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若实数列满足,有,称数列为“数列”.
(1)判断是否为“数列”,并说明理由;
(2)若数列为“数列”,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且,都有
(3)已知数列为“数列”,且.令,其中表示中的较大者.证明:,都有.
2024-05-04更新 | 918次组卷 | 3卷引用:模块一专题3 数列的实际应用和综合问题单元检测篇B提升卷(高二人教B版)
2 . 若,则称维空间向量集,为零向量,对于,任意,定义:
①数乘运算:
②加法运算:
③数量积运算:
④向量的模:
对于中一组向量,若存在一组不同时为零的实数使得,则称这组向量线性相关,否则称为线性无关,
(1)对于,判断下列各组向量是否线性相关:


(2)已知线性无关,试判断是否线性相关,并说明理由;
(3)证明:对于中的任意两个元素,均有
2024-05-01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模块四 专题2 重组综合练(江西)(北师版高一期中)
3 . 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点分别位于所在直线上,满足).

(1)如图1,若三角形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且,求
(2)如图2,若交于一点
①求证:
②若,求
2024-04-23更新 | 746次组卷 | 4卷引用:模块五 专题五 全真拔高模拟(高一)
4 . 在个数码构成的一个排列中,若一个较大的数码排在一个较小的数码的前面,则称它们构成逆序(例如,则构成逆序),这个排列的所有逆序的总个数称为这个排列的逆序数,记为,例如,.
(1)计算
(2)设数列满足,求的通项公式;
(3)设排列满足,证明:.
2024-04-22更新 | 37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师大版本模块五 专题4 全真能力模拟4(高二期中)
5 .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若,则数列单调递减
B.若对任意,都有,则
C.若,则对任意,都有
D.若的最大项与最小项之和为正数,则
2024-04-17更新 | 841次组卷 | 4卷引用:模块3 专题1 第3套 小题进阶提升练【高二人教B】
6 . (多选)若正整数数列:,…,)满足:若对任意的正整数k),都有,则称该数列为“数列”.下列关于“数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若数列8,x,4,y,8为“数列”,则有序数组有3个
B.若数列1,mn,8为“数列”,则的最大值为6
C.若数列,…,)为“数列”,则使n的最大值为16
D.若数列,…,)为“数列”,且,则满足n的最大值为10
2024-04-16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模块五 专题3 全真能力模拟3(人教B版高二期中研习)
7 . 已知,函数.
(1)我们知道,向量数量积对加法的分配律,等价于向量往同一方向投影与求和可以交换次序.请借助以上后者的观点,写出的值域.
(2)若的最大值为,求的最小值.
(3)若的最大值为1,求的最大值.
2024-04-15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8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公式①(其中为常数),将点变换为点的坐标,我们称该变换为线性变换,也称①为坐标变换公式,该变换公式①可由组成的正方形数表唯一确定,我们将称为二阶矩阵,矩阵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绕原点按逆时针旋转得到点(到原点距离不变),求点的坐标;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绕原点按逆时针旋转角得到点(到原点距离不变),求坐标变换公式及对应的二阶矩阵;
(3)向量(称为行向量形式),也可以写成,这种形式的向量称为列向量,线性变换坐标公式①可以表示为:,则称是二阶矩阵与向量的乘积,设是一个二阶矩阵,是平面上的任意两个向量,求证:
2024-04-12更新 | 1948次组卷 | 7卷引用:模块五 专题5 全真拔高模拟1(高一人教B版期中)
9 . 海宁一中高一生劳课上,朱老师组织学生在寝室楼下的荒地上种菜.如图,在一条直路边上有相距米的AB两定点,路的一侧是荒地,朱老师用三块长度均为10米的篱笆(不能弯折),将荒地围成一块四边形地块(直路不需要围),经开垦后计划在三角形地块和三角形地块分别种植青菜、萝卜两种作物.已知两种作物的收益都与各自地块的面积的平方成正比,且比例系数均为,即收益,设.

   

(1)当时,若要用一块篱笆将上述两三角形地块隔开,朱老师准备了15米的篱笆. 请问是否够用,并说明理由.
(2)求使两块地的总收益最大时,角的余弦值.
2024-04-04更新 | 468次组卷 | 7卷引用:模块五 专题3 全真能力测试1(高一人教B版期中)
10 . 表示正整数ab的最大公约数,若,且,则将k的最大值记为,例如:.
(1)求
(2)已知时,.
(i)求
(ii)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证明:.
2024-03-26更新 | 1823次组卷 | 8卷引用:模块五 专题3 全真能力模拟3(人教B版高二期中研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