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虽然过去了几百年、几千年,以至若干万年,但并不是消逝得没有痕迹,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去感受历史的存在。近期同学们进行的一系列“历史探究活动”,就是通过体验探究去想象历史、触摸历史、感知历史,以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感悟历史鲜活魅力。
今天我们就在【活动论坛】中一起进行活动课成果的展示交流吧。
活动1:“历史图说卡片”活动
说明解析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图文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⑤《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⑥《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图⑦甘肃出土的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图⑧甘肃出土的魏晋少数民族耕地画像砖
   
图⑨《齐民要术》
问题探究1)图①-④中ABCD各是哪一政权?
2)图⑤中描述南方的情形是怎样的?
图卡制作
3)自主选择3-5幅图片,完成图卡(1)的创作。
4)观察图卡(2),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配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E.政权分立与战乱动荡   F.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
G.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H.大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活动2:“历史人物故事会”活动
说明解读下列故事卡片上的内容,完成探究任务。


“持汉节不失”的故事
   
“博望侯”
故事①
“少年将军”的故事
   
“冠军侯”
故事②

“闻鸡起舞”的故事

东晋将领祖逖,年轻时很有抱负,常常想收复中原失地。为了报效国家,他和好友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后来招募勇士,铸造兵器,带领军队渡过长江,发誓说:“我如果不能肃清中原敌人,就像这大江之水,一去不回头!”


   
故事③

“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名嫱,西汉宫女。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北匈奴单于打败。后来到汉朝觐见天子,娶回昭君为阏氏。昭君到匈奴后,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称为“青冢”。


   
故事④
讲述
故事
5)故事①、故事②的主人公分别是谁?请选择一个将其故事补充完整。
6)讲读故事③,你认为祖逖具有怎样的品格和精神?
辨析故事关于“昭君出塞”,搜集到两类材料:

第一类是文献记载。《汉书·元帝纪》记载大意是: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觐天子,称臣归附,并自请为婿,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赐给他。昭君被封为“宁胡阏氏”(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第二类是文学创作。唐朝说唱文学作品《王昭君变文》中描绘:汉元帝时期匈奴强大、汉朝虚弱;汉朝把昭君赠予匈奴屈辱求和。昭君到匈奴后,因思念乡国,愁肠百结,终不可解,直至愁病身亡。


7)《汉书·元帝纪》和《王昭君变文》所述的“昭君出塞”有哪些不同?
8)如果让你充实故事④的史实内容,你会选择上述哪一类材料?为什么?
感悟认识习近平主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9)结合你参与的历史人物故事会,谈谈如何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少年?
活动3:“历史才艺一起秀”活动
说明请赏析“历史才艺秀”活动中同学们绘制的图示和漫画,完成探究任务。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活动任务10)请赏析以上图示和漫画,选择两幅,为其取上合适的名称。
11)如果选用四幅图片制作一张历史图说卡片,该卡片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材料一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材料二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历史上有的皇帝是一代之帝王,比如汉高祖刘邦;有的皇帝是百代之帝王,比如秦始皇和汉武帝。”所谓百代之帝王是说他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影响并没有因为统治结束而结束,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延续到此后很多时代。


12)解析材料一,汉代的“大一统”包含哪两个方面?每个方面请举一例史实。
方面史实
1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明,为什么称秦始皇和汉武帝是“百代之帝王”?
拓展探究活动成果展示
互评得分(14)三个拓展探究活动,你的互评得分是______________分。
问答交流(15)参加“历史人物故事会”,你了解到很多古代人物。
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最愿意和谁成为朋友,为什么?
(16)你在“历史才艺秀”活动中创作的是什么作品?请通过绘画或语言描述展示。
活动总结(17)请简洁总结一下你参与以上活动的表现、收获和思考。
2023-09-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炎帝、黄帝作为华夏集团的两大部落首领,带领早期的先民认识自然、利用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他们通过以战促和,以德报怨,经过联盟和与其他氏族、部落的融合发展,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融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之路。

——摘自李俊《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材料二   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巩固“大一统”。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

——摘编自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材料三   ①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②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③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④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新疆巴州)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⑤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材料一中的“炎帝、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炎黄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加强对“空前广大”国家的统治,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汉以来统治者建立和维护政权的主流观念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区分材料的历史史事和观点,将序号填入相应的位置。
史事:____;观点:____

材料四

《魏书》记载:皇帝命令禁止在朝廷上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如果有人不听命令,免去他的官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交融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少数民族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改革?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并指出民族交融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3-12-1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在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   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的亲属宗族没有建立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之衰】

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秦之亡】

材料四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1)这里的“新法”指的是什么变法?这次变法得到了哪位国君的支持?这次变法的历史意义?
(2)诗中的“秦王”是谁?诗中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为了完成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完成此表。

措施
政治创立了大一统的①                                      
文化统一②                                      
经济统一③                                      ,统一度量衡
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军事开通灵渠,北击匈奴,修筑④                                      

(4)材料三中所述事件导致哪次农民起义爆发?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我们从“秦国兴亡史”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2023-12-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组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的历史。

材料二 学者眼中的秦始皇

作者著作观点
翦伯赞《秦汉史十五讲》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国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秦始皇无休止地征发徭役,据历史记载,仅修建骊山陵就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加上防备匈奴的有30万,戍守五岭的有50万,如果再算上修驰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的人估计不下200万人。当时全国约有2000万人口,其中有200万壮劳力脱离生产。同时,秦始皇时刑法已经非常苛重,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1)阅读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四方古印文体现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从文字、制度等方面)
(2)从材料二表中任选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明确概括出材料中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2023-11-11更新 | 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 不足投天下, 于是乃权投舜。

材料二: 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材料三:见下图。

(1)材料一中记载了传说中哪两位部落联盟首领之间的传位方法?这种传位方法被称为什么制度?
(2)从材料二中的“用鼎制度”可看出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两个即可。
(3)材料三中的示意图反映了秦朝的哪一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有什么作用?
(4)结合三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下列哪一说法更加符合?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逐梦芳华—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评卷(吉林省版九年级第七次考试A卷)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初中历史
6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制度的创新也为一个政权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制度保障,历朝历代在制度的改革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四“(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清)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图三哪个机构是负责军事事务的?
(2)依据材料二,为达到“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目的,北宋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反映出明朝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中清朝史学家赵翼说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5)根据材料一中四幅图示及其他三则材料,分析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023-06-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历朝历代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材料二   《大学中国史》记载:隋朝虽二世而亡,但能借鉴前朝经验,融汇南北之长,在制度层面推出一系列改革与创制。随后的唐朝,在此基础上,传承发扬,扩充改进,使当时的政治格局呈现新的气象和特点。


(2)隋唐两朝的制度创新在历史上影响尤为深远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在政治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元朝有何创新?管辖“腹里”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3)明朝为加强集权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4)材料三中,图1、图2、图3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按其设置时间先后排序。依据材料三及所学,概述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权力演变的规律。
8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   《大学中国史》记载:隋朝虽二世而亡,但能借鉴前朝经验,融汇南北之长,在制度层面推出一系列改革与创制。随后的唐朝,在此基础上,传承发扬,扩充改进,使当时的政治格局呈现新的气象和特点。

材料三   戴逸先生评论清雍正时期某机构时说:“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
(2)隋唐两朝的制度创新在历史上影响尤为深远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在政治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元朝有何创新?
(3)材料三中戴逸先生评价的是哪一机构?概括出这一机构的重要职能。
(4)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2024-04-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构建历史,重庆八中九年级学生以史料类型为组别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   竹简是我国东汉前的常用书写材料,第一组成员对部分竹简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竹简名称

年代

记载内容

历史信息

郭店楚墓简

战国

共十八篇典籍,其中道家三篇、儒家十三篇、其他学说两篇。

战国时期楚国思想文化较为活跃。

迁陵洞庭郡

秦朝

洞庭郡下发给迁陵县的官方文书。

居延和悬泉里程简

西汉

从都城长安出发,沿河西走廊至西域的30余个驿站信息及间隔里程。

浮屠简

东汉

在敦煌浮屠里(地名)举办佛教斋会活动的请柬。

材料二   《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是抗日战争期间分别由共产党和国民党创办的机关报,第二组成员研读后发现两份报纸各有鲜明特色。

《新华日报》的题材非常丰富,除了大量战地通讯,还有平民英雄的人物小传,根据地人的建设情况和生活采风等。每期报纸必刊载群众来信,还开辟了《团结副刊》,包括青年生活、妇女之路、工人园地等板块,集新闻性、大众性、趣味性于一体,对抗战起到了重要的动员作用。

《中央日报》上最新战况、国军战绩等战地简讯占据主要版面,侧重刻画国军中个体将领“以身殉国”的英雄形象,动员军人捍卫国家领土,号召青年抗日救亡。其副刊《中央副刊》所登作品大部分为专业的策论性文章,宣传国民政府的党政情况。

——摘编自曹炎《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舆论宣传研究》

材料三   第三组成员阅读了专著《创新赶超的范式嬗变》后,小懿同学根据内容制作了如下资料卡。

“后发国家实现自立自强的创新赶超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其理想路径是从技术引进开始,历经复制性模仿、创造性模仿,最终实现自主性创新。”

——周代数《创新赶超的范式嬗变》

《后发国家创新水平模型图》

材料四   小丽同学运用该创新水平模型,对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总结。

时间

阶段

概况

1949-1965

引进期

在长春、北京等地建立地方性生产基地,全面引进苏联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制。

1965-1978

起步期

全国范围内更多城市建设了汽车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卡车为主的汽车产业格局。

1978-2014

发展期

产品重心转为作为大众消费品的汽车,汽车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2014至今

成熟期

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在汽车智能化、品牌化方面坐拥巨大优势,销量连续七年全球领先。

(1)史料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请协助第一组,完成序号对应的表格内容。
(2)根据材料二,对比《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的不同(至少答出2个要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不正确。
A日本的大化改新属于成熟期的创新水平。
B19世纪中期,英国具有领先世界的创新水平。
(4)根据材料四,归纳新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2024-04-03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合川区合阳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秦统一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制的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2)针对材料二所述的问题,秦政府的统一措施是什么?汉武帝时币制改革的标准货币是什么?

材料三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3)材料三中的“上”是谁?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提出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对于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