cu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准确称取反应管中残留固体8.000g,溶于足量稀硝酸(恰好使固体溶解达到最大值),过滤、洗涤、干燥,所得沉淀的质量为0.160g;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配成500mL溶液;量取所配溶液25. 00 mL,加入适当过量的KI溶液;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5000 mol· 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12. 00 mL。已知:2Cu2++5I-=2CuI↓ ++2= +3I-
①还原后固体混合物中单质Cu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②若CuI吸附部分 ,会导致所测Cu单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23-03-21更新 | 38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绿色试剂,某学习小组针对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Ⅰ.验证的还原性
已知:溶液与氯水发生反应时表现还原性。
(1)制取氯水,装置如图所示。

①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
(2)取上述新制饱和氯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溶液至过量,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可使余烬复燃),还观察到溶液颜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
Ⅱ.探究分解的影响
选用溶液和溶液,探究分解的影响。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添加试剂及用量完全分解所需时间/min
1溶液
2溶液
(3)实验结果显示,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填化学式)更有利于分解。
(4)甲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能加速分解,分解无影响。为排除干扰,该同学进行实验:向两份溶液中分别加入amL浓度均为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溶液和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内,发现均几乎不分解。甲同学认为,在无存在的情况下,催化分解无影响。
(5)乙同学又提出猜想:催化分解会产生影响。进行如下实验。限选试剂如下:
A.溶液            B.少量固体        C.溶液          D少量固体
实验序号添加试剂及用量完全分解所需时间/min
3需同时加入
溶液和①_______ (填标号)
4需同时加入溶液和②_______ (填标号)
(6)根据实验1~4中测得的完全分解所需时间,该小组同学认为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下同)的催化效果,_______的催化效果。
2023-02-26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题型47 物质性质探究型综合实验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8 .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溶液和溶液的反应情况。已知:可以和生成蓝色沉淀,常用于的检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1】分别将溶液和溶液装入两个烧杯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1)请写出左侧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盐桥中的阳离子向_______(填“左侧”或“右侧”)烧杯中迁移。
【实验2】在试管1中加入溶液,然后再滴加两滴溶液,溶液立刻变成红褐色。加热试管1至溶液沸腾,产生红褐色沉淀。取出几滴混合液,加入溶液中,无蓝色沉淀出现。整个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气泡产生。
【实验3】在试管2中加入溶液,然后再滴加溶液,溶液立刻变成红褐色。取出几滴混合液,加入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2)实验3中生成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请设计实验证明被氧化:______
【反思与研讨】
资料显示:常温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3)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____。由此可判断溶液和溶液发生____(填“相互促进的水解”或“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更大。
2023-02-2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53 创新探究类实验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aHSO3与Cu2+的反应,经查阅资料后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已知:氯化亚铜(CuCl)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假设1:Cu2+与HSO仅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假设2:HSO可以还原Cu2+
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I:向2mL1mol•L-1NaHSO3溶液中加入2ml1mol•L-1CuSO4溶液,得到绿色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
实验II:向I所得绿色溶液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开始时无明显变化,30s后有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同时溶液颜色变浅。
(1)实验证实假设______(填“1”或“2”)合理,设计实验验证实验I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为SO2______
(2)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产生实验II中现象的原因:______
(3)某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两电极之间的电势差E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电势差E=Eθ-lg[其中Eθ(标准电极电势)、R(理想气体常数)、F(法拉第常数)为定值],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在恒温条件下设计如表实验。
编号
实验
①根据实验I、II的结论,推测甲、乙两实验现象的区别: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②根据所查资料,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
2023-02-25更新 | 322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52 陌生概念、陌生信息应用题
201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SO2气体还原Fe3的反应,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023-02-21更新 | 952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4年高考化学鲁科版3.3硫的转化练习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