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与相关重要成果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阶段:科技立国
“向科学进军”
“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运载火箭、中远程弹道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第二阶段:科技富国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
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等各项计划顺利实施;重大产品、技术装备、科学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国制造”走遍世界。
第三阶段:科技强国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交会;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蛟龙号、海斗号潜水器创造最大深潜纪录;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众多成果走在世界前列。

——摘编自《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科技75年”,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6-1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元史学家马端临作为有“会通”思想的史学家,他在《文献通考序》中提出了一个认为普遍的历史法则:“理乱兴衰,不相因者也。晋之得国异乎汉,隋之丧邦殊乎唐。代各有史,自足以该一代之始终,无以参稽互察为也。典章经制,实相因者也,殷因夏,周因殷,继周者之损益,百世可知。”这一论断也被学者称为“马端临命题”。

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评析“马端临命题”这一观点(任选一个角度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合理)
2024-06-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正如李约瑟先生指出的,在互相隔绝的各种文化中有不少并行的相似的发展,特别是在较早阶段,思想、发明、技术或机械越是简单,它在世界各地独创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如此,东西两半球的文明演进道路及表现所存在的不同是本质性的问题。印第安文明所具有的特点,在东半球文明中是罕见的,甚至是根本没有的。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往往用自己所熟悉的知识去比照新发现的事物,用已有的思维定势和结论去套新事物,用东半球古代文明的演进方式去套印第安文明,于是就会得出一些不伦不类的结论。拉美印第安古文明是人类认识最迟的,研究最不够深入的,结论相去甚远的新领域,我们对这些文明的认识与评析,必须尽可能科学客观,实事求是,要树立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是极为复杂曲折的,是无比丰富多彩的观念,承认人类历史的发展道路是多元化发展。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提取材料信息,从拉美印第安古文明发展特点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述明确,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逻辑通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长城的历史看,它首先是用于军事斗争的产物,从公元前7世纪前后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起,直至公元17世纪停止修筑为止,长城始终是作为军事防御工程而存在的。它的出现,标志着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程度的提高。

——摘编自李文龙《中国古代长城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材料二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在器械精良、炮火凶猛的日军进攻下,中国军人只能以肉体血战长城。强敌叩关的历史记忆、血肉相搏的御敌现实等新旧因素的碰撞促生了“血肉长城”的新概念。

——摘编自郭丽萍《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关于长城民族符号形成史的研究》

材料三   长城的修筑与运用,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精神内涵丰富,价值巨大,对于增强民族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摘编自姜红明、杨娟《长城精神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长城的历史演进中感悟历史,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贯通,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阶段划分,或称分期问题,在学界一直没有定论。下表是其中两种观点:

第一种

第二种

划分依据

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阶段性作基本线索

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作基本线索

划分阶段

18401919年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开始、形成和进一步加深阶段18401895年:资本主义经济产生阶段
1919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缔造、产生、发展、取得彻底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日趋没落、最后全面崩溃阶段

18951927年: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19271949年:资本主义遭受摧残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发展阶段

——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模式、阶段划分与规模度量》整理

你赞同表中哪种观点或自己提出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型式的生命周期由物质扩张和金融扩张两个阶段构成。在第一阶段,新世界经济型式的核心国家在新技术型式的长波增长中获得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现代化。旧经济型式的核心国家则因陈旧产业而陷入结构性危机和经济萧条。它们不择手段,试图保住霸权,却为新经济型式的核心国家实现经济突破创造了更多机会。至第二阶段,核心国家将自己的国际金融经济交换条件强加于其他国家,包括使用其货币、金融机构、对外贸易和运输的基础设施等。但另一面则是政府公共债务不断增加,经济生产力不断下降,金融投资比例超过生产性投资等。在此背景下,另一个新经济型式也在世界体系外围逐渐诞生。

——摘编自谢尔盖·格拉济耶《世界经济中心转换的规律性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根据材料,围绕“世界经济中心转换”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农会的发展

时间

概况

1897年农务会在上海成立。梁启超指出,该会“置机器以代劳力……追三古之实学,保天府之腴壤”
1910年由南洋第一次劝业研究会发起,集合各省农业团体、农务人员,成立了全国农务联合会。该会翻译了大量外国农业书籍,创办了农桑学校和农业试验场,改进农业技术,介绍新式农具
1921年9月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新型农会组织——衙前农民协会成立。它领导农民进行减租和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
1924—1927年广东革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号召农民即时组织农民协会。毛泽东于1927年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8—1939年国民党政府先后公布实施了《农民协会组织条例》《农会法》《各级农会调整办法》等,国民党重建农会组织的目的是“对内则使其协助政府,实行本党之土地政策……以求社会安宁,而促进地方自治”
1930—1937年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在共产国际的指示和领导下,各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贫农团”,团结贫农、中农
1937—1945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兴起了“农民抗日救国会”“农民救国联合会”等一系列抗战救国的农民组织,以创造抗日根据地,并谋本身政治地位提高及生产改善为宗旨
1947—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解放区开始普遍重新建立起了以贫雇农小组为核心的新农会

——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农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2024-06-1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艾森豪威尔任美国总统时期(1953-1961年),非洲共有22个国家获得独立。艾森豪威尔认为非洲的独立是“早产的独立”。作为欧洲的传统殖民地,他认为非洲应该在欧洲的管理和控制之下。在1959年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上,他曾问索马里是不是多由原始丛林组成,中央情报局局长阿伦·杜勒斯回答,索马里多是沙漠;他甚至问索马里人是不是“没有进化完全的土著居民”,杜勒斯回答说多是这样情况。主管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亨利·拜罗德也表示,“国家独立绝非是能解决亚洲与非洲复杂问题的灵丹妙药”,“不成熟的独立会造成新的权力真空,会导致内部动荡与外部入侵”。

——据郭华东《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非洲独立的反应及其成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非洲独立的反应。
2024-06-1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厦门双十中学2024届高三热身试卷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的科技进步与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的阶段时间技术进步
前期19世纪以前人力与畜力;航海贸易
中心化阶段19世纪前期蒸汽机使用和运河建设
19世纪中叶蒸汽机车和铁路
19世纪晚期高架铁路、电车及地铁
蒸汽和电力广泛使用
钢架建筑技术发明及电梯使用
郊区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福特式生产;电报、电话发明
20世纪20年代起汽车大量使用及高速公路网形成
20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互联网、人造卫星
结合材料,以“科技进步与美国城市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摘取的河南地区1840——1911年三个阶段经济发展及社会现状描述。

1840—1894豫地农业未有甚大的突破发展,总体显现困顿的状态,只在局部方面有些许进步,如越加成熟的精耕细作、某些产物单产的大幅提高等。
1895—1901外国投资的煤矿和商行增多;外国教会建立的天主堂、耶稣堂在大多数县
市都可以看到;一些农民放弃世代沿袭的耕织结合的农业,越来越多的种
植棉花、烟叶、油料等经济作物,兼搞手工业,或专门从事手工业。
1901—19111904年卢汉铁路(北京到汉口)南段通车,驻马店火车站周围商贾云集,竞相建房开店,迅速形成新市区,成为郑州、武汉间的重要商埠。铁路全线贯通后郑州作为商品集散地的趋势渐趋明朗,1905 年河南巡抚陈夔龙上奏申请开放郑州为商埠,被获批准。不久以后,驻马店、洛阳等地也逐渐开埠。随着河南商会的发展,各商会的成立不仅反映了豫南绅商势力的崛起,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商情沟通和商业稳定顺利发展。
综合以上材料,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