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实例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5 道试题
1 .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ABA)等植物激素“五兄弟”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1)人们在研究中发现,________________都是以促进细胞伸长的方式来促进植物生长的。当种子发育到接近成熟时已获得发芽能力,但ABA会控制种子的休眠和萌发,使种子不会在植株上或恶劣的环境下发芽。在种子萌发方面与ABA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2)研究表明:在干旱状态下,植物体内的ABA会自动增加,帮助气孔关闭,以控制水分散失。怎样从ABA的受体蛋白方面进行研究,证明ABA具有帮助气孔关闭,控制水分散失的功能?请写出你的研究思路。
_______
(3)在“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对要研究的植物的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系列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比较大的________进行摸索,再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2016-11-26更新 | 5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年高三生物提升训练十一 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201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如图1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由图1可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种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________
(3)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作用效果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植物生长调节剂2,4D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有关实验。

图2
①图2为由10 mL 108 mol/L的2,4D溶液配制系列浓度溶液的操作示意图(由10 mL 108 mol/L的2,4D溶液的烧杯中取1 mL至2号烧杯中,再向其中注入9 mL水,摇匀后取1 mL至3号中,以此类推),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体现对照实验的________原则。
②该实验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观察指标。
2016-11-26更新 | 4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年高三生物提升训练十一 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201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其中果皮深绿(G)对浅绿(g)为显性,大子(B)对小子(b)为显性,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面的几种育种方法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

注:甲为深绿皮黄瓤小子,乙为浅绿皮红瓤大子,且甲、乙都能稳定遗传。
(1)通过①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时用到的试剂1是________
(2)②过程常用的试剂2是________;通过③过程得到无子西瓜B与通过①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从产生变异的来源来看,其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3)若甲、乙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F1,F1相互受粉得到F2,该过程的育种方式为________
(4)通过⑧过程获得的单倍体植株中拥有的染色体数是________
(5)若将四倍体西瓜(gggg)和二倍体西瓜(GG)间行种植,结果发现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中既有四倍体又有三倍体。那么,能否从这些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是四倍体还是三倍体呢?请用遗传图解解释,并作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8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高考名师推荐生物 染色体变异
13-1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4 . 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 为获得棉纤维既长又多的优质棉花植株,研究者棉花植株中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研究。

(1)在研究中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 程,这说明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的运输方式是_____
(2)图 1 所示棉花植株①、②、③三个部位中,生长素合成旺盛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生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比较了棉纤维将要从棉花胚珠上发生时,无纤维棉花、普通棉花和优质棉花
胚珠表皮细胞中生长素的含量,结果如图 2.从图中信息可知,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 的关系是_____
(4)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得到结果如表 1,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 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
2016-11-26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八次月考生物试卷
5 . 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单侧光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分析回答:

(1)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
(2)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__________,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特点。
(3)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实验根尖切段,再重复(3)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接受琼脂块中均检测不到放射性,则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
6 . Ⅰ.下图是生长素与其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和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y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z范围应为______________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处于__________状态下。
Ⅱ.下图示为用胚芽鞘所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甲、乙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后,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图乙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A用阿米妥(一种呼吸抑制剂)处理后,甲和乙实验现象相同,推测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可能是___________
12-13高一上·全国·期中
7 . 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A放在暗箱中,B、C、D放在左侧有孔
的暗箱中,C切去胚芽鞘尖端,D在切去


尖端的切面上放上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请据图回答:
(1)向光弯曲生长的是___________
(2)直立生长的是___________
(3)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__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则会抑制生长,这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
2016-12-12更新 | 9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蒙自高级中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12-13高二上·江苏淮安·期中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
8 . 右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________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________
(6)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1181次组卷 | 8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9 . 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
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_____,而且______(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______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 ______。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______组织。
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______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10 . 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左图;
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右图。

(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____方式向下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32 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___,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______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___(大于/小于/等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些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