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北魏在均田制的实施过程中,荫附户问题突出。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冲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应效法古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年无过失者则升一等”。多数农民拥护新制度,“于是海内安之”。据此推断,三长制的推行(     
A.是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B.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基层治理
C.加速了北方的民族交融趋势D.促进了租庸调制的广泛推广
2023-12-23更新 | 28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2024届12月选考科目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魏书·高祖纪下》记载:“(文帝)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一措施(     
A.推动了民族交融B.消除了阶级矛盾C.恢复了生产发展D.实现了北方统一
2023-12-22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天,并建国号为“汉”;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些可以佐证魏晋南北朝时期(     
A.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
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D.国家统一趋势已出现
4 . 陈寅恪先生指出,“全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种汉种之问题。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实质是(     
A.文化的碰撞与交流B.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
C.华夏认同氛围浓厚D.国家统一趋势已显现
5 . 晋朝的司马氏在追溯家世时称:“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梁书·元帝本纪》载,徐陵于邺奉表曰:“臣闻封唐有圣,还承帝喾之家……岂得掩显姓于轩辕,非才子于颛项?莫不时因多难,俱继神宗者也。”祖冲之如表曰:“而黄帝以来,世代所用,凡十一历。”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
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D.国家统一趋势已fl{现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原“大传统”中的“文”与“礼”具有极高的价值,不是由于其高雅性,而是由于其实用性,即在官僚制度实践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因此受到北魏朝廷重视,并逐渐成为北魏权威价值结构中的高价值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这是北魏崛起过程中的必然选择B.这是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必要前提
C.中原“大传统”符合北魏的传统价值D.中原与边疆地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2023-12-19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史书记载,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这体现了该时期部分少数民族的(     
A.文化认同B.疆域拓展C.政权认同D.文化多元
8 . 在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以后,尤其是东、西魏与南梁对峙时期,“南方不再目北朝为种族、经济、文化全然不同之异国也。”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已经完全汉化B.北方民族接受了农耕生产方式
C.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融合D.中国南北经济文化已均衡发展
9 . 《颜氏家训》记载,魏晋田庄中“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坩(鸡窝)圈之所生”,这一时期传统市场萎缩乃是“势所必然”。而有学者称,庄园主“贩质家赀,贵买此田”及以“凡籴五谷、菜子,皆须初熟日籴,将种时粜,收利必倍”的现象屡有发生。该学者意在强调魏晋时期的田庄(     
A.尚缺乏自给自足的能力B.采取了多元经营方式
C.未脱离市场和商品流通D.推动了经济良性发展
2023-12-1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有官员上奏提议取消常年给百官提供的酒类特供,得到批准,但规定了例外情况,如负责祭祀的官员和“远蕃使客”。北魏孝明帝的这一做法(     
A.易加剧统治危机B.利于推进民族交融C.可消除财政困难D.净化了官场的风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