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枫桥经验”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原则,支持群众就地化解矛盾,集中群众智慧解决基层问题,推动基层创造性开展工作。

新时代下,“枫桥经验”坚持“传统+现代”“线上+线下”相配合的组织体系,实现各部门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协调联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加强政治领导、组织引领,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坚持“三上三下”民主议决事制度,动员群众参与决策,从源头预防矛盾发生;制定村民行为约束“负面清单”;设立村级法治大讲堂,引导群众依法维权,生动诠释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内涵。实践证明,“枫桥经验”在实现“中国之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和强大活力。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和实践创新特征,既谋划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描绘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繁荣人类文明的美好图景,不仅是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方向的深邃思考,也是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对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问题的当代思考,具有鲜明的理论主题,充分彰显出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实践伟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运用“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2)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实践精神。请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的突出优势和最大软实力,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请介绍两个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能展现我国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自信的例子。
2024-03-02更新 | 3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2 . 材料一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重要演讲,以下为节选内容:

10年来,我们致力于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推动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

共建“一带一路”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反对经济胁迫,也反对“脱钩断链”。

10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我们要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扎根中国大地、基于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从探索这条道路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就充分发挥了历史主动精神,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寻找合适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主动作为,从多方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阐释中国与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3)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请你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要求只写两个要点,不展开论述)
2024-03-02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政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深入阐释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深入阐释了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问题,将“文化自信”纳入“四个自信”,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论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明确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强调要赓续历史文脉,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深入阐释文化建设与党的领导的关系问题,强调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不断提高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结合材料和所学认识论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3)某校拟举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就活动形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北京举办。本届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上,以“文物·创意·生活”为主题的文博文创展区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受到广泛好评。

以齐白石画作为灵感设计的便签本、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伯矩鬲牛头形状的面点……34家北京地区博物馆和15家文创服务企业携千余件文创产品参展,缤纷多样的文创产品充分呈现了博物馆独具特色的馆藏文物资源及历史文化,通过实物和数字化等多种展示方式,展示各博物馆在馆藏资源活化利用、文创产品开发领域的工作成果,诠释“博物馆文创:让文物活起来”的办展理念。体验区展示了珐琅、玉雕、雕漆、刺绣、紫砂等共计12项传统工艺,观众可以参与雕版拓印和陶塑艺术等体验活动,通过全新的视觉和感官体验,领略博物馆文化创新魅力。本届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还首次引入直播仓。其间,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等携带最新文创精品成果前来做客,在突出“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文创理念的同时,以全新的传播形式提升公众的参与感,搭建北京文博文创展的线上“会客厅”。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知识,分析本次文博文创(主题)展获得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本次文博文创(主题)展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意义。
(3)请你为本次文博文创(主题)展拟定两条宣传标语。
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个字。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扑下身子“迎考”,沉到一线“解题”。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带头到金华市浦江县下访接待群众,推动形成了“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为主要内容的“浦江经验”。“浦江经验”把信访工作中原先的群众上访变为领导主动下访,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现问题的痛点、难点、堵点,找到许多主动啃掉“硬骨头”、越过“险滩”的具体路径;将问题导向作为实际工作中的方法论,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事要解决”上,从源头处发力,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突出性问题,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和直面问题的实践品格。

经过20年的发展,“浦江经验”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彰显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2023年7月,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信访局与浙江省委联合召开总结推广“浦江经验”、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经验交流会。


结合材料,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说明“浦江经验”对领导干部做好基层信访工作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心重者,其国必强,反之则弱。”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主旋律、最强音,滋润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田,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迸发出磅礴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十四届全国人大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目标、指导思想、部门职责、实施措施等,教育内容涉及思想政治、历史文化、祖国大好河山、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雄和模范人物事迹等多方面。

(1)爱国主义正源源不断地滋养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八旬院士登台演讲穿了双掉渣的鞋,自嘲“出洋相了”,引起网友广泛关注。“穿什么鞋,走什么路”,王志珍院士们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他们引领着科学圈最前沿的“时尚”。请简要概括你眼中科学家们的“时尚”。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诸多矛盾也日益凸显。这些矛盾归根结底在于经济建设进程中满足人的需要与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果的实践不同步。十八大以来,立足于我国发展的实际,党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到底是什么关系?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论述这个问题。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太沉痛了。

——邓小平《目前的形式和任务》(节选)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对立统一原理,评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精神,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2023年6月14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开幕。与会广大学者认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基本人权,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等人权核心价值。会议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指出,中国坚持人民至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走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提升人权保障水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各国应当践行全球发展倡议,以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保障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人权。

为此,有学者认为,我们坚持把人权事业的普遍性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这为中国人权进步和国际人权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分析我国坚持走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的合理性。

9 . “科目三”的全称是“广西科目三”,意思是广西人要必备三项技能:科目一是唱山歌,科目二是嗦米粉,科目三就是跳舞。202310月前后,以歌曲《一笑江湖》作为配乐的“科目三”,引发全国各地短视频创作者模仿创作。202311月中下旬,海底捞员工穿制服跳“科目三”视频大热。“科目三”风潮不仅火遍大江南北,还一路顺着网线漂洋过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天鹅湖》表演谢幕时跳“科目三”,引发全场观众欢呼并鼓掌打节拍;在2023年世界体育舞蹈大赛上,世界冠军克里斯蒂娜和几位舞者一起展示国标版“科目三”,让不少网友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科目三”为何如此火爆?表面上看是因为其高度契合短视频平台传播规律,掌握了流量密码: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动感魔性的背景音乐,轻松入门、老少咸宜。往深处思考就会发现,“科目三”的火爆必然性在于其丰富厚重的文化精神内涵。最早“科目三”出自广西某婚礼现场人们欢歌起舞的场景,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传承,而广西人能歌善舞、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又赋予“科目三”更多的情感内涵。在短视频平台的快速传播下,“科目三”用最小成本撬动了快乐最大化,让快乐直抵内心。这是“科目三”走红的根源。

今年,多地春晚出现“科目三”引发网友热议。持反对意见的网友认为,“科目三”舞蹈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毕竟是一种街头舞蹈,难登春晚大雅之堂。也有部分网友认为,春晚一个雅俗共赏的舞台,只要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就不分上不上得了台面。

请运用“把握世界规律”及“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综合评价上述网友的观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喜庆祥和,代表着春的祝福和温暖,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和睦、和谐、和平的精神内核。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春节民俗活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盛事,给各国人民带去了欢乐的体验。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人民将与全球同庆春节,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与全球同庆春节是如何“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
(2)假如学校将组织师生与外国友人开展新春联谊活动、共度新春佳节,请向外国友人推介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春节习俗,并简要说明其寓意。
2024-02-2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中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