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又名沙堆烽)遗址赫然在列。

根据碳十四测定等诸多证据,专家推断,沙堆烽的使用年代在公元692年至公元790年之间。在遗址旁一处背风向阳的斜坡上,考古人员发现一个被沙土掩盖千余年的物品堆,里面埋藏了大量的纸、木、纺织品等遗物,专家惊呼发现了“一座小型档案馆”。出土文书也显示,沙堆烽遗址为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焉耆镇所辖,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治所,属于焉者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沙堆烽遗址出土的文书绝大多数为汉文书写,也有部分用焉耆文书写,有的文书中还提到“于阗兵”。沙堆烽遗址考古成果最大亮点在于出土纸文书、木简883件,是近年国内烽燧遗址出土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其中,《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残片,是唐代盛行一时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有《孝经》《千字文》等中原传统典籍手抄本。

——摘编自新浪新闻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从沙堆烽遗址可以合理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沙堆烽遗址的发现的历史价值。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容

出处

“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

清代笔记:屈大均《广东新语》

“(泉州)为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

明代笔记:陈懋仁《泉南杂志》

“(松江)肆中收布之所,曰花布纱庄。布成持以易花(棉花),或即以棉纱易,辗转相乘,储其余为一家御寒具,兼佐米盐。”

清代地方志:蔡自申《金泽小志》

“(盛泽镇)居民以绸绫为业。”

清代笔记:沈云《盛湖杂录》

“(石门镇)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清代地方志:张霖《石门县志》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早期市场经济”,请运用上表材料对此观点予以说明,并指出运用这些材料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局限。
3 .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不断追逐的目标,近年来新的观点亦层出不穷。应用内生增长理论的学者关注经济因素变化引发的技术创新,应用新制度理论的学者强调财产权和政治制度的意义,应用统合增长理论的学者重视人口收入关系、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由此可知,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原因的解释(     
A.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不断丰富B.只能有一种合乎历史事实的解释
C.需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D.新的观点相对旧的理论更为可信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其特征为:第一,把文学作为揭露社会的手段;第二,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第三,关心社会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 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关怀……

——整理自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59年撰写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其以法国天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双城记》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反映的却是现实问题。作者感受到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尖锐、贫富的悬殊,下层群众中普遍存在愤懑与不满,觉得情况与大革命前的法国有些相似。下表是小说中的部分典型人物与形象介绍。

人物形象介绍
梅尼特医生人道主义的典型。他正直高尚,凭良心过活,因告发一侯爵兄弟霸占农妇的恶行而遭陷害,最终被关进巴士底狱
厄弗里蒙地侯爵反动贵族的典型。他视下层人民为草芥,顽固坚守贵族特权,最终被革命党人刺杀
得伐石太太革命群众的代表。她积极参与了攻打巴士底狱的战斗,性格特点是坚定、冷峻、没有仁慈,不讲怜悯,其最后在与他人的扭打中被自己的手枪打死

—整理自[英]狄更斯《双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狄更斯《双城记》折射出的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反思进行阐释并加以评论。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运用现实主义文学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孙中山所表达的种种理想不无认识上的偏颇,如他发展海洋实业的思想仍受到当时西方海权论的影响,对海洋经济的认识多集中在港口、航运、造船等很狭窄的方面,具体设计也不尽合乎国情,而且他争取中华海权的努力由于旧中国的黑暗与腐朽并没有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取得圆满的结局,但他对近代中国海权沦丧的深刻认识和对国人提高海权意识的宣传与呼吁以及建立强大的海军、全面发展海洋事业的谆谆教诲都是高瞻远瞩的,体现了他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和建设近代化国家的热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史春林《孙中山海权观评析》

材料二   毛泽东研究海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其研究往往更多地尝试回应当时各种焦点议题,尤其是领土争端、领海范围问题、台海危机、海洋开发等,其独立解决应景性议题的能力极强。毛泽东海权观中的“同世界人民一起创建一个和平的海洋”主张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包容性。他认为实现上述主张的具体办法就是建设“海上铁路”,所谓“海上铁路”本质上就是找寻中国发展海权同人类共享海洋一致与和谐的规律,而“海上铁路”本质上就是中国联通世界海洋交通网络,开创一个世界各国共享海洋的新格局,这一超前理念不仅是对中国海权最为有力的解读,而且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多元开放、包容平和的理念不谋而合。

——摘编自戴晨城《毛泽东海权观的生成、内容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海权观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海权观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山海经》《淮南子》记载的天有十日和后羿射日的故事在考古中得到某些佐证。如三星堆出土的“神树”上有九个太阳形象(如图)。对于羿射九日的故事学者或解释为彗星撞击地球的碎片与太阳构成的景观,或解释为十个以太阳为图腾的氏族发生冲突合而为一。这表明(     

A.神话传说没有历史研究的价值B.考古可证明历史传说的真实性
C.学者对神话的解释缺乏逻辑性D.原始思维有超现实的整合特点
7日内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圆创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月联合测评(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晋书》成书于唐,记载晋人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人凶强,被乡民与南山猛虎、西沈蛟龙合称为“三害”。后周处自知为人所恶,于是“射杀猛兽”“投水搏蛟”,发愤图强,并除“三害”,拜文学家陆机、陆云为师,终得朝廷重用。清代《晋书校勘记》指出该典故源于南朝宋《世说新语》,考证周处拜师“二陆”为“妄传,非实事也”。张庆民《周处自新真伪考辨》认为当时世风重品藻,陆氏乃“江东大族”,为世所重,将周处自新一事附会在他们身上有其现实诱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世说新语》作为第一手史料,具有周处自新的真实性
B.《晋书》选材来自小说家言,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C.《世说新语》成书早于《晋书》,因此可信度相对较高
D.《晋书》《世说新语》作为史料,应该注意作者的立场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知识分子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制定执行了相应的知识分子政策。

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吸收、教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教育、改造”
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再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摘编自丁俊萍、穆睿《百年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围绕“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自拟题目,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7日内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图像如同文本和口述证词一样,也是历史证据的一种重要形式。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论法的精神》

   
图二《权利法案》

   
图三《独立宣言》初印版

   
图四《人权宣言》


(1)依据上述图片的提示,概述这些图片所反映的思想和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作为“可视的历史”,以上4幅图像对于研究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作用?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有学者写道:中国古代传说带有层积性——资料越新,后世附加上去的东西越多(所谓“层累造成说”)。对史料层积性因主观性改动而愈加错综复杂,我们又关注过多少?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此前被视作原始史料或早期回忆录的资料,实际上只是各种信息的复合体、堆积物。正因如此,应该细致梳理错综复杂的史料形成过程。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历史研究(     
A.就是史料研究B.要重视史料的流变
C.要尽量少用回忆录D.要破除“层累造成说”
7日内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