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2018 年是中共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 周年。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证明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是一个动荡和巨变的时代。农业创新、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学术思想的繁荣,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变革时代”是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在农业创新上有何表现?这些创新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2)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变革。这一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哪一个变法成效最大?
(3)这一时期在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4)写出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并说说兼并战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大变革时代”给目前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2 .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一时期
A.诸侯争霸B.纷纷变法C.百家争鸣D.商业繁荣
3 .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篇】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我国农业领域出现什么现象?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政治篇】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3)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名士兵,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思想篇】

材料三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责,蝇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4)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
(5)材料三出自战国时期的哪一学派?结合材料概括该学派的主张是什么?这一治国方略后来被哪一位皇帝所采纳?
2020-01-1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秦汉时期B.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C.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D.是一百位思想家的争论
2020-01-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图一是泉州清源山西峰的老君岩老子石像。


材料二   “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学习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

材料三:我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


请问:(1)根据材料一,指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观点。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孔子的历史地位。他的言论被整理成了一本什么书?
(3)材料三反映出的学术思想领域繁荣的局面叫什么?在这个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即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家派是哪一派?
(4)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6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右图中文字的名称。此文字的发现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3)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外,各种学说蓬勃发展。列出另一学派名称及其主要主张。

(4)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材料二   汉武帝为了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大学,教授儒家经典;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是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大辩论”发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体现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哪项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3)通过对思想文化发展史的探究,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哪些经验?
2019-01-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西桂林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