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74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祚昌先生)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使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变成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活生生的历史。其概要如下:

教材编写方法

教材的内容

采取了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改变了以往世界史只注重政治、经济史的做法,增加了社会史的内容。
加强了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
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
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等。

——摘编自陈海宏、吴倩《刘祚昌先生的世界史研究》

请对刘祚昌先生关于世界近代史教材编写的观点进行评析。(说明:可以在“教材编写方法”或“教材的内容”中任选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出发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亚非拉地区发生的、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国家诞生与帝国消解的历史进程,并不是对17世纪欧洲民族国家体系的简单重复。其历史意义更体现在一种面向未来的、对世界新的平等秩序的政治创造。

——摘编自殷之光《国际主义:从第三世界独立历史出发的世界秩序叙事》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七次,从党的一大到七大,对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到坚持独立自主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指导下,开辟了独具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过渡道路。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开辟了光明前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被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宣言书”,指明了中国道路的新起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道路的新表达;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道路的新目标。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百年道路探索中感悟历史的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贯通,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3-05更新 | 24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十)历史试题
4 . 动物在中国的外交领域还发挥过重要作用,尤其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动物外交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表现
苏联19541959年,北京动物园与苏联国家动物园动物交换频繁,每年23次,1957年中国送给了苏联一只大熊猫(平平),后又送了一只大熊猫(安安)。1960年至1962年仅与苏联进行了10余次动物交换,甚至还不如1957年一年来的频繁。
东欧中国首次派出工作人员前往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行访问,并交换给匈牙利布达佩斯动物园1439只动物,交换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莱比锡动物园510只动物。
印度印度作为第一个非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于1953年赠送给中国儿童一只雄性亚洲象(阿萨)。1954年,周恩来总理向尼赫鲁回赠了梅花鹿两只、丹顶鹤两只和金鱼100尾,此后双方就没有了动物互赠。
美国1972年赠送给美国大熊猫外,中国还在1973年赠送给法国两只大熊猫(黎黎和燕燕),1974年赠送给英国两只大熊猫(晶晶和佳佳)。

——摘编自张恩铭《简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动物外交活动》


据表格材料,提炼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3-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中国人民大学刘守英教授等学者主编的《中国式现代化》一书目录节选:

第三节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动力

(1)以新民主主义制度促进农业国的转型

(2)以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推进国家工业化

(3)以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4)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构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制度

根基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自拟主题,结合建国以来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国家治理文明,形成了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构成现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因。如“要在中央”的治国体制,强调大国之治,集中领导;“民为邦本”的治国之基,强调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六合同风”的一统格局,强调多元一体,大势使然;“革故鼎新”的改良精神,强调穷变通久,变法自强;“德法合治”的治国要道,强调以德为本,以法为辅;“无为而治”的治国良策,强调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大同世界”的治国目标,强调众生平等,人民安居……这些治国思想和智慧,为当今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摘编自展龙《“国家治理文明”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


根据材料,围绕“国家治理文明”这一主题,选取两个或以上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3-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巴拿马运河简史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发展史自拟一个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政论特点之一即为注意于民本、民族之观念,上复先秦古学,下开近世风气。明初之刘基、方孝孺,与明末清初之黄宗羲、王夫子分别代表此两种趋势,皆对专制天下之弊政加以严重之攻击。然而此数人之学术既仍本之儒家,而明代一般之儒者更不能脱专制天下之结习。如张居正、吕坤诸人流连于尊君思想之中,视刘、方有逊色,他无论矣。故就大体而言,明代儒学仅为转变时期之前夕思想,不足以预于转变潮流之本身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明均已消亡,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地延续了五千年之久。中华文明为什么能生生不息,为什么会强大而不朽?一些学者通过研究找到了中华文明连续不断、逐渐强大的六大发展密码。其一就是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消解融合的特质,华夏文明之所以能从中原腹地开始,一步步如同滚雪球殷不断融合周边族群而壮大,其间,极为重要的原因,绝不是战争的结果,而是华夏文明的包容力与亲和力,而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交融。

——摘编自何新《中国文明的密码》

结合中国古代史,另外选择一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密码”并加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密码,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3-01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河南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较早具有维新思想的理论家、实业家和教育家。他于1894年完成的《盛世危言》一书,贯穿“富强救国”主题,主张“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表述严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