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其中有如下记载:将底面为矩形,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称为阳马.现有如图所示的直径长为2的胶泥球胚,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需在此胶泥球胚中切割出底面为正方形,且垂直于底面的侧棱与底面正方形边长相等的阳马模型的几何体(实物体),若要使该阳马体积最大,则应削去的胶泥的体积大约为()(       
A.2.8B.3.2C.3.5D.4.8
2022-12-13更新 | 41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综合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2 .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而“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某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a(亿吨)后开始下降,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S(亿吨)与时间t(年)满足函数关系式,若经过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亿吨).已知该地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能抵消自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亿吨),则该地区要能实现“碳中和”,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年?(参考数据:)(       
A.28B.29C.30D.31
3 . 中国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在运用“割圆术”求圆的周长时,在圆内作正多边形,用多边形的周长近似代替圆的周长,随着边数的增加,正多边形的周长也越来越接近于圆的周长.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以直代曲”的例子.“以直代曲”的思想,在几何上,就是用直线或者直线段来近似代替曲线或者曲线段.利用“切线近似代替曲线”的思想方法计算,所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为__________
4 . 月牙定理指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直径向外作两个半圆,以斜边为直径向内作半圆,则三个半圆所围成的两个月牙形面积之和等于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该定理“化圆为方”解决了曲、直两个图形可以等面积的问题.如图所示,为大圆的内接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以ABAC为直径作半圆APBAQC,大圆圆内的弧线是以A为圆心,AC为半径的圆的一部分,若向整个几何图形中随机投掷一点,那么该点落在图中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A.B.C.D.
单选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杰作,其中收录了计算圆弧长度的“会圆术”,如图,是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弧,CAB的中点,D上,.“会圆术”给出的弧长的近似值s的计算公式:.当时,       

A.B.C.D.
2022-06-09更新 | 28198次组卷 | 40卷引用: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数学(理)试题
6 . 阿基米德在他的著作《关于圆锥体和球体》中计算了一个椭圆的面积.当我们垂直地缩小一个圆时,我们得到一个椭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与椭圆的长半轴长与短半轴长的乘积,已知椭圆的面积为,两个焦点分别为,点P为椭圆C的上顶点.直线与椭圆C交于AB两点,若的斜率之积为,则椭圆C的长轴长为(       
A.3B.6C.D.
7 . 下如图是世界最高桥——贵州北盘江斜拉桥.下如图是根据下如图作的简易侧视图(为便于计算,侧视图与实物有区别).在侧视图中,斜拉杆PAPBPCPD的一端P在垂直于水平面的塔柱上,另一端ABCD与塔柱上的点O都在桥面同一侧的水平直线上.已知.根据物理学知识得,则       

A.28mB.20mC.31mD.22m
8 . 四参数方程的拟合函数表达式为,常用于竞争系统和免疫检测,它的图象是一个递增(或递减)的类似指数或对数曲线,或双曲线(如),还可以是一条S形曲线,当时,该拟合函数图象是(       
A.类似递增的双曲线B.类似递增的对数曲线
C.类似递减的指数曲线D.是一条S形曲线
9 . 空间中,两两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三条数轴构成直角坐标系,如果坐标系中有两条坐标轴不垂直,那么这样的坐标系称为“斜坐标系”.现有一种空间斜坐标系,它任意两条数轴的夹角均为60°,我们将这种坐标系称为“斜60°坐标系”.我们类比空间直角坐标系,定义“空间斜60°坐标系”下向量的斜60°坐标:分别为“斜60°坐标系”下三条数轴(x轴、y轴、z轴)正方向的单位向量,若向量,则与有序实数组(xyz)相对应,称向量的斜60°坐标为[xyz],记作.
(1)若,求的斜60°坐标;
(2)在平行六面体中,AB=AD=2,AA1=3,,如图,以为基底建立“空间斜60°坐标系”.

①若,求向量的斜坐标;
②若,且,求.
2022-05-02更新 | 1349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理)试题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古希腊亚历山大时期最后一位重要的几何学家帕普斯(,公元3世纪末)在其代表作《数学汇编》中研究了“三线轨迹”问题:即到两条已知直线距离的乘积与到第三条直线距离的平方之比等于常数的动点轨迹为圆锥曲线.今有平面内三条给定的直线,且均与垂直.若动点M的距离的乘积与到的距离的平方相等,则动点M在直线之间的轨迹是(       
A.圆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