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虑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王安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B.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C.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D.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司”即“主管、管理”,古代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这里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B.起居注,记录古代帝王、皇子、后妃和臣子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陛下,对皇上的敬称。“陛”指皇帝宫殿的台阶,称皇上为“陛下”,意为臣子奏事,不敢直接同皇上交谈,请台阶下侍从代为传达之意。
D.翰林,中国古代官名。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由皇命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礼才华出众。由于当时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小小的八品官。但他关于国事的见解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B.王安礼善于断案。其前任审理不妥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
C.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被关进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
D.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
(2)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
5.王安礼的直言敢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按剑跽曰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实际上是指责项王。
B.樊哙的陈词,虽有指责项王的话,但又把他看得比怀王更高,有“求赏”之意,合乎项王自矜功伐的性格。
C.项王在樊哙闯帐气势的压迫下,按剑而跽;在樊哙的严词责备下,说不出话来,这些都表现出他性格中怯懦、胆小的一面。
D.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羽的对话几乎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是《史记》的艺术特点之一,请结合以上所选文段简要概述人物之间的矛盾争端,并说说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2021-04-01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文忠,思本,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之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逾月,复来攻,又破之大浪滩,乘胜克分水。士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士诚自是不敢窥严州。明年,诸全守将谢再兴叛降于吴,以吴军犯东阳。文忠与胡深迎战于义乌,将千骑横突其阵,大败之。士诚遣司徒李伯升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帅军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诘朝会战,天大雾晦冥,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乃使元帅徐大兴等将左军,严德等将右军,而自以中军当敌冲,奋前搏击。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士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明年秋,大军伐吴,令攻杭州以牵制之。守将谢五,再兴弟也,谕之降,许以不死。五与再兴子五人出降。诸将请僇之,文忠不可。营于丽谯,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师还,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僇,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节选自《明史•李文忠传》,有删改)


【注】①僇:同“戮”。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B.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C.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D.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而取的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
B.应天,南京古称,指应天府。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是明朝前期首都,永乐时期迁都后为留都。
C.宦者,即宦官,是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
D.《明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史书,被统称为“二十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文忠自小颠沛,不忘刻苦读书。李文忠幼年丧母,跟着父亲在乱军中辗转不定,后来才投奔了朱元璋。他勤奋好学、通晓经书,诗也写得很好。
B.李文忠英勇善战,一生功勋卓著。李文忠善于用兵,作战方法灵活,常常身先士卒。他率军大破天完军、屡胜张士诚、大败谢再兴,屡建奇功。
C.李文忠军纪严明,拥有恢弘气量。李文忠严禁军队擅入民居打扰百姓,他不杀投降官兵,还让士兵收养路上的弃儿,为民请求减少田租,爱护生命。
D.李文忠忠心耿耿,深受太祖器重。李文忠曾劝太祖少杀戮,并建议他东征日本,还批评宫中宦官太多。太祖虽然不高兴,却并没有责备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
(2)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
5.文中哪些事件表现出李文忠的骁勇善战?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
2021-03-23更新 | 25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方平,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初,王拱辰议榷河北盐,方平见曰:“河北再榷盐(注),何也?”帝曰:“始立法耳。”方平曰:“昔周世宗以盐课均之税中,今两税盐钱是也。岂非再榷乎?”帝惊悟,方平请直降手诏罢之。河朔父老迎拜于澶州,以报上恩。事具《食货志》。帝以丰财省费访群臣,方平既条对,又独上数千言,大略以为:“祥符以来,务为姑息,渐失祖宗之旧。取士、任子之法坏,命将养兵,皆非旧律。大商豪民乘隙射利,而茶盐香矾之法乱。此治忽盛衰之本,不可以不急。”帝览对甚悦。神宗即位,召见,请约山陵费,帝曰:“奉先可损乎?”对曰:“遗制固云,以先志行之,可谓孝矣。”又请差减锡赉,以乾兴为准,费省什七八。方平进诏草,帝亲批之,曰:“卿文章典雅,焕然有三代风。”其见称重如此。安石行新法,方平陛辞,极论其害,曰:“民犹水也,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兵犹火也,弗戢必自焚。若新法卒行,必有覆舟、自焚之祸。”帝怃然。数请老,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立,加太子太保。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司空,遗令带请谥,尚书右丞苏辙为请,乃曰文定。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平居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守蜀日,得眉山苏洵与其二子轼、辙,深器异之。尝荐轼为谏官。轼下制狱,又抗章为请。晚,受知神宗,王安石方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高一时。

(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注)榷盐:又称“榷盐制”“榷盐法”。原指汉武帝时所实行的政府垄断食盐产销制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B.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C.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日/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D.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
B.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属于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
C.赠,赠官,古代朝廷在功臣死后为其追封官职。另外,古代对有功之臣已去世的父母及妻子等授封荣典,也叫封赠。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如“卫灵公”为美谥,“周幽王”为恶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方平颖悟绝伦,文章典雅。他读书基本上过目不忘,受到宋绶、蔡齐等的颂扬;起草的诏书被皇帝批复有三代圣贤的风范。
B.张方平政治敏锐,心怀百姓。针对王拱辰的专营河北盐务的主张,张方平针锋相对,指出其做法实为两次专营。
C.张方平耿直敢言,言辞犀利。宋神宗就丰裕财利、节省费用之事询问大臣们的意见,他上书指出当时朝廷,社会存在的问题。
D.张方平不惧权贵,坚持本色。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用“民犹水也”与“兵犹火也”两个例子极力陈述王安石所推行的变法的弊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惊悟,方平请直降手诏罢之,河朔父老迎拜于澶州,以报上恩。
(2)晚,受知神宗。王安石方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高一时。
2021-03-05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河津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B.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C.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D.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是指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
B.孝廉,是指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代察举制科目之一,两汉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C.差,在文中不是“差错”的意思,而是通假字,“差”同“瘥”,“病愈”的意思。
D.首服,又称“首伏”,自首服罪。从表象上看,首,头也;伏,低下;首伏,即头低下认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不爱做官。他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学识渊博。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就任,后来他对自己从医之事从来没有后悔过。
B.华佗医术高超。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先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再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善用方法。他知道郡守盛怒后会痊愈,便故意收他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离开时还留下一封信辱骂他。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果然好了。
D.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却交出可以救人的医书,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无奈,只好将书烧掉。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5.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
2021-01-28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成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成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安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吏掾:秦朝县令的属吏,主要负责群吏的进退。《高祖本纪》中的“萧何为主吏”中的 “主吏”也是此意,萧何是当时沛令的属吏。
B.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祖先排位,举行祭祀的地方。宗庙制规定天子九庙,诸侯七庙,大夫三庙,士和庶人各一庙。
C.转漕:文中就是转运粮饷的意思。古时通过陆地运输粮草的称为“转”,通过水路运输粮草的称为“漕”。
D.淮阴侯:即西汉的开国功臣韩信,淮阴人。汉四年被封为齐王,汉五年被徙为楚王,后因被人诬告谋反,贬为淮阴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颇有政治眼光。当汉兵到达咸阳时,众将都忙着分抢财物,只有萧何忙着收藏秦朝的律令图书,为汉王了解天下、民情打下基础。
B.萧何深受汉王信任。汉王与各诸侯击楚时,汉王令萧何把守关中,侍奉太子,安抚民众,发布政令,并把关中所有的政事都委托给他处理。
C.萧何善于听取意见。他能够虚心听取鲍生和召平的建议,派遣子弟,拒绝封赏,捐私财资军,消除了皇帝对他的怀疑并博得皇帝的欢心。
D.萧何有宽广的心胸。虽然他与曹参平时并不交好,但是在临终之际,还是推荐了曹参,并告诉皇帝,自己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2)何置田宅必居穷处,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2021-01-2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有隐士曰侯赢,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谢客                      轲自知事不
B.然赢欲公子之名            陈力
C.极刑而无愠色               臣请汤镬
D.草创未                         砺则利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悉召人父老子弟纵酒
B.平原君使者冠盖相于魏          然亡国破家相随
C.臣所屠者朱亥                       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D.公子侯生坐上坐                    汉乃天下兵欲屠之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终不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赵王岂一壁之故欺秦邪
B.欲观公子                                始大人常臣无赖
C.市人皆赢为小人                      樊哙侧其盾
D.欲客往赴秦军                         其弟子兰为令尹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A.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B.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C.岂管仲之谓乎
D.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虚左,空着左边的位置,古代坐车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表示对宾客的尊敬。
B.为寿,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沛公奉卮酒为寿”中的“为寿”即是敬酒之意。
C.长者,常指年长或辈分高的人,也尊称有德行的人,还可以指显贵的人。文中的长者就是指年长的人。
D.婚姻,今义是指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古代可指结为儿女亲家关系,亲家之间,女方的父亲叫“婚”;男方的父亲叫“姻”。
6.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2)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2021-01-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应辰,字圣锡,信对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未冠,中乡举,试礼部,居高选。时赵鼎为相,延之馆熟,奇之。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上甚异之。上欲即除馆职,赵鼎言:“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乃授镇东军签判。应辰既擢第,知张九成贤,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召为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力主和议。应辰上疏,谓:“臣愿勿以和好之可无虞,而思患预防,常若敌人之至。”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以归。寓居常山之永年院,蓬蒿满径,一室萧然,饘粥不继,人不堪其忧,处之裕如也,益以修身讲学为事。自是凡三主管崇道观,在隐约时,胸中浩然之气凛然不可屈。张九成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通判袁州,凡所予夺,人无异词。应辰下车,或以其书生易之,已而乃知才所不逮也。丞相赵鼎死朱崖,扶丧过郡,应辰为文祭之曰:“惟公两登上宰,皆直艰危之时;一斥南荒,遂为死生之别。事已定于盖棺,恩特容于归骨。”吏付之火。道出衢州,章杰为守,希桧意,指应辰为阿附,为死党,符移讯鞫,偏搜行橐,求祭文不可得。时舍人胡寅遗桧书,谓此事不足竞,事乃寝。明年,召为吏部郎官。母老乞外,乃出知婺州。郡积欠上供十三万缗,朝廷命有司究治。应辰谓急则扰民乃与诸邑蠲宿逋去苛敛定期会窒渗漏悉为补发寻丁内艰去庐于墓侧服阕,除秘书少监,迁吏部尚书。出知平江府。韩玉被旨拣马,过郡;应辰简其礼。玉归,谮之于上曰:“臣所过州县,未有若平江之不治者。”上大怒,连贬秩。应辰力疾请祠,自是卧家不起矣,以淳熙三年二月卒于家。

(节选自《宋史·汪应辰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应辰谓急则扰民/乃与诸邑蠲宿逋/去苛敛/定期会/窒渗漏/悉为补发/寻丁内艰/去庐于墓侧/
B.应辰谓急则扰/民乃与诸邑蠲宿逋/去苛敛/定期会/窒渗漏/悉为补发/寻丁内艰/去庐于墓侧/
C.应辰谓急则扰/民乃与诸邑蠲宿逋/去苛敛/定期会/窒渗漏/悉为补发/寻丁内艰去/庐于墓侧/
D.应辰谓急则扰民/乃与诸邑蠲宿逋/去苛敛/定期会/窒渗漏/悉为补发/寻丁内艰去/庐于墓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唱第,殿试后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进士分三甲,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B.馆职,在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阁任职,职责是撰修国史、编校书籍等。
C.请祠,请求担任祠禄官。祠禄官是宋朝时的一种闲职,不理政事而享受俸禄。
D.淳熙三年,用年号纪年。除年号纪年外,还可用王公即位年次、十支等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应辰英才早慧,才能受人赞赏。他幼时异于常童,读书识字,记忆力强;考中状元,才华突出,本应供职馆阁,但因赵鼎的建议到地方上任职磨练。
B.汪应辰以苦为乐,困窘不改节操。他寓居永年院,野草满径,家徒四壁,生活艰难,但他不以为忧,悠然自得;主管崇道观,虽身处困厄而凛然不可屈。
C.汪应辰为人刚直,不与世俗俯仰。张九成被贬邵州,朋友都和他断绝来往,而汪应辰却按时互通音信、问候;赵鼎去世,汪应辰写文祭祀,因此获罪。
D.汪应辰不阿权贵,多次遭到打压。他在和议问题上,上疏直言得罪秦桧,离京担任建州通判;任平江知府时,因怠慢韩玉而被中伤,接连被贬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冠,中乡举,试礼部,居高选。时赵鼎为相,延之馆塾,奇之。
(2)应辰下车,或以其书生易之,已而乃知才所不逮也。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B.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C.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D.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古代的行政区域,创制于周,秦统一后,全国设三十六郡,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B.荀卿,即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儒,而其两位著名弟子韩非、李斯都是法家著名人物。
C.侯,《孟子•万章下》记录了周朝的爵位制度,从天子到男,一共五等,侯位列第三等。
D.皇帝,作为君主的称谓,出现于先秦,如“三皇五帝”,在《史记》等古籍中都有记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出身卑贱,积极上进。他曾经担任小吏,被老鼠因所处环境不同而生活状态迥异的情况触动,拜师求学,西游秦国,最终建立功业。
B.李斯审时度势,颇具远见。他出生于战国时代的楚国,但是他敏锐地觉察到六国都已衰弱,只有到秦国,自己才能施展才华,实现理想。
C.李斯胸怀大志,紧握时机。他满怀着统一天下的抱负,投奔秦国,利用吕不韦的赏识,成功获得游说秦王的机会,秦王也听从他的意见。
D.李斯积极主动,改变命运。李斯从楚国到秦国,在听说秦王即将逐客时,主动上书《谏逐客书》,改变了秦王的决定,也改变了自己命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2)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2021-01-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

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曰:“……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量已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执政览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因与约,禁其为隶。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廷凑虑众变,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愈归奏其语,帝大悦。转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谥曰文。

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与孟轲、扬雄相表里而佐佑《六经》云。至它文,造端置辞,要为不袭蹈前人者。

(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注】①杙:小木桩:楹:柱子。②昌阳:即菖蒲,传说久服可延年益寿:豨苓:泻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量己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
B.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量己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
C.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量己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
D.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量己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宫市,可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也指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实为掠夺。
C.侍郎,职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明清时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
D.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主要是谈治国纲领的古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性格耿直,鲠言无所顾忌。韩愈操行坚定端正,直言论事,升任监察御史,上疏竭力论述宫市的弊端,被贬为阳山令。.
B.韩愈为民着想,破除落后习俗。袁州人将儿女抵押作奴隶又无力赎回,韩愈到任后解决了这一问题,并禁止这一落后风俗。
C.韩愈出使叛军,解救同僚有功。镇州有军队叛乱,韩愈奉旨安抚,先说服叛乱众兵,再据理劝降了王廷凑,为牛元翼解围。
D.韩愈为文独特,自成一家之言。《原道》《原性》《师说》等文章,都高深流畅、闳大博深,其它文章要旨上也不因袭前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2)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