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与秦朝的政治形势图


                                        周初分封诸侯示意图                                                                                                                                            秦朝形势图
(1)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周,秦朝政治形势图所反映的地方制度,并指出这两种制度实施初期所起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   历史上,黄河之水时常泛滥,酿成大灾。因此,治理黄河一直是历朝历代的关注点。以下为关于历代治理黄河的史事两则。

公元前651年,周王室治理黄河力不能及,齐桓公于是召集诸侯会盟,约定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但会后,各国仍自行其是。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汉武帝尤其重视兴修水利。他曾多次组织数万人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他曾征调数万人堵塞黄河决口,并亲临现场,终于成功。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王室与汉武帝治理黄河的效果的不同之处,并从政治制度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原因。
2024-03-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等3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2 .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声,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实行这一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上”采纳的这个建议的影响是什么?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了什么作用?
2024-02-2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概括其实施的目的。

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为“求其宁息”实行的制度,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材料三:元朔二年,“上”下诏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可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诏令的实行“则王子无不封侯而诸侯益弱矣”。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3)指出材料三的“上”指的是谁,概括其巩固统治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4-02-29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五里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战国时期,形成思想文化上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国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张
儒家A____________“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礼治”
墨家墨子B____________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道家庄子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C_____________韩非子以法治国

(3)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024-02-27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也促进我国科技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朝统一……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地方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三   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有了纸,东汉对造纸术进行改进,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

——摘编自刘燕华主编《生存与科技》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地方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个体制”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简答西汉开通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历史人物。指出张仲景在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的历史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从秦汉时期的发展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4-02-2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舒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严复……战争的惨败、一批同学同乡的殉难惊醒了他,使他投入到唤起国人的工作中。……1896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中国问世。于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中国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摘编自林友华《船政人物与辛亥革命》

材料二   辛亥革命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家族的、宗教的、种族的封建权威,摧毁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模式,确立了新的政治价值准则和观念,即从“人治”逐渐转向“法治”。

——摘自冉娣《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船政学堂”是晚清哪一运动时期兴办的新式学校?并分析《天演论》宣传的观念所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政治模式”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实现从“人治”逐渐转向“法治”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的认识。
2024-02-20更新 | 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中考【抓分卷】原创模拟试卷(五) 历史试题
7 .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是指什么制度? 秦实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为使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真正贯彻落实,汉武帝从教育入手,兴办太学,因为这是关乎国家教化和招贤纳才的大事。太学肩负着培养新型政治人才的责任。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从而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太学。

——摘编自任晓峰《略论西汉太学》

(2)材料二中汉武帝设置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举措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材料三中“魏主下诏”指的是我国古代哪次改革? 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2024-02-2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天子“授民授疆土”,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这一制度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材料一所述的西周实行怎样的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周天子实行该制度的重要影响。

材料二



                                   图1   战国形势                                                                                                                图2 秦朝形势图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图1是何时期的形势图依据图2,指出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怎样的大趋势。

材料三   针对部分诸侯王国辖地仍然较广的现实,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则异曲同工,“不行黜,而藩国自析”。在一系列分化、打击措施下,诸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基本解除。

——摘编自李天石《中国古代史教程》


(3)“主父偃之策”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主父偃之策”的重要作用。
2024-02-1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天子“授民授疆土”,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这一制度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材料三   针对部分诸侯王国辖地仍然较广的现实,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则异曲同工,“不行融,而藩国自析”。在一系列分化、打击措施下,诸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基本解除。

——摘编自李天石《中国古代史教程》


(1)材料一所述的西周实样怎样的制度。根据材料一,概周天子实行该制度的重要影响。
(2)图1是何时期的形势图依据图2,指出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怎样的大趋势。
(3)“主父偃之策”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主父偃之策”的重要作用。
2024-02-1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自古以来,政治体制变革维系国家兴衰。阅读以下,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的政治体制中,拥有最高权力的是哪一层级?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政体?
(2)材料三体现的政治体制来自于美国哪一部宪法?该宪法制定时,依据了什么原则?
(3)综上所述,你认为人类社会政治体制的演变有何历史进步性?
2024-02-1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