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1 .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探究。广口瓶②、③中分别装有试剂X和试剂Y,④、⑤中均是干燥的过氧化钠。

【实验与现象】
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木条不复燃。
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木条复燃。
【思考与分析】
(1)装置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2)装置②中的试剂X是__________;装置③中的试剂Y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浓H2SO4 B.饱和食盐水          
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结论与反思】
(3)根据步骤1和步骤2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4)实验后有同学提出质疑: “步骤2的实验并不能证明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小组其他同学也认为很有道理,请写出其理由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⑤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9-11更新 | 54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3-14高三·吉林延边·阶段练习
名校
2 . 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填写有关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1)A中现象是___
(2)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D中的现象是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5)E中收集的气体是___(填名称)。
3 . 用相同的铝片、6 mol·L1稀盐酸、3 mol·L1稀硫酸、6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试管等分别进行下表实验: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
(1)铝片与足量盐酸反应铝片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Al2O3+6HCl=2AlCl3+3H2O
2Al+6HCl=2AlCl3+3H2
(2)铝片与足量硫酸反应铝片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反应缓慢,铝片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Al2O3+3H2SO4=2Al2(SO4)3+3H2O
2Al+3H2SO4=2Al2(SO4)3+3H2
(3)铝片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片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Al2O3+2NaOH=2NaAl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对上述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1)、(2)、(3)中Al2O3参与的反应可得出:Al2O3既有碱性氧化物的某些性质,又有酸性氧化物的某些性质
B.对比(1)、(2)、(3)中气体产生现象和酸碱的挥发性可得出:实验(3)最适宜于实验室制备H2
C.对比实验(1)、(2)中后来产生气泡的现象,可得出:c(H+)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气泡越多
D.对比实验(1)、(2)中后来产生气泡的现象,可得出:对Al与H+的反应可能有阻碍作用
2020-10-31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3章 章末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课堂帮帮帮(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 . 为实现金属钠在隔绝空气条件下与水反应并收集生成的气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生装置。

(1)Y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苯       B.饱和食盐水       C.四氯化碳
(2)实验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能在气体中燃烧。他们对钠在气体中燃烧后的产物中的自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满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假设】
假设1:白色物质是
假设2:白色物质是
假设3:白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该小组对燃烧后的自色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少量白色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白色物质为

方案2

①取少量白色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

【思考与交流】
①甲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06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必修第一册(苏教2019版)高效手册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5 . 下列中学常见实验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铁投入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
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
D.FeO投入稀硫酸和稀硝酸中均得到浅绿色溶液
2019-08-19更新 | 539次组卷 | 2卷引用:百所名校联考-金属及其化合物
6 . 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文献记载:
I.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其生成的产物有+4、+2、﹣3价等氮的化合物。
II.FeSO4+NOFe(NO)SO4(棕色) 。
III.NO2和NO都能被KMnO4氧化吸收。
甲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某气体,关闭弹簧夹。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无明显现象。
(3)加热烧瓶,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①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B中溶液变棕色; C中溶液紫色变浅。
②反应停止后,A中有固体剩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操作(1)中通入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2)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写出加热烧瓶后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甲认为B中溶液变棕色是因为A中有NO生成,你认为甲的观点对吗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请结合方程式简述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验是否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7-07更新 | 60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1)
7 . 某研究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SO2与Mg的反应,实验时首先关闭K,使①中的反应进行,然后加热玻璃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中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停止实验时,打开K可防倒吸
C.实验结束后加热④中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D.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是用来吸收空气中的CO2
2020-09-15更新 | 1088次组卷 | 7卷引用:鲁科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第三章B 素养拓展区 过综合 章末素养综合检测
9-10高一下·重庆·期末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为了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且该装置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
(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
(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须首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
(4)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作用是__;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作用是__;E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作用是__
(5)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
C中:__
D中:__
如果去掉装置B,还能否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有氢气?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
2020-04-26更新 | 1548次组卷 | 21卷引用: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
9 . 氨气与适量氯气混合反应可生成NH4Cl(岩脑砂的主要成分)和一种无污染的气体。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模拟该反应,请回答相关问题。
A B
C                    D
(1)该实验中所需的氯气是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
(2)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A、B、C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D装置,将适量氨气与氯气充分混合,氨气应从__________ 通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现取岩脑砂进行NH4Cl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岩脑砂,与足量的氧化铜混合,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已知:2NH4Cl+3CuO3Cu+N2↑+2HCl↑+3H2O

①为顺利完成有关物理量的测定,请完善下列表格。
测量时间点反应前反应后
测量内容________当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现象
时停止加热,冷却,称量H装置的总质量

②如果不用H装置,测出NH4Cl的含量将 __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020-04-0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模拟高考——C挑战区 夯实基础(鲁科版必修2)
10 .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
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C新制氯水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D浓盐酸二氧化锰产生黄绿色气体
A.AB.BC.CD.D
2020-09-24更新 | 111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必修第二册(人教2019版)第五章 素养检测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