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创新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创新】


   
图一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百度网


(1)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的不同之处。联系所学知识请写出图一政治制度的名称。并指出图一中的①是哪一官职?

【经济创新】


         
                    图二                                                                           图三                                                     图四
(2)请写出图二这两种房屋样式的名称。图三、图四这种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3)历史上各事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认真研究所给材料及图三图四,说明材料与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3-11-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和民族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1

       2

   

3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
(3)观察材料三,图1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历史影响?
(4)材料三中的图2,图3分别反映秦朝采取了什么巩固统一措施?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时期实行了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天下初定”指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的什么事件?

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为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一法度街石丈尺。车同轨。书问文字。

——以上均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3)为巩固统一,秦朝在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3-11-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基于多种因素,推动社会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式农具的使用,使以家庭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得以实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了政治进步,各国为提升国力进行争霸战争,支持小农经济和地主阶级,促进了封建制的形成。

——齐世荣《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安定,原来列国间的壁垒被进一步打破。为了促进各地区间的交流,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公元前210年起,秦始皇决议改革经济,下令全国,“以秦币同天下之币”、“一法度衡石丈尺”、“修驰道车同轨”。

——齐世荣《中国古代史》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春秋时期农业发展方面有何变革?依据材料一,概括新式农具的出现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在秦国发生的重大改革的名称,分析此次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归纳在改革中有哪些使秦国富国强兵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改革经济的原因并指出他为巩固秦朝统治而建立的制度?
2023-11-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以史为鉴,回溯秦的兴亡,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秦之兴】

材料一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材料一反映的和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回答“民勇于公战”的原因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法”对秦国的发展产生的作用?

【秦之立】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2)材料二中“秦王”指的是谁?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秦之治】

材料三



       图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图二                                      图三
(3)据材料三图一,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行政制度?图二和图三分别反映了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之亡】

材料四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4)秦王朝统治昙花一现,二世而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3-11-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渭源县龙亭学校分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帝王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   清朝十分重视边疆治理制度的建设。根据边疆少数民族的特点分别施治:在对边疆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加强控制的同时,在待遇、名位和礼遇方面加以厚待;在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积极倡导喇嘛教,发挥宗教聚集人心、教化风俗、绥服边地的作用;在中央设立理藩院,掌管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藩杂部;在北部、东部、西北部、西部边疆设置军府,派将军、都统、大臣等官员监督、管领当地的军事与行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分析该制度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列举与“地理空间”“精神空间”相关的史实说明汉武帝实现了两者之间的“整合与凝聚”。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举措。
2023-10-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中华文明从早期国家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李斯《琅琊台刻石》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主要诸侯国数量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体现了秦始皇哪些功绩?分别有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有何感悟?
8 . 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帝国延续四百余年,其中秦代国运短促,但它建立了负责管理行政、军事、监察等各方面工作的中央机构;地方上也设立各级行政机构,由中央委派有俸禄的官员主持。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系统。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这一套“官僚系统”是___________;中央机构中,负责行政管理的是___________,负责军事管理的是___________,负责监察工作的是___________

材料二    应该说,宋代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历史再认识》

(2)材料二认为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举两例说明宋朝“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

材料三    较之于历代,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政策最为积极。特别是西北战事结束后,清朝对边疆的治理思路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超越了长久以来“羁縻为治”的间接管理政策,转而派遣官员、驻扎军队、整顿地方,积极主动治理边疆。更为有力的治边政策,使边疆出现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

——摘编自保尔《谈清朝边疆治理》

(3)分析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以西藏为例说明清朝的治边政策“最为积极”,概述清朝对中国边疆治理的重要贡献。(不要照抄材料)
2023-08-11更新 | 38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模拟仿真卷历史试题(一)
9 . 从专制到民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民国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将政权从满族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诞生”的划时代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规定的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2023-06-29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甘肃省金昌市中考历史真题
10 . 创新对国家兴盛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统一。

——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列宁主义指引下,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使社会主义从一种崇高的信仰、理想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全人类发展共同的光明大道。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而中国革命却不是这样,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夺取全国政权,这是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的进步性。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