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古希腊城邦时期形成了米利都学派、智者学派等众多思想流派,还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思想家,形成文化繁荣局面,对后世欧洲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古代与此相近的局面是(       
A.春秋时期私学出现B.战国时期百家争鸣C.西汉时期独尊儒术D.两宋时期重文轻武
2 .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以下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B.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C.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 .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政治:商鞅变法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2021-11-20更新 | 619次组卷 | 34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C.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D.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2020-12-16更新 | 165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0-07-17更新 | 1793次组卷 | 66卷引用:北京一零一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2)秦朝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少回答四点)

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3)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从战国到秦汉我国古代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2020-02-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出现   ②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
③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④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宏观概览——时代特征】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将相关史实按时代特征进行归类,完成表格。
序号时代特征
大动荡: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带给百姓无尽灾难,使得社会动荡不安。

【历史聚焦——商鞅变法】

材料二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观点1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到:“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观点2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到: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注释:①本:指代农业。
②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废除井田制,奴隶制也被废除了,身
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上述两种观点。
(3)结合所学,说明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
【抽丝剥茧——探寻联系】

材料三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东周列强纷争形成的无政府状态,使中国人感到政治和社会问题格外突出和迫切。中国早期哲学家中的一些人,往往周游各国,如果得到某一国君的赏识,便为之出谋划策。各种学术流派形成,这些思想家的一言一行经过他们的弟子加工、补充后,逐渐成为诸子百家的经典。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然而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内在联系。
2020-01-3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从西周末到战国初,是中国古代剧烈变革的时代。那时私人讲学之风已盛,又兼各国并立,延揽人才。因此,才智之士辈出,各以所见著书立说,以应当世的需求。材料反映出
A.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B.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C.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深远D.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10 . 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应出“百家争鸣”( )
A.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D.脱离现实,禁铟人民的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