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6 道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1 . 请根据以下材料概括“银发知播”最令人感动的伟大精神。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的集体奖花落13位“银发知播”。他们平均年龄77岁,都是借助互联网传授知识的退休教师,其中,有汪品先、欧阳自远等院士,有戴建业等知名教授,也有普通的中小学教师。给他们的颁奖词这样写道:“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白发人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

没有滤镜美颜,没有叫卖求打赏,“银发知播”群体用精心的设计和精彩的讲述,汇成了短视频直播界的一股清流。“感动中国”获奖信息推文下面,网友们赞叹“这群爷爷奶奶真酷”“这才是最值得追的up主们”,字里行间不乏对“银发知播”何以令人感动的生动诠释——人们感动于职业生涯已画上句号的老人未被数字鸿沟吓退,而是主动拥抱新技术,为知识传播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感动于有这样一群人退而不休,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贡献价值;感动于在扎实功底和丰富阅历的加持下,“银发知播”们的课堂有着非比寻常的魅力和感染力;感动于这一群体不求利益、不问回报,一门心思将传授知识进行到底的无私与热忱。

2024-04-1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两校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
2 .
时间的朋友
时间意蕴诗句梳理
时令分明,万物有序,人生亦有四季,生命在每一段时间里都有自己的律动。(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是春的喧闹;“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__”是秋的狂躁;“________,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孔子的人生节奏。
时光流逝,无法阻挡,无限感伤,有多少人在岁月的长河中迷失。(2)“________________”,遭贬谪二十三年的刘禹锡惨淡归来,怀念旧友,物是人非;“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________?”生活优渥的晏殊未经风浪,依旧感慨。这一切正如孔子当年面对流水发出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
过往不恋,不负流年,未来可期,有多少人在美好的期许中治愈。________,江春入旧年”岁月轮回带来了万象更新,也消解了羁旅之苦;“但愿人长久,________”温暖的祝愿让天下离人在月光的照拂下释怀。
时代新意:留住时间的最好方式就是奋斗不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
2024-04-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两校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困难(0.15) |
3 . 军旅生活古来共话。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军旅生活豪放雄浑。这里有辛弃疾梦中“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__”雄壮的军容,这里由曹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的军事谋略。
(2)军旅生活悲壮苍凉。它是“十五从军征”后“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_”家园荒废的景象;是“___________,都护铁衣冷难着”和“___________,人不寐,___________”戍边将士的苦寒与艰辛;是文天祥切身体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的家国灾难、热血军旅,和诗以歌;铸剑为犁,和平水驻。
2024-04-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4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本就该轻松快乐

针未尖

近日,北京学生刘天韵以插图与阅读手记的方式,创作了75幅插图与25篇阅读手记。对名著进行另类解读,结集出版《我给名著画插图》,囊括了她从一年级至九年级的阅读收获、感悟和思想,视角独特。这些插图与手记是刘天韵读初二时开始创作的。当时的她要面对中考的压力。如果不是本人乐在其中,相信她也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刘天韵走的是一条完全与众不同的阅读、成长、学习道路。父母从不给其报课外班,甚至连她被认为颇有天赋的绘画,父母也没为她请过家教。她从小阅读的是非典型名著,比如《蝇王》,是英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戈尔丁的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除了一直阅读名著,各种绘本和动漫也一直伴随着刘天韵成长。即便是中考前的黄金时间,她也经常画画、写书稿。

有多少孩子能像刘天韵那样,摆脱铺天盖地的辅导班、补习班、兴趣班的夹击,摆脱世俗的鸡娃行为?不少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不是在上培训班,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虽然让孩子爱上阅读,也是无数家长殷切期盼的,但不少孩子是为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而阅读,或是为应对考试而阅读,并非为喜欢而阅读、自由地阅读。孩子一旦阅读与任务、学习无关的课外书,就是阅读闲书,就会因浪费时间而被制止。

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也不全考察学习成绩的好坏。拿阅读来说,只有多多尊重孩子自身的阅读喜好,让他们自由地阅读适合自己年龄特征和天性的图书,才能激发、呵护其阅读兴趣。当阅读不再是一种负担,真正变成了悦读,才是一件既迷人又快乐、获得审美体验的事情。

有人说,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一种内在蓄力,帮我们以更好的姿态,应对生活中的疾风骤雨。的确如此。中考时,刘天韵的作文拿了满分,她不仅没有因为读书、出书而影响到功课,反而最终考进自己心仪的学校。阅读是人一辈子的底层能力,应该用什么方式去阅读和思考,不仅是学生需要去实践的,更是家长和教育从业者需要思考的。

(摘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刘天韵的阅读有何独特之处?
2.作者认为阅读本就该像刘天韵的阅读一样成为轻松快乐的事,小欣同学不尽以为然:没有必要的苦读过程,怎么可能把阅读变成轻松快乐的事。你认可哪种说法,还是另有思考呢?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你的观点。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2024-04-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欣赏课上,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散文《猎笋人》,请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猎笋人

蒋芳仪

那年春天,我在老家偶遇一位朋友,她邀我去她父母家玩,我便去了。

朋友父母都已年迈,见来了客人,便让一位嫂子过来帮忙做饭。也不知这位嫂子是他们家什么亲戚,她瘦瘦小小,穿得灰扑扑的,脚上一双解放鞋,看上去又土气又寒酸。她端茶过来时,也没人向我介绍,我只好含糊地喊一声嫂子。她局促地笑一下,放下茶杯就回了灶间。

中午吃饭时,她也没上桌。大家喊她来吃饭,她说要照看灶里的火,端着一个大碗坐在灶前吃。碗里有饭有菜,她吃得挺香,但若有人进去,又赶紧放下碗站起来,忸怩不安。

饭后,朋友要带我去挖笋。她父母说她几年没回家,怕是连山里的路都不认识了,便让嫂子带我们去。嫂子眼睛一亮,脸上多了几分兴奋的红晕,赶紧去背竹篓、扛锄头。

奇怪了,一走到上山的路上,刚才还有些“社恐”的嫂子,就一下子健谈起来。她指着田野,说某处有一片野芹菜;再走一走,告诉我们某处有一坡蕨菜;至于笋子,后山多,那里有一大片毛竹林……

她熟知这里的每一片山坡、每一处竹林、每一条小溪,以及每一种野菜的模样和习性。在这里,样样事情她都做得漂亮,挖笋子,采蕨菜,薅野葱,手脚麻利,不知疲倦。

嫂子最会挖笋子,一双眼睛虽然不大,但像探照灯一样,近处远处一扫,藏得再隐蔽的笋尖也会被她发现。一旦锁定目标,她便会放下背篓,拎起锄头,弓着身子走过去。她那凝神屏息的䅸子、仿佛猎人逼近自己的猎物,生怕惊动了竹丛下的笋子,让它一溜烟跑了。

等到了目标附近,她并不急于开挖,而是用锄头刮开附近的草皮,先观察一下,找准位置再一锄头挖下去。别小看这一锄头,挖不准的话,就会伤了笋子。她耐心地挖开笋子身周的土,渐渐让它露出地下粗短肥壮的身躯,最后一锄头将它干净利落地挖断,用手刨出,将这带着新鲜泥土芬芳的猎物丢入竹篓。

一会儿的工夫,她就挖了十多个大竹笋,竹篓变得沉甸甸的。我看得兴起,也抢着要来挖笋,结果一锄头下去,仅勉强挖出浅浅的一个土窝,再挖几下,便举不动锄头了。嫂子哈哈大笑,将锄头接过扛在肩头,潇洒自若。

我被她迷住了。这个初见时毫不起眼的女人,一来到山林,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山林是她的主场,她是沉着冷静的猎手,她猎的不是野兽,而是笋,是蕨菜和野葱。

那天,我们满载而归,一路欢声笑语,相约明年再来。可惜。我后来远行,再未于春天回过老家,也再未去过朋友家。但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那天的事,记得那位嫂子。

她是我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人。我是从她那里知道,无论看似多么平凡的人,只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那灰扑扑的人生,也会在一瞬间流光溢彩。

读完这篇美文后,同学们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
(1)启智小组针对这篇文章的标题展开了讨论。
小宁说:我觉得这篇文章标题完全可以用《挖笋人》呀,为什么要用《猎笋人》呢?
小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宁连连点头说:听你这么说,确实是《猎笋人》这个标题意蕴更丰富。
(2)润心小组从不同角度赏读了本文,请你结合具体内容从下面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50字)
细致的描写,丰满的形象。
鲜明的对比手法使文章更生动。
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瞬间。
2024-04-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林窗

①一场台风过后,雨林中总有大树倒下;或某棵时日已尽的大树,那薄薄一层树皮,再也撑不住它千百年的沉思,倒下成仙。这是整个雨林都珍视的时刻。倒毙之树,为树冠密布的雨林,猛然打开了一扇天窗,让阳光像仙女探身进雨林,令所有植物都激动不已。据说,一棵倒下的紫荆木或托盘青冈,能为雨林打开数百平方米的天窗。

②这个让我惊讶的现象叫林窗。倒下的树,不只引入了阳光,让雨水能浇到雨林底层,还成了最肥沃的土壤,让无数植物获得生机。不只真菌、腐木菌等先下其手,许多沉睡多年的种子也会被阳光唤醒,发芽生长。圆鼻巨蜥、变色树蜥等,也有了晒太阳的机会。随风飘来的孢子、被鸟衔来的种子,也会归家一般,在倒下的树上着床、生长。

③林窗,让我觉得,雨林也有让人钦佩的品性。倒毙之树,以它死去的无用之用,令雨林重现生机。这等高尚,不能不让我想起海中的鲸落。它们都是以己之死,换来他者之生。

1.请研读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林窗”的含义。
2.好的文章总能给人似启迪、引人深思。阅读本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以此为观点,结合文本和生活积累,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明确;②论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2024-04-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7 . 九年级(1)班开展了“传承山西戏剧文化”的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追根溯源话戏剧】

史载唐代的歌舞戏”“参军戏(一种滑稽戏)流行于山西平阳,即今临汾一带。宋代山西出了一位演唱艺人孔三传,他首创了诸宫调说唱艺术,被史学界称为元杂剧的直接起源。

史学界公认元杂剧是我国戏剧走向成熟的关键。这一时期流传下来最早的两部诸宫调巨著,一是《刘知远诸宫调》,二是《西厢记诸宫调》,写的都是发生在山西的故事。专家断言,这两部诸宫调巨著,是山西戏剧促成了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

【直面现状思缘由】

山西戏剧面临窘境:山西被称为戏曲的海洋20世纪80年代的普查数据显示,当时山西有多达56个地方40剧种。但是到现在,山西现存戏曲曲种只有38个,虽然仍位居全国第一,但已经消亡了近三成,而且其中有26个都20属于濒危戏曲剧种。可见,_________这就是山西大多数戏曲剧种的现状。

这些曾经活跃在民间,滋养过一方土地和百姓的文化,正在逐渐被人遗忘。若还不加紧抢救,这一个个独具特征的地方文化,用不了多久就会远离现实生活,走出人们的视野,最终成为史料里的记载、博物馆里的标本、文人笔下的乡愁。

【再领风骚谋发展】

近年来,在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开始自发性的接触、了解戏曲文化。在B站等视频网站,带有戏曲唱腔的歌曲能吸引大量用户,跟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也总能获得年轻网友们的强烈支持。现代改编和新创作的剧目又重新走进了舞台中央,成为人民群众热议的话题。

山西戏剧的探索与成功,首先是坚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常演不衰的蒲剧《赵氏孤儿》,新编廉政题材古装戏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等代表性剧目,不仅历史故事讲得精彩,而且主题也颇具现实意义。

其次,创作符合了时代要求。地方戏曲为了保持剧种生命力,引入时代话题,挖掘时代内涵。以抗疫为题材的晋剧现代戏《全家福》,表现了党员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

第三是创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作为剧中人”“剧作者最能感受当下社会变化,剧目创作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

(1)研学活动开始前,九年(1)班同学在网络上发起了“山西戏剧民众关注度调查”问卷,请你根据图示一的调查结果,结合语境,补全文中空缺处的内容。
(2)研学活动中,同学们走进了山西省博物馆,被展台上的木制古戏台模型折服。请你仔细观察,向大家介绍这座古戏台模型。

写作提示:①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②不少于60字。
(3)研学活动结束后,学校广播站邀请你作为小嘉宾,请你写一份发言稿,分享本次研学活动的收获与思考,展现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写作提示:①结合三则材料,符合活动主题;②不少于100字。
2024-04-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8 . 当代青年是与时俱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学校开展了以“薪火点亮理想·奋斗积蓄力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传承先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1.以下是班委为本次活动写的开场白,请你研读材料,思考其内涵,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材料: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

——吴运铎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方志敏

从吴运铎身上我们看到只有__________人的精神力量才能强大;从方志敏身上我们看到__________是他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事业的原因。
【活动二:讲述身边故事,领略优秀文化】
2.活动进程中,宣传小组在校报中设置了“要闻速览”专栏,请你阅读下面的新闻,在横线处补写一个标题。(2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

9月13日,记者从山西省教育厅了解到,为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山西省教育厅将在全省高校范围内开展2022年全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到2023年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00个传承基地。

传承项目包括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在课程建设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高校公共课程体系,开设相关专题讲座或选修课。我省将建设1个以传承项目为主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工作坊,加强以传承项目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辐射带动当地中小学校和社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

(节选自《山西青年报》)

【活动三:探索经典之源,寻找精神力量】

“祖国大地,山河锦绣”,用脚步文量,也在书本中丈量、在历史中丈量、在思想上去丈量。“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地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

3.我校宣传专栏贴出了以“从他们身上寻找力量”为主题的海报,请从以下备选名著中选一位令你印象最深的人物,结合原著,说说这位人物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感染了你。(不少于50字)
备选名著:《简爱》《水浒传》
2024-04-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多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学校开展“扬国魂·传家训”的主题宣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黄令仪参加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芯片展览会她逐一走过每一处展台却无一家中国企业。她在自我本中写道: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在她和同行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彻底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乙】

我一定要紧握汽车制造的接力棒,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做一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技术工人!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试制所首席技能大师、高级技师杨永修如是说。将技术做成艺术,将细节做到极致。他的工作填补了国内大尺寸V型发动机制造空白,做到了多处微米级核心尺寸100%合格,使大红旗检阅车真正拥有了中国。在民族汽车工业的新征程上,高唱新时代劳动者之歌,让理想飞扬、让梦想成真!

【活动一   扬国魂】
1.(1)形声字的特点是形旁表意,声旁表音。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2)甲乙两文中的“芯”和“心”都加了引号,它们都有_________的作用。(只填序号)
A.直接引用       B.着重强调
2.黄令仪以_________为己任,言辞中传达出科学家至诚报国的心声;杨永修以技术创新为目标,话语间展示出当代青年_________的风采。
家训摘录
仁义贤孝,诚信公平。

——灵石王家

气忌燥,言忌浮,
才忌露,学忌满。

——祁县乔家

忠孝两字传家国,
诗书万卷教子孙。

——太谷曹家


【活动二   传家训】
3.家训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事、持家治业的教诲。你的家庭是否有传承下来的家训?如果有:请与同学分享;如果没有,请参照上图摘录为你的家庭撰写一则家训。
2024-04-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10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报摊

①母亲下岗后就在小城的西华街摆了一个小小的报摊。收入不高,也还将就。最近里设了许多报刊亭,报摊的生意也就急速下降,原来一个月能赚到四五百块钱,现在一个月只能赚到百来块钱了。赚不到钱,城里的其他报摊都停业了,就只母亲还在摆摊。

②我劝过母亲别出摊了,好几次,都无用,她坚持要摆。

③最近城里设了好多报刊亭,报摊的生意也就急速下降,原来一个月能赚到四五百块钱,现在一个月只有百八十元钱了。赚不到钱,城里的其他报摊都停业了,就只母亲还在摆摊。我劝过母亲别出摊了,好几次,都无用,她坚持要摆。

④那天晚上,我又对母亲说:“妈,我看你那报摊不要摆了,赚不了多少钱,一天还要守十几个小时,没意思!”母亲说:“钱是赚不到,可还是得摆下去!”我说:“为什么还得摆下去呢?”母亲说:“杨老师你认识吧?”我说:“认识,认识,他以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呢!”母亲说:“他是我报摊的常客,他天天都要拄着拐杖来买我的报纸,我要是不摆了,他就买不到报纸了!”我感到奇怪,问:“他怎么会买不到报纸呢?现在城里到处都是报刊亭了,什么报纸都卖!”母亲说:“这我知道,可杨老师要买的《中国文化报》别处就没有,全城就只有我这儿才有。我要是不摆报摊了,他到哪里买去?再说,他拄着拐杖出来买报纸多辛苦,要是到别处去买,就得走更远的路了!万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那还了得!”哦,原来母亲还要摆报摊是为了方便杨老师买报纸,是为了让杨老师买到《中国文化报》.母亲是个善良的人,我知道我劝不了她,就不再劝了。母亲说:“最近杨老师没来买报纸了,每次都是他的孙子来给他买报纸,不知道他怎么了?是不是不能走路了?”母亲倒是挺关心杨老师的,毕竟人家是跟母亲买了好几年报纸的老主顾呀!

⑤有一天,我在街上碰到杨老师的儿子小杨,我便问他:“你爸还好吧?最近他没到我妈的报摊买报纸了!”小杨说:“唉,我爸他走了……”我一惊:“走了是啥意思?”

⑥小杨低声说:“去世了……一个多月了,他是出来买报纸下楼时摔死的!”我更吃惊了,说:“可是你每天替你爸来我妈这儿买报纸呀?……”小杨说道:“那是我爸临终时交代的,他说你妈摆个报摊不容易,赚不了多少钱,要让我们一直去买她的报纸。他还说《中国文化报》他要是不买,就没人买,你妈就卖不出去……”

⑦我说:“杨老师真是个好人……”

⑧小杨说:“是,他真的很善良。其实,我爸早在半年前眼睛就看不清东西了……”

⑨半天——我没说出一个字。

⑩两个善良的人,两个近乎愚蠢的人,要是他们不再坚持,不再善良,他们就都能解脱了,杨老师他也就不会摔死。

⑪我回家把杨老师已经去世一个多月,并在半年前就看不清东西的消息告诉母亲。

⑫母亲很悲伤,说:“是我害了他。”

⑬整整一天,母亲都在悲伤、沉默。

⑭我说:“你别摆摊了吧。”

⑮母亲沉默。

⑯第二天,母亲又摆她的报摊。

(节选自《让你感动的300篇小小说》,有删改)

在小说荐读课上,老师推荐了《母亲的报摊》一文。请完成相应题目。
(1)文章修改对写作有重要意义。下面是选文第一段的原稿和修改稿。请比较两稿画线部分内容,找出原稿两个不妥之处,并说明修改的原因。

原稿:母亲下岗后就在小城的西华街摆了一个小小的报摊。原来一个月还能赚到四五百块钱,可是最近城里设了十几个报刊亭,报摊的生意极速变差,一个月只能赚到百来块钱了。赚不到钱,城里的其他报摊都停业了,就只母亲还在摆摊。我劝过母亲别出摊了,好几次,都无用,她坚持要摆。

修改稿:母亲下岗后就在小城的西华街摆了一个小小的报摊。收入不高,也还将就。最近城里设了许多报刊亭,报摊的生意急速变差,原来一个月能赚到四五百块钱,现在一个月只能赚到百来块钱了。赚不到钱,城里的其他报摊都停业了,就只母亲还在摆摊。我劝过母亲别出摊了,好几次,都无用,她坚持要摆。

(2)下面两句话从不同角度对《母亲的报摊》这篇小说作了点评。请你任选其中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和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50字)
①小说中对比手法很突出。②两个善良的人,两代守护的心。
2024-04-1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兴县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