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1 .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900多年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争论很大,大致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历程

1)从南宋至清末,绝大多数意见对王安石持否定态度。具体表述有以下几种角度:①王安石变法“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②王安石“学术不正”,他开创的学派“荆公新学”属于儒学异端,在“荆公新学”指导下的变法自然应予否定。③王安石理财思想的本质是“剥民兴利”,其诸项新法属于“聚敛害民”之术。

2)进入20世纪后,史学界出现了总体上肯定王安石变法的观点。①梁启超把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与近代西方国家相关制度进行对比,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近似于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免役法“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②邓广铭、漆侠认为,变法措施“大多寓有制裁豪强兼并大地主阶层的用意在内”,“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③周良霄认为,“王安石新法,凡是为后世所沿行的,它便是适应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发展,为地主阶级统治制度所必须的……我们对所具有这些作用的新法都予以肯定。”“一些在实际政治中行不通的东西,也同样显露他理想主义的火花……仍然应该把它看成是对儒家理想的一次实验。”

——摘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个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信息,简要阐述其立场角度及其评价的理由。(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08-27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2 .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其突出特点是“五千年”而“不断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各个氏族文化区既相互交流,又逐渐交融,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共同奠定基础。

——丁季华《中国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说质疑》

材料二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兴衰变革,是因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生的……既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调适性变迁,又有满足行政体制规范化需要的结构性变迁。

——摘编自甘泉、张海鹏、任式楠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畜牧业始终在中国农耕区的周边地区,许多游牧民族逐渐被农耕文化所同化。随着农耕文化的扩张,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主体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付少平《中国古代农业生物资源的结构性特点》

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历史进程还依然延续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现局部统一或“大一统”的各王朝都以“中国”正统王朝自居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林文勋《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材料三

   

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国”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五千年·不断裂”为题写一则短文,阐释中华文明“不断裂”的文化基因。(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2023-08-15更新 | 376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考(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包公”艺术形象的演变

阶段典型特征(及案例)时代背景
宋朝:初步塑造阶段包拯的事迹以官方所褒扬的和民间秋颂的真人事迹为主,呈清正廉洁、公正贤明的官员形象,如《合同文字记》中包拯调解财产纠纷商品经济发展,世俗文化兴盛;宋廷整顿吏治,重视法治,皇帝倡导廉政,形成一种“清官文化”
元朝:去官员化阶段元杂剧中的包公戏盛极一时,包拯的形象向着为民请命、反抗强杖的代表转变,具备了一定的侠义之气元灭南宋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元朝的残暴统治加剧了社会矛盾;普通百姓对于重修吏治、反抗强权有着迫切的需求
明朝:被赋予神力阶段包拯形象逐渐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和神话色彩,拥有非凡的神力,如一些小说中开始出现包公“日断阳,夜断阴”的描述明中后期的文化监菅相对宽松,出版印刷业空前繁荣,通俗文学受到广泛欢迎,公案小说兴盛
清朝:形象国化阶段包公断案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且具备极高的思想艺术成就,其中不乏《三侠五义》之类作品通俗小说友展进入高峰期:政府加强了对社会教化的控制(大兴“文字狱");现实政治的腐败(社会矛盾的尖锐)刺激了民众对包公形象的广泛认同

——摘编自赵江涛《包拯艺术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其政治价值转化》


阅读材料,就”包公”的艺术形象与政治价值提炼出一个具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
2023-07-3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总统

外交方针

尼克松

“尼克松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项原则”和“三根支柱”。“三根支柱”是:1.伙伴关系,即美国要与其盟国建立较为均衡的伙伴关系,以此鼓励盟国承担更大的责任;2.实力,即无论是对盟国还是对敌手,美国的政策都必须以实力为基础和后盾;3.谈判,即美国对其敌手要采取灵活态度,进行对话或谈判,以此实现力量平衡。

里根

里根在其第一任期内,“完全回复到强调通过威胁和使用武力对苏联共产主义进行全球遏制的轨道”。1985年是里根总统第二任期的开始。主要表现在:第一,承认两国在避免一场大战方面有着共同利益。第二,推进军控谈判。第三,出台以公开支持全世界的反共革命为主旨的“里根主义”作为美国对苏联推行新遏制政策的重要部分。

布什

1989年布什入主白宫后,提出了以实力为依托,更多利用除军事遏制以外的其他手段,鼓励苏东国家从内部发生“和平演变”的“超越遏制战略”作为美国对苏东政策的总纲领。

——摘编自徐蓝《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根据材料,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外交方针的变化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7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夜幕降落在城市的四周,好一片暗淡凄凉的时光;寒冷的灰墙,阴暗的钟楼,听野风正呜呜地衰唱。

男人,女人,儿童在做工,被锁在狭小阴暗的地牢,当今的刑台-车轮飞动,生命之线飞快地断掉。天上的星星看着也发怔,烟雾弥漫,机器怒吼;这城市就象热锅沸腾,煮沸的毒水横溢四流。

工厂城(节选)

[英]琼斯

在那发臭的围墙里面,生命与死亡纠成一团;

工人和工人肩并着肩,血肉和钢铁进行殊死战。

大风吹起,歌声震落,冲破云霄,震裂海洋,

它仿佛对着人民歌唱:“敲断链索,就象这样!”

起来啊,组成一支队伍,农场的奴隶,工厂的罪人!

记住吧,要保卫自己的土地,最好的办法-把宪章实行!

——一八四七年《劳工月刊》第一期

以“《工厂城》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7-13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有贤士日路得,幼习耶稣教,贫乏不能自存。及冠,得《圣书》,遂弃俗入道,伏处三年,虔祷耶稣。后才思日进,以其道为教师,遂赴罗马国与教皇议论。旋国后,遂宣言教皇之谬,切劝各国去教皇异端。值新君践位,召路得询其教本末。路得遂将《圣书》翻译日耳曼语,令民读之,乃兴崇正道。于是路得之名扬海外,罗马教皇之徒憾之。

——摘编自[]魏源《海国图志》


提炼材料中的历史信息,从中得出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
2023-07-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197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先秦诸子异说,辩驳之风盛行,其中儒法之礼与法、德与刑对立。然而,战国末期儒法合流的取向已初露端倪,这在《管子》和《荀子》那里已有所反映。秦一统天下并确立及推行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治国原则,法家思想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儒家则在“焚书坑儒”中遭到重创。随着它们一兴一衰的两极化,其合流既无统治者主观上的需要,也无成功的客观条件,故合流趋势就此大受阻隔。但西汉自立国以来,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回升以及儒法双方某些内在因素的相近性,儒法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既相互冲突又彼此靠拢,最终演化出了一些新的事物,如儒家化的法律等,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及其运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刘宝村《秦汉间的儒法合流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秦汉时期的儒法合流”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06-2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科技革命的两面性]

材料钱学森将20世纪80年代正在兴起的以信息科技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界定为“第五次产业革命”,并提出“要预见到第六次产业革命”。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总之,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发展,孕育出新的产业。新--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制约,它也会给人类带来惨痛的灾难和损失,成为人类文明的巨大障碍。

——摘编自唐素琴、魏旭丹、赵宇《新科技革命对法律的挑战及应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社会支出比率、社会保障缴费率及人均国民总收入

年份

社会支出比率(占GDP的百分比)

雇员的社会保障缴费率(占总工资的百分比)

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

所有缴费

法定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强制的长期照护保险

1960

18.3

12.2

7

4.2

1

2792

1970

20.2

13.25

8.5

4.1

0.65

5945

1980

25.7

16.2

9

5.7

1.5

12808

1990

24.1

17.8

9.35

6.3

2.15

20658

2000

28.8

20.5

9.65

6.75

3.25

0.85

25983

2010

29.8

20.23

9.95

7.9

1.4

0.975

32137

——摘编自[德]沃尔夫冈·施罗德、塞缪尔·格里夫《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方案》

材料二   2010年,德国有五分之一的公民进入老年阶段,这使得德国进入世界上老龄人口较多的国家的行列。一方面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法定养老保险的潜在缴费者在减少,另一方面人口寿命的增加使养老金领取者的人数在增多、领取期限在延长。对于法定养老保险而言,这意味着缴费者与受益者的比例(制度赡养率)的不断提高,2009年德国100个在职人员(20~65岁)赡养34个退休人员(65岁以上),预计2030年将会是100个在职人员赡养50个退休人员。

——摘编自于秀伟《从“三支柱模式”到“三层次模式”——解析德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围绕“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紧扣材料及主题,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06-21更新 | 368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汉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