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04 道试题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回文联是我国对联中的一种,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相传,清代北京城里有一家酒楼叫“天然居”,一次乾隆路过这家酒楼,称赞楼名的高雅,遂以楼名为题作对联,上联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纪晓岚对曰:“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乾隆微笑颔首,后“天然居”以此为门联,遂声名大噪.在数学中也有这样一类顺读与倒读都是同一个数的自然数,称之为:“回文数”.如66,787,4334等,那么用数字1,2,3,4,5,6,7,8,9可以组成4位“回文数”的个数为(       
A.56个B.64个C.81个D.90个
2023-09-30更新 | 780次组卷 | 4卷引用:压轴题概率与统计新定义题(九省联考第19题模式)练
2 . 《九章算术·商功》:“斜解立方,得两堑堵,斜解堑堵,其一为阳马,其一为鳖臑”.意思是一个长方体沿对角面斜解(图1),得到一模一样的两个堑堵(图2),再沿一个堑堵的一个顶点和相对的棱斜解(图2),得一个四棱锥称为阳马(图3),一个三棱锥称为鳖臑(图4).若长方体的体积为,由该长方体斜解所得到的堑堵、阳马和鳖臑的体积分别为,则下列等式错误的是(       

            
A.B.
C.D.
2023-09-29更新 | 402次组卷 | 3卷引用:重难点11 立体几何常考经典小题全归类【九大题型】
3 . 如图是清代的时钟,以中国传统的一日十二个时辰为表盘显示,其内部结构与普通机械钟表的内部结构相似.内部表盘为圆形,外部环形装饰部分宽度为,此表挂在墙上,最高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最低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以子时为正向上方向,一官员去上早朝时,看到家中时钟的指针指向寅时(指针尖的轨迹为表盘边沿),若4个半时辰后回到家中,此时指针尖到地面的高度约为(       
   
A.B.C.D.
2023-09-27更新 | 438次组卷 | 6卷引用:考点8 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2024届高考数学考点总动员【练】
4 . 瑞士数学家欧拉在《三角形的几何学》一书中提出:任意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被称为欧拉线.已知的顶点,若直线的欧拉线平行,则实数的值为(       
A.B.C.D.3
2023-09-26更新 | 532次组卷 | 4卷引用:2.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第三练】
5 . 中国南宋时期杰出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提出了已知三角形三边求面积的公式,求其法是:“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若把以上这段文字写成公式,即.现有满足,且,则(       
A.外接圆的半径为
B.若的平分线与交于,则的长为
C.若的中点,则的长为
D.若的外心,则
6 . 《九章算术》是我国东汉初年编订的一部数学经典著作,其在卷第五《商功》中描述的几何体“阳马”实为“底面为矩形,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如图,在“阳马”中,平面,则直线与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B.C.D.
7 . 蹴鞠,又名“蹴球”“蹴圆”等,“蹴“有用脚蹴、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饰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踢足球活动.已知某“鞠”的表面上有四个点PABC,其中平面,则该球的体积为(       

   

A.B.C.D.
8 .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增广贤文》是勉励人们专心学习的.如果每天的“进步”率都是1%,那么一年后是;如果每天的“退步”率都是1%,那么一年后是,一年后“进步”的是“退步”的倍.如果每天的“进步”率和“退步”率都是20%,那么“进步”的是“退步”的1000倍需要经过的时间大约是______天(四舍五入精确)(参考数据:).
2023-09-24更新 | 601次组卷 | 7卷引用:压轴题函数与导数新定义题(九省联考第19题模式)练
9 . 龙马负图、神龟载书图象如图甲所示,数千年来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其中洛书有云,神龟出于洛水,甲壳上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其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角黑点为阴数;若从阳数和阴数中分别随机抽出2个和1个,则不同选法的种数是_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2023-09-23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模块一专题1《排列与组合》单元检测篇B提升卷
10 . 提丢斯·波得定律是关于太阳系中行星轨道的一个简单的几何学规则,它是在1766年由德国的一位中学老师戴维斯·提丢斯发现的,后来被柏林天文台的台长波得归纳成一条定律,即数列:0.4,0.7,1,1.6,2.8,5.2,10,19.6…表示的是太阳系第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以天文单位AU为单位).现将数列的各项乘以10后再减4,得到数列,可以发现数列从第3项起,每项是前一项的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列的第2023项为B.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C.数列的前10项和为157.3D.数列的前项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