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形式多样的歌舞百戏很多是在继承前代基础上有所创新,表演形式多样。如以说唱为主要形式的口头表演艺术,像弹唱、小说、说话等;以叙述故事为侧重的表演活动,如百戏、杂剧、宫调等;还有以竞技为主的表演活动,如投壶、蹴鞠、相扑等。宋代歌舞百戏的演出地点分布较广,有大型综合表演场所—瓦舍勾栏,有供人休闲娱乐的茶坊、酒楼等,也有专门搭建的乐棚、彩楼,甚至有随机的露台、空地都成为歌舞百戏的演出地点。

——摘编自段淑心等《由娱乐方式变化看唐宋社会风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对其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3-25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文明形态的演化中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飞跃,但是文明形态的飞跃绝对不是文明的断裂,而是表现为许多复杂文化要素的转换,因此,在许多旧文明形态中可能已经孕育着未来文明形态的基本特征,而在新文明形态中旧文明形态的某些特征可能仍然以某种方式延续着。

——人民论坛网《如何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3-2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五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风雨历程中不懈探索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道路,逐渐形成“社会管控——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的演进脉络,此间每个阶段都展现了党在我国背景下应对治理复杂性的不同策略,社会治理相关理论得以与时俱进、丰富发展。(如下表)

时期

基本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

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体制、注重发挥工青妇、农会组织以及其他群众性组织的作用、通过有效社会管控实现政党、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的有机融合,将乡土社会整合成高度组织化的政治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政权学说应用于本国实际,创立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制定了宪法等,在法律和制度的双重保障下,基层自治组织迅速建立。随着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城市形成了与高度集中、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单位体制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治理采取了双轨策略。一方面巩固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特别是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逐步建立;另一方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强调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对社会管理的认识随之不断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至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使用“社会治理”概念,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由“管理”至“治理”,其内核是治理的理念、主体、方式、范围和重点等维度的巨大转变,是对我们党解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矛盾所取得经验的深刻总结

——摘编自金祎《中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表格信息的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3-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卫礼贤
[德]
儒家思想在西部和北部影响了蒙古,在东方和南方影响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
余英时
[美]
儒学是一套全面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系统,从一个人自生至死的整个历程,到家、国、天下的构成,都在儒学的范围之内。
刘梦溪
[中]
中华文化除了起源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此后一直是社会思想的主流,成为中华文化的大传统。

——摘编自徐庆超《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文化认知的若干极点》

上表所示是几位中外学者对中国儒家文化的部分看法,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时期,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的水利设施并将其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水利工程建设与社会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战争等在17世纪频繁上演,其程度与范围不仅前所未有,而且呈现全球弥漫的态势。可以说,从英格兰、法国到沙俄帝国、奥斯曼帝国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至南北美洲,无一幸免。17世纪是“充满危机的世纪”。

——摘编自(英)帕克《全球危机》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就材料中的17世纪或任选一个世纪,拟定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标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中国文化一方面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以滋补本民族的文化血脉,另一方面,在与外民族文化系统的交流中,也传递出其独有的“智慧之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请以“16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
结合图片信息,从“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进行阐释。(要求:阶段明确,阐释合理,条理清晰)
2024-03-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精英联赛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史观”的倡导者巴勒克拉夫主张,历史研究者应“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每一历史时代都有领导该时代历史潮流的力量,即中心。历史上也的确存在过“欧洲中心”或者“欧美中心”。但是“欧洲中心”的存在,并不等于非欧洲中心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不存在。在研究“中心”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时,也应该研究非中心国家和地区对历史潮流的回应,或它们如何创造历史,不应该排斥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明和历史贡献。

——摘编自李世安《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围绕材料,请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任意选取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2024-03-1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洛平许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传统殡葬制度中不仅包含了殡葬的自然功能,还包含了更多的社会功能。

中国古代殡葬制度演进表

时期

丧葬礼仪

原始社会

出现了随葬品和原始殡葬观念

夏、商、周

殷商重视人祭、人牲和车马陪葬等行为,厚葬之风盛行。周人开始以“礼”规范殡葬制度

春秋战国

丧葬变得“无序”,隆丧厚葬之风在诸侯之间蔓延

两汉

殡葬礼仪趋于隆重化,明器陪葬之风盛行

魏晋南北朝

帝王贵戚之家丧葬趋简。出现了渴葬,即不按传统殡葬礼仪的时间程序而提前埋葬

在参照周礼基础上更系统化、程序化,殡葬礼仪具有异常繁复的程序

宋、明、清

礼制逐步严密,国家直接干预殡葬力度远胜以前各个朝代,殡葬礼仪趋向制式化

——摘编自张丽丽《中国殡葬制度演进的经济学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4-03-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