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国家制度逐步完善。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图。



(1)根据材料一,补充图片内容的完整性。部落联盟时期,推举联盟首领并传位于贤德之人的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   如图。



(2)观察如图,说出位于最顶层和最底层的分别是什么人,根据图示总结,分封制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采取哪一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中央确立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   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七年级》上册


(4)秦朝存在了多少年,列举秦朝暴政的两点内容。
2023-11-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制度的创新与改革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周的制度创新】

材料一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周代贵族等级分为①②③④。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制度?依据材料指出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作用。
(2)材料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什么内容?

材料二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立足唯物史观对西周这一制度进行评价。

【秦朝的制度建设】

材料三   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4)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国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深远影响?
(5)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新制度的生命力?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子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诸侯有向天子纳贡和服从调兵的义务。

材料二: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1)材料一所说的是哪种制度?这种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制度开始瓦解在哪一历史时期?
(2)材料二中提到的是哪种地方管理制度?这种制度最早出现于哪一朝代?这一制度的出现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3)对比以上两种地方管理制度,谈谈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3-10-2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萨日朗学校初中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探索篇】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对秦国有何影响?材料中商君的支持者是谁?商君思想属于百家争鸣中的哪家思想?

【横扫六合篇】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的“秦王”是指____。他最大的功绩是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____。写出秦朝确立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名称。

【巩固统一篇】

材料三   


   
(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朝在哪两个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4)秦朝在军事上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写出长城的起止点。

【走向灭亡篇】

材料四   秦朝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短命王朝,其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其造就的统一理念不仅深入人心,而且还深刻左右影响着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

——百度百科


(5)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不可替代,请写出秦朝兴与亡的时间。结合史实分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并谈一谈你的感悟?
2023-10-1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一O三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秦由战国七雄之一到一统天下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探究其前后发生的重大事件,更能发现大国崛起的密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见证】

材料一:(秦王)命蜀守壅(注: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史料实证】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开创之举】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蜀守”是谁?为“壅江水”而修建的工程是什么?
(2)材料二中“商君”在“孝公”的支持下进行的变法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图一是秦朝行政系统示意图,写出图中A、B处对应的内容,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图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
(4)秦朝虽然短暂,但影响深远。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年纪老了,就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舜,说舜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他考验了二十八年将位置传给舜。

材料二:如下图。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舜能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一涉及的是西周的哪一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图二中A、B处分别代表的内容是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明显差异。从权力来源看,中国较早确立了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西方则较早产生民主政治。从治国方略上看,中国的君主大都显著受到儒家“德治”文化的影响,而西方则在法制传统上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从对外政治关系角度看,中国有着友好包容的外交传统,西方则表现出鲜明的征服和扩张的特点。

——摘编自杨伟民《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差异探微》

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制度学习进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浪潮:1840—1910年间以戊戌变法为标志的第一次浪潮;1911—1921年以来以中华民国成立为标志的第二次浪潮;1921—1949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的第三次浪潮。而这之后,新中国结合马克思理论、他国经验和不断变化的实际国情,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治理体系。

——摘编自黄振乾《制度学习与制度变革》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中西方历史,选取材料中的两个角度各选一例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50字左右)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引领近代三次制度学习浪潮的先锋人物。结合一例史实对材料中化划线部分加以说明。
2023-06-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公元前207年,秦王朝就覆灭了。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学者徐中约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 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朝)旧(制度),只因宋初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元朝疆域图》

   

材料五   朱元璋在创立明朝典章制度的初期就已经对元代的权相祸国有所警惕,因此,朱元璋在络予丞相大权的同时,采取了各种措施限制和削弱宰相的权力。而洪武十三年(1380年),宰相胡惟庸的谋反则是促使朱元璋废相的一个直接触发因素。

——《明朝宰相的废除与内阁制度的确立》

(1)材料一中秦朝“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是指在政治上确立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这种制度”指什么?该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该制度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宋太祖“把相权拿归自己”的措施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元朝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实行什么制度?此外,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上有哪些新突破?(试举一列)
(5)根据材料五,概括“朱元璋废相”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回答,朱元璋对明朝地方官制进行了怎样的改动。
(6)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023-06-08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吉林长春卷)- 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材料二: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他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1)材料一中涉及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影响?这一制度逐渐取代了西周以来实行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涉及的是元朝实行的哪一制度?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他为了监察官民设立了哪一机构?
(4)通过上述材料,谈谈历代统治者采取不同政策的共同目的。
10 . 最新版初中历史新课标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读材料答问题。
[唯物史观]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
[史料实证]

材料二: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至正集》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

图一图二图三
(2)根据所学,写出材料二图一、图二代表的政治制度名称及图三代表的主题名称。
(3)表中②处所示的年份是中国哪一盛世局面?指出与此年份并存的国家名称(两例)并概括影响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
[时空观念]

材料三:


   
(4)图二与图一相比,疆域变化最大的是哪一区域?请说明理由。
(5)写出图三中正式归属当时中央政权管辖的地区(两例即可)。
[历史解释]

材料四: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6)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与宋朝哪一政策有关,并列举两例史实简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家国情怀]

材料五: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融合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7)根据材料五,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的理解?
2023-05-2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