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修2-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固定项链的两端,在重力的作用下项链所形成的曲线是悬链线.1691年,莱布尼茨等得出“悬链线”方程为,其中为参数.当时,就是双曲余弦函数,类似地我们可以定义双曲正弦函数.它们与正、余弦函数有许多类似的性质.
(1)类比正、余弦函数导数之间的关系,,请写出具有的类似的性质(不需要证明);
(2)当时,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求的最小值.
2024-03-10更新 | 1098次组卷 | 16卷引用:模块三 专题3 高考新题型专练 专题2 新定义专练(苏教版)
2 .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微分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其定理陈述如下:如果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在开区间内可导,则在区间内至少存在一个点,使得称为函数在闭区间上的中值点,若关于函数在区间上的“中值点”的个数为m,函数在区间上的“中值点”的个数为n,则有     )(参考数据:.)
A.1B.2C.0D.
2024-01-14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模块三 大招1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3 . 法国数学家傅里叶用三角函数诠释美妙音乐,代表任何周期性声音和震动的函数表达式都是形如的简单正弦型函数之和,这些正弦型函数各项的频率是最低频率的正整数倍(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其中频率最低的一项所代表的声音称为第一泛音,第二泛音的频率是第一泛音的2倍,第三泛音的频率是第一泛音的3倍…….例如,某小提琴演奏时发出声音对应的震动模型可以用如下函数表达:,(其中自变量表示时间),每一项从左至右依次称为第一泛音第二泛音第三泛音.若一个复合音的数学模型是函数(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泛音第二泛音),给出下列结论:
的一个周期为
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的极小值为
在区间上有2个零点.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023-11-28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4 . 丹麦数学家琴生是19世纪对数学分析做出卓越贡献的巨人,特别是在函数的凸凹性与不等式方向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成果.设函数上的导函数为上的导函数记为,若在恒成立,则称函数上为“凸函数”,已知上为“凸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2023-11-01更新 | 945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十章 导数与数学文化 微点2 导数与数学文化(二)
5 .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是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他从几何问题出发,引进微积分的概念.在研究切线时,他对切线问题理解为“求一条切线意味着画一条直线连接曲线上距离无穷小的两个点”,这也正是导数定义的内涵之一.已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则常数的值是(       
A.B.C.D.
2023-10-08更新 | 43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四数学试题
6 . 任何一个复数(其中)都可以表示成:的形式.法国数学家棣莫弗发现:,我们称这个结论为棣莫弗定理.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当时,
C.当时,D.当,且为偶数时,复数为纯虚数
2023-09-13更新 | 930次组卷 | 38卷引用:专题07 复数 - 备战2021年新高考数学纠错笔记
7 .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微分学的基本定理之一,内容为:如果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图象连续不间断,在开区间内的导数为,那么在区间内至少存在一点,使得成立,其中叫做上的“拉格朗日中值点”.根据这个定理,可得函数上的“拉格朗日中值点”为__________
2023-07-18更新 | 571次组卷 | 8卷引用:第十章 导数与数学文化 微点2 导数与数学文化(二)
8 . 牛顿在《流数法》一书中,给出了高次代数方程的一种数值解法——牛顿法.具体做法如下:如图,设r的根,首先选取作为r的初始近似值,在处作图象的切线,切线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记作,称r的一次近似值,然后用替代重复上面的过程可得,称r的二次近似值;一直继续下去,可得到一系列的数在一定精确度下,用四舍五入法取值,当近似值相等时,该值即作为函数的一个零点r,若使用牛顿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可构造函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初始近似值为1,则一次近似值为3
B.
C.对任意
D.任意
2023-06-09更新 | 550次组卷 | 9卷引用:第三篇 以学科融合为新情景情境3 与教材阅读材料融合
9-10高二下·天津·期中
名校
9 . 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
   
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的,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A.289B.1024C.1225D.1378
2023-05-23更新 | 1037次组卷 | 35卷引用:人教A版 成长计划 必修5 第二章数列 高考链接
10 . 欧拉是18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在很多领域中都有杰出的贡献.人们把欧拉恒等式“”与麦克斯韦方程组并称为“史上最伟大的公式”.其中,欧拉恒等式是欧拉公式:的一种特殊情况.根据欧拉公式,则       
A.2B.1C.D.
2023-04-13更新 | 440次组卷 | 6卷引用:模块四 专题2 高考新题型专练(新定义专练)(人教A)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