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1 .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的浓硫酸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

A.若②中为浓盐酸,产生大量气体:说明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强
B.若②中为铜片,有气泡产生,底部生成灰白色固体:说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C.若②中为蓝色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发生物理变化
D.若②为蔗糖,白色固体变为黑色海绵状,有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强氧化性
2021-03-11更新 | 872次组卷 | 20卷引用:鲁科版必修一2019—2020学年第三章检测试题
2 .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并验证的某些性质的装置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此实验证明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呈______性。
(3)C中的品红溶液______,证明______
(4)D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证明______性。
(5)E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证明______性。
(6)F的作用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 . 二氧化氯()是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为,可与NaOH反应,可用于处理含硫废水。某小组在实验室探究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的制备(已知:)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定量的,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从左向右,用小写字母表示)。
(2)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稀释以增强其稳定性,并将适量的稀释后的通入如图所示装置中充分反应,得到无色澄清溶液。一段时间后,通过下列实验探究装置Ⅰ中反应的产物。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装置Ⅰ中溶液于试管甲中,滴加品红溶液和盐酸溶液始终不褪色①无__________生成
另取少量装置Ⅰ中溶液于试管乙中,加入溶液,振荡__________生成
③继续在试管乙中滴加溶液至过量,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丙中,__________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处理含硫废水时,相对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4 . 化学活动课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NaHCO3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请回答:
(1)各组反应开始时,________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
试剂用量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第①组042g NaHCO3
053g Na2CO3
10mL 4mol/L盐酸
甲中气球与乙中气球的体积相等甲、乙盐酸均过量
n(NaHCO3)=n(Na2CO3)
V(CO2)=V(CO2)
第②组03g NaHCO3
03g Na2CO3
10mL 4mol/L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_______
第③组1.0g NaHCO3
1.0g Na2CO3
10mL 1mol/L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_______
片刻后,乙中气球又缩小,甲中气球的体积基本不变(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
2020-11-17更新 | 40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B卷)-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优选好题单元专题双测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5 .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原理是存在压强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①用图A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_____
②利用图B装置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利用图C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有______
A.与稀盐酸             B.与稀硫酸
C.与稀硝酸             D.溶液与溶液
(3)在图D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乙醇,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形成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
A 浓硫酸       B 食盐       C 硝酸钾       D 硫酸铜
(4)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进行喷泉实验如图E、F所示,经充分反应后,发现烧瓶a中充满液体,b中有体积的液体,则两烧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

A.       B.       C.       D.不能确定
6 . 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

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连接装置、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K,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为白色沉淀)
①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装置C中酸性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③依据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________(填“能”或“否"),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10更新 | 38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必修第一册(苏教2019)专题5 专题综合检测卷
7 .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首先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煤油和几粒钠块,再从U形管左端加入水(含有酚酞),赶出装置中空气后加热铜丝。

根据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U形管中溶液的颜色_______,说明有______生成。
(2)铜丝的变化现象:_________,说明有______生成。
(3)若ag钠与bmL水(设水的密度为1g/mL且水足量)完全反应,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8 .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探究。广口瓶②、③中分别装有试剂X和试剂Y,④、⑤中均是干燥的过氧化钠。

【实验与现象】
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木条不复燃。
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木条复燃。
【思考与分析】
(1)装置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2)装置②中的试剂X是__________;装置③中的试剂Y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浓H2SO4 B.饱和食盐水          
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结论与反思】
(3)根据步骤1和步骤2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4)实验后有同学提出质疑: “步骤2的实验并不能证明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小组其他同学也认为很有道理,请写出其理由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⑤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9-11更新 | 54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9 . 用相同的铝片、6 mol·L1稀盐酸、3 mol·L1稀硫酸、6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试管等分别进行下表实验: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
(1)铝片与足量盐酸反应铝片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Al2O3+6HCl=2AlCl3+3H2O
2Al+6HCl=2AlCl3+3H2
(2)铝片与足量硫酸反应铝片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反应缓慢,铝片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Al2O3+3H2SO4=2Al2(SO4)3+3H2O
2Al+3H2SO4=2Al2(SO4)3+3H2
(3)铝片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片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Al2O3+2NaOH=2NaAl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对上述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1)、(2)、(3)中Al2O3参与的反应可得出:Al2O3既有碱性氧化物的某些性质,又有酸性氧化物的某些性质
B.对比(1)、(2)、(3)中气体产生现象和酸碱的挥发性可得出:实验(3)最适宜于实验室制备H2
C.对比实验(1)、(2)中后来产生气泡的现象,可得出:c(H+)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气泡越多
D.对比实验(1)、(2)中后来产生气泡的现象,可得出:对Al与H+的反应可能有阻碍作用
2020-10-31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3章 章末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课堂帮帮帮(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0 . 为实现金属钠在隔绝空气条件下与水反应并收集生成的气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生装置。

(1)Y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苯       B.饱和食盐水       C.四氯化碳
(2)实验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能在气体中燃烧。他们对钠在气体中燃烧后的产物中的自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满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假设】
假设1:白色物质是
假设2:白色物质是
假设3:白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该小组对燃烧后的自色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少量白色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白色物质为

方案2

①取少量白色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

【思考与交流】
①甲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06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必修第一册(苏教2019版)高效手册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