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1 . 研究表明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波长()有关,而颜色的深浅与吸光度(A)有关。如的吸光度随显色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如图甲),随着n的增加,颜色由红色逐渐加深至血红色。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影响颜色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

(1)配制500mL溶液。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8.125g无水晶体,溶解在约150mL_______中,冷却后配制成500mL溶液待用,此过程应该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500mL容量瓶、_______
(2)取配制好的溶液5mL,加入(KSCN溶液5mL,溶液呈红色,将此红色溶液平均分装在a、b、c三支试管中,进行分析:
①取a试管,加入抗坏血酸( )发现溶液红色立即褪去,小组成员查阅资料确认脱氢抗坏血液( )的产生是褪色的主要原因,则此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取b试管,加入溶液,发现溶液红色缓慢褪去,同时产生大量无色、无味、无毒气体,经检验后确认气体有两种成分,其中一种是,可用于检验另一种气体的试剂是_______
③取c试管,发现红色溶液放置一段时间颜色变浅,具体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3)研究小组在研究酸碱性对显色反应的平衡体系的影响时,通过数据采集器得到pH及显色时间对吸光度(A)的影响如图乙:

由图乙数据可以发现,进行该显色反应时需控制溶液pH为_______;pH太小或太大均不利于显色反应的研究,理由是_______
(4)反应可以生成配位数从1到6的配离子,其水溶液都是红色,而配位时,溶液接近无色。研究小组收集到了的逐级稳定常数(K)的数据(见表),并由此推算出累积稳定常数(),已知
配位体金属离子
26.922.920.00.790.79
4.47
如:


的平衡常数K=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②某补血药片的主要成分是琥珀酸亚铁,现在已经部分变质(即铁元素被氧化),请根据表中数据设计实验证明该药片确实是部分变质:取部分变质的药片,剥去表面糖衣,研细成粉末,加水溶解,_______,则证明溶液中有,即药片部分变质(试剂可以任选)
2023-04-11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化学押题卷(三)
2 . (铋酸钠,浅黄色不溶于冷水的固体)是分析化学常用试剂。工业上以辉铋矿粉(主要成分是,含少量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铋酸钠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浸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用硝酸替代“盐酸,”也可以实现“酸浸”,从环保角度考虑,存在的缺点是_______
(2)检验“酸浸”液中是否含,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填标号)。
A.KSCN溶液       B.溶液       C.KSCN溶液和双氧水
(3)“除铁”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已知的平衡常数的平衡常数_______
(5)探究的性质:
实验操作现象
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入浓盐酸,振荡;用镊子夹一块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置在试管口上方浅黄色固体溶解,产生黄绿色气体,试纸变蓝
在稀硫酸酸化的溶液中加入粉末,振荡无色溶液变紫红色溶液
①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结合上述实验及所学知识,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③结合上述流程中“氧化”步骤中发生的反应,说明的氧化性相对强弱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3 . 二氧化硫为重要的含硫化合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在实验室中,若用70%的硫酸溶液和亚硫酸钠粉末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要求方便控制反应速率,可选用下图所示气体发生装置中的_____(填下列序号字母)。

(2)SO2经催化氧化可生成SO3,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 △H="a" kJ·mol-1;在T1℃时,将2 mol SO2、1mol O2充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A中,充分反应并达到平衡,此过程中放出热量98.3 kJ,测得SO2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a=_____,T1℃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1=____L·mol-1。若将初始温度为T1℃的2 mol SO2和1 molO2充入容积为2 L的绝热密闭容器B中,充分反应,在T2℃时达到平衡,在此温度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______K2(填“>”、“<”或“=”)。
(3)某热电厂上空大气中所含二氧化硫严重超标,现对该区域雨水样品进行探究。首先用pH试纸测定雨水样品的pH,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得样品pH约为3;为进一步探究由SO3所形成酸雨的性质,将一定量的SO2通入蒸馏水中,配成pH为3的溶液,然后将溶液分为A、B两份,向A中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使溶液恰好呈中性(不考虑氧化性物质和其它酸性物质的影响),则此中性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间存在的关系式为:[Na+]=______________;将溶液B久置于空气中,与久置前相比,久置后的溶液B中水的电离程度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工业上常用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处理工业尾气中的SO2

上述流程中有一种物质可以再生循环利用,该物质再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 . 纳米氧化锌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及优界的光催化活性,并具有抗红外线、紫外线辐射及杀菌功能,可用作催化材料、光化学用半导体材料。鸟粪石(MgNH4PO4)是一种优质复合化肥,在工业上主要用于氨氮废水的处理。以普通锌锰电池的锌皮[主要成分是Zn。还含有少量FeO和黏附的Zn(NH3)2Cl2]为原料制备纳米氧化锌和鸟粪石的主要流程如下:

(1)下列关于鸟粪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既属于铵盐又属于磷酸盐                      B.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C.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D.既可以水解呈酸性又可以水解呈碱性
(2)已知:Kb(NH3∙H2O)=1.8×10-5,Ka1(H2CO3)=4.7×10-7,Ka2(H2CO3)=4.5×10-11,则常温时,(NH4)2CO3溶液的pH_______(填“>”、“<”或“=”)7;求反应NH3∙H2O+++H2O的平衡常数K=_______
(3)“除铁”包括“氧化”和“沉铁”。“氧化”时,向“酸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检验“除铁”完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4)将“过滤”后的滤液与MgSO4、Na2HPO4溶液反应。生成鸟粪石沉淀。已知常温下:Ksp(MgNH4PO4)=2.5×10-13,Ksp[Mg3(PO4)2]=9.8×10-25,Ksp[Mg(OH)2]=1.8×10-11。氨氮的去除率和磷的利用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当pH为10.1-10.5时,除了生成鸟粪石外,还会生成的沉淀有_______(填化学式)。当pH>10.5时,氨氮的去除率和磷的利用率均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

(5)“中和”时,含锌溶液与(NH4)2CO3溶液反应,生成用于制备纳米氧化锌的碱式碳酸锌[Zn2(OH)2CO3]沉淀。设计制备碱式碳酸锌的实验方案:_______,洗涤,烘干得碱式碳酸锌[已知反应的适宜温度为50~60°C.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乙醇(可降低碱式碳酸锌在水中的溶解度)和1mol•L-1的(NH)2CO3溶液]。
2021-04-04更新 | 24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丙烯)是重要基本有机原料。(丙烷)催化脱氢制过程如下:
Ⅰ.主反应:
Ⅱ.副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所需能量如下表:
化学键
能量436.0413.4344.7
上述主反应的_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催化脱氢制发生上述Ⅰ、Ⅱ反应,的平衡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压强分别为)。

时,图中表示积分数变化的曲线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提高催化脱氢制的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
(3)在压力恒定,以作为稀释气,不同水烃比时,催化脱氢制备反应(上述反应Ⅰ、Ⅱ)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平衡转化率相同时,水烃比越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___________(填“高”或“低”)。
②相同温度下,水烃比远大于15:1时,丙烷的消耗速率明显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ⅰ.丙烷的浓度过低;
ⅱ.___________
③M点对应条件下,若的选择性为,则反应Ⅰ的分压平衡常数___________kPa
(4)利用的弱氧化性,科研人员开发了氧化脱氢制的新工艺。该工艺可采用铬的氧化物为催化剂,其反应机理如图3所示。

①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该工艺可以有效消除催化剂表面的积炭,维持催化剂活性,原因是___________
(5)研究表明,氧化脱氢制的催化剂中含有多种元素,如Cr、Zr、Mg、Fe、Ni等。由Mg、Fe、Ni组成的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4所示。已知晶胞的边长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该晶体密度是__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024-05-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化学试卷
6 . 是一种光催化材料。工业利用某废催化剂(主要含、NiO及少量)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Ⅰ.、NiO都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
Ⅱ.0.1 溶液的pH=1.0
Ⅲ.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酸化时,完全转化为的最大pH为___________。(已知 ;离子浓度≤10-5mol/L时沉淀完全)
(2)“酸化”后的溶液中存在,则“还原”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反萃取剂应选用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若“萃取”、“反萃取”的过程中钒的总回收率为90%,则“还原”时加入的和“氧化”时加入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4)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测得溶液pH、温度和溶液浓度对生成的粒径影响图像如下:

综合分析:制备粒径较小的晶体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_;制备过程中需加入NaOH维持最佳pH,若过量,需要增加NaOH的用量,原因是___________
2024-03-14更新 | 1318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7 . Ⅰ.天然气开采过程会产生大量含硫废水(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可采用氧化法对其进行处理。
(1)下列事实中,能够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亚硫酸
C.常温下,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分别为4.5和2.1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Ⅱ.已知:氧化还原反应可拆分为氧化、还原两个半反应,电极电势分别表示为,电势差。如。两组电对的电势差越大,反应的自发程度越大。
(2)各电对的电极电势与产物浓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将体系中自发程度最大的反应记为ⅰ,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各微粒的相对能量如下表:
相对能量ab0cde
已知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当有发生反应ⅰ时,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____。(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3)时,向浓度为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固体,在不同下的去除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实际生产中采取的去除条件,而不选择更低的原因为___________
时,前的去除速率___________;实际生产中反应时间选择而不是更长,其原因为___________
(4)已知反应过程中还会发生如下两个反应(均未配平):
ⅱ.

实验测得,在时,的投加量对平衡体系中部分微粒浓度的影响如图所示。

时,反应ⅲ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
②结合反应ⅰ、ⅱ、ⅲ分析,当投加量高于时,单位体积内S的质量减小的原因为___________
8 . I.施莱辛格(Schlesinger)等人提出可用NaBH4与水反应制氢气:+2H2O=+4H2↑(反应实质为水电离出来的H+被还原)。研究表明,该反应生成H2的速率受外界条件影响。表格为pH和温度对NaBH4半衰期的影响(半衰期是指反过程中,某物质的浓度降低到初始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体系pH

不同温度下NaBH4的半衰期(min)

0℃

25℃

50℃

75℃

8

4.32×1006.19×10-18.64×10-21.22×10-2

10

4.32×1026.19×1018.64×1001.22×100

12

4.32×1046.19×1038.64×1021.22×102

14

4.32×1066.19×1058.64×1041.22×104
(1)已知NaBH4完全与水反应后所得溶液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出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___
(2)从表格可知,温度对NaBH4与水反应速率产生怎样的影响?___
(3)反应体系的pH为何会对NaBH4与水反应的反应速率产生影响?___
Ⅱ.肼(N2H4)又称联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沸点为113.5℃。一定时间内,肼和氧气在不同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生成不同产物的情况如图所示:
温度较低时主要发生反应①:N2H4+O2N2+2H2O
温度较高时主要发生反应②:N2H4+2O22NO+2H2O
不考虑其他反应,不考虑催化剂活性受温度影响,完成下列填空:
(4)若反应①在250℃时的平衡常数为K1,350℃时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___K2(填“>”“<”或“=”)。

(5)反应②在1100℃时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中能使容器中增大的有___(填标号)。
A.恒容条件下,充入He气B.增大容器体积
C.恒容条件下,充入N2H4D.使用更加高效的催化剂
(6)若将n mol肼和2n molO2充入某容积n L的刚性容器中,在800℃和一定压强、合适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①和②同时达到平衡,实验测得N2的产率为x,NO的产率为y,则该条件下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___(用x、y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
2021-12-23更新 | 28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
9 . 一氯化碘(ICl)是一种卤素互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金属直接反应,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的碘化剂。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上海藻提碘中得到一种红棕色液体,由于性质相似,Liebig误认为是ICl,从而错过了一种新元素的发现,该元素是___________
(2)氯铂酸钡(BaPtCl6)固体加热时部分分解为BaCl2、Pt和Cl2,376.8℃时平衡常数Kp=1.0×104Pa2。在一硬质玻璃烧瓶中加入过量BaPtCl6,抽真空后,通过一支管通入碘蒸气(然后将支管封闭)。在376.8℃,碘蒸气初始压强为20.0 kPa。376.8℃平衡时,测得烧瓶中压强为32.5kPa,则pICl=___________kPa,反应2ICl(g)=Cl2(g)+I2(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3)McMorris测定和计算了在136~180℃范围内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Kp
2NO(g)+2ICl(g)2NOCl(g)+I2(g) Kp1
2NOCl(g)2NO(g)+Cl2(g) Kp2
得到lgKp1和lgKp2均为线性关系,如图所示:

②反应2ICl(g)=Cl2(g)+I2(g)的K=________(用Kp1Kp2表示);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写出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
(4)Kistiakowsky曾研究了NOCl光化学分解反应,在一定频率(ν)光的照射下机理为
NOCl+hν→NOCl*
NOCl+NOCl*→2NO+Cl2
其中hν表示一个光子能量,NOCl*表示NOCl的激发态。可知,分解1 mol的NOCl需要吸收___________mol光子。
2022-02-27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重点专题常考点突破练
10 . 磷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温度为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发生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图。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__________,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则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再次达到平衡后,的平衡浓度为,则反应的_____(填“>”“=”或“<”)0。
   
(2)温度为时,若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强为p,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温度为时,上述反应若在恒压容器中进行,则达到平衡后,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20mol,理由是___________
(4)已知水解可生成亚磷酸。常温下,溶液的,亚磷酸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5)亚磷酸具有强还原性,可被氧化为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混合物中含磷各粒子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粒子的浓度占粒子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为获得尽可能纯的,pH应控制在_________
②已知:25℃时,的电离常数为,则时,溶液中_________
2019-08-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所名校联考-仿真(四)  标准仿真预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