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一致确立以平等原则和非歧视原则为基础,保障“人人”所有人民”“任何人”享有普遍的、不可分割的基本权利,因而所有移民都被纳入平等保护范畴、彰显了人权主体与内容的普遍性。

20169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难民和移民的纽约宣言》(又名《纽约宣言》)。这一宣言重申了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的各项宗旨与原则,强调充分保护与尊重所有移民及难民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建议采取以人为本、体贴、人道、有尊严、促进性别平等、及时性等诸多理念相结合的方法来应对全球移民与难民问题。《纽约宣言》为全球移民治理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指导方法、彰显了国际社会集体介人与处理移民与难民大规模流动这一全球性挑战的决心。

——摘编自郝鲁怡《全球移民治理的人权方法——从碎片化到整合的艰难进程》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二战后初期的法律文件和《纽约宣言》在移民治理(难民救助)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影响国际移民治理(难民救助)的重要因素。
2022-09-2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个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为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现场。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大首都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为设在布鲁塞尔的欧共体总部大厦。1967年,欧共体建立。此后,西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它象征日本经济的崛起此时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首先,世界格局多极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它有利于防止新的世界战争和抵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尽可能地减少局部冲突。其次,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需要。它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以便世界各国共同决定国际社会的事务。最后,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需要。它有利于各国人民实现共同意愿,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摘编自马小军(当代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社会新秩序》


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各种力量崛起的表现及其带来的影响。(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层次清晰,语言规范,表述完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罗马与中国的外交联系,现在已知的只有非常零星的信息:根据中国的史料记录,公元166年,安敦皇帝(马可·奥勒留)派代表团来到中国,而在公元266年,一位名叫秦论的罗马商人抵达了皇帝孙权在南京的朝廷。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罗马帝国和中国的汉朝,古代世界这两个最伟大的帝国基本上是各行其道,几乎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摘编自【英】西蒙·普莱斯等著《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

材料二   中国的造纸术,最先被阿拉伯人接受并经过他们传向欧洲。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也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学会使用,然后经过他们传入欧洲。阿拉伯的医学科学,主要来源于希腊医学,一部分则来源于波斯医学,他们很早就把格林医学著作的绝大部分译成阿拉伯文。又如,印度人在古代就发明了表达数字的符号——123……9和定位计数的进位法。在45世纪,有了“(”的符号,这种数字和进位法被阿拉伯人学会,并于10世纪下半叶传向西方。阿拉伯人精通“数”的计算与使用,以至后人错把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与中国汉朝交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早期文明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人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
2022-09-2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初“海内既一,于是内而各卫,外而行省,皆立屯田。以资军晌。……由是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耕之地矣”。元政府先后在中央和地方设"劝农司”“司农司”“大司农司”等机构。至元二十五年,”除大司农,领入道劝农营田司事,按行郡,兴利除弊,绩用大著”,同年,“募民能耕江南旷土及公田者,免其差役三年,其输租免三分之一”。至元二十六年.渐东、福建、湖广等地设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至元二十八年,设立都水监和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为务”……福建荔枝"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水浮陆转,贩鬻南北……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莫不爱好”。

——摘编自谢天祯《论元代农业生产的发展》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元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2022-09-27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2年工人阶级尽管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但改革后却一无所获。严酷的事实使他们认识到;要争取自身的权利,必须进行独立的斗争。因此,在1832年后不久,英国工人阶级就掀起了一场独立的争取议会改革运动——宪章运动。宪章运动尽管失败,但它对英国以后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资产阶级激进派本来对保守的1832年改革也不尽满意,直到宪章运动浪潮平息下去后,激进派才开始提出进一步改革选举制度的要求。进入60年代,工人阶级的政治积极性重新高涨,这给议会改革事业带来新的转机。从1861年起,各地工会组织不断提出选举制度改革问题。1864年,在伦敦成立了第一国际。第一国际积极支持英国工人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在马克思及第一国际的支持下,在“全国改革联盟”的领导下,争取议会改革的运动蓬勃展开,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接连不断。当时执政的是刚上台不久的保守党内阁,首相是德比,但财政大臣本杰明·狄斯累利在内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他深深感到改革势在必行,如果强行压制必然引起社会动乱。他还知道,由于保守党一向反对改革,在人民群众中威信不高,在当时的下院中又不占多数,要维护保守党的执政地位,必须顺应民意,扮演改革派以笼络人心。于是,他于1867318日向下院提出改革法案。7月,法案经过部分修改后获得通过。

材料二   第二次议会改革基本消灭了“衰败选区,使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阶级都获得了选举权,英国在议会君主制民主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广大城市下层工人和全部农业工人仍未获得选举权。那时英国人口大约2500万,选民还占不到110,即使在成年居民中,选民也仅占17左右。城市选区和农村选区的选民资格仍存在差别,前者明显宽于后者。议席的分配仍然不够合理,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的议原城市议席多于农村地区。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概括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欧在这个时期发生了新宗教信仰的传播。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使西欧的大部分居民由后古典时代初期的多神教信仰转向基督教信仰,尽管也出现了对巫术和超自然神灵的崇拜与对基督教的狂热信仰混杂并存的状态。

最后,中世纪西欧还参与到正在形成的国际共同体,即亚洲、欧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之间不断扩展的相互交往的网络之中。正是从这些交往中,中世纪的欧洲人学到了许多新的技术。来自亚洲的入侵部落把新工具带入欧洲,从而刺激了欧洲农业在10世纪之后的发展。来自非洲的一些粮食作物品种使食品生产增长。地中海的贸易所造成的与阿拉伯人的交往,使欧洲人获得了其他技术,欧洲的第一座造纸工厂便是由此而来。西欧中世纪文化的形成至少也受到了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同样有力的影响。至1112世纪时,西方的学者从拜占庭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中学习了新的数学、科学和哲学知识。毫无疑问,中世纪的西方从正在形成的世界网络中所获得的要远远大于它为其所做出的贡献,同时,它也因为开始寻求新的世界角色而受到了挑战。这种相互联系的主题对于解释后古典时代西欧的发展历程非常关键。

——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西欧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特征带来的影响。
2022-09-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2课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的大规模分封制,是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的。周天子对各国诸侯来说,是为大宗。而各国诸侯虽然对其国内的卿大夫而言,亦为大宗,但对周王室来说,是为小宗。宗法血缘关系,使西周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同姓为兄弟,异姓为“甥舅”,君统与宗统相结合,加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从而使西周王朝成为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先秦卷

材料二   封建关系的基本目的是战争中的合作。领主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他的封臣和封臣们的土地;封臣的主要作用则是在领主的军队中服役。人身义务在封建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封臣必须完全忠于他的领主,必须做任何对领主可能有益的事,绝不能做可能伤害他的事。同样地,领主有义务保护他的封臣及其封士。假如他没有做到,封臣就能够反抗领主即宣布他不再是领主的封臣。然后领主宣布没收封土;封臣则认为他有全部的权利来保留封土,因为是领主自己没有履行他的义务。

那么,争端就将以战争来解决。因为封臣对领主的挑衅意味着战争,在冒险进行正式挑衅之前,通常封臣要得到其领主一些敌人的支持。领主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可能以名之为立誓效忠和臣服礼的仪式来正式确立。封臣跪在领主跟前,将其子放到领主的手间,宣誓将做一个忠实的封臣,将履行封土上的应尽义务。典礼可能以仪式性的亲吻而结束。通常领主给封臣一块土地,作为授予封士的象征。但是,这里需要我们再次铭记早期中世纪社会习惯的多样性。并非每个向领主宣誓的人都收到封土作为回报。而且,自愿臣服于一个豪强领主的关系的建立常常没有正式的仪式。

——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著《西欧中世纪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周王朝与中世纪西欧的治理体系。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王朝与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异同。
2022-09-27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2课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议会与国王这场空前猛烈的冲突,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最终以1688年光荣革命为标志,获得了胜利并确立了英国的宪政体制。通过《权利法案》,议会确立了自己在宪政中的最高权力,其含义正如笛西所说:“无论是制定还是废除法律,没有人或任何机构拥有被英国法律承认的可以践踏或超越议会制定法律的权利的权力。”。也正是在《权利法案》公布后,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含糊状态的国王的法律定位,有了明确的结论:君主必须受制于法律。

——陈晓律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   法国自从1789年大革命推翻了长达一干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之后,政体一直不稳固,先后出现了君主立宪制(17891792)、第一共和国(17921804)、第一帝国(180418141815)、波旁复辟王朝(18241830)、七月王朝(18301848)、第二共和国(18481852)、第二帝国(18521970)、第三共和国(18701940)。共和国在法国历史的长河中为时短暂,最长的共和国只存在70年,最短的仅仅只有4年,其间3次被君主立宪和2次被帝制所取代,其形式之多样,反复之频繁,斗争之激烈,可谓世界之最。

——楼均信《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久治长安》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权利法案》对英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法国民主政治体制形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成因及其影响。
(3)综合二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西方近代政治制度。
2022-09-27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2课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邦联政府在国内外缺乏威望,向各州摊派政府经费的政策难以执行,政府运作难以为继。由于邦联合国会通过的任何法律须经至少9个州批准,一些必要的法律由于个别州的阻挠而无法通过。由于邦联政府缺乏权威,英国拒不履行《巴黎条约》,而且与西班牙联手对合众国进行经济封锁。各州没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自行印制货币,造成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许多人陷入债务泥潭,民怨沸腾。而各州则各行其是,随意对其他州设置贸易壁垒,征收关税,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恶化。1786年,马萨诸塞州负债累累、陷入绝境的农民们在独立战争的退伍军人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凸显了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授予两院制的国会、一个人构成的行政首脑(总统)以及司法部门,并且明确划定了三个部门之间的权力范围。三个政府部门各司其职,相互之间既独立又合作。1787年联邦宪法除明确划定各个部门的特定权力之外,还规定政府各个部门实行不同的选举方法,其官员任期长短各不相同。除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之外,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都通过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通过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选出的选举人选举产生,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批准。而且,各政府部门的官员任期不等,众议员任期两年,总统任期四年,参议员任期六年,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终生任职。

——钱乘旦总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北美卷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邦联政府面临的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宪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对美国政治体制建设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1689年的革命我们的祖先常称为“光荣革命”。所谓“光荣”者实不是指着任何武功,或英人方面任何豪举而言;即全民族总比一极昏愚的君王为有力之说的证实亦不能僭称光荣。平心而论,英人之须借助于外国的海陆军以恢复昔日消磨于剧烈党争中的自由,无论那外军是何等样友好或何等样的受人欢迎,尚是一件可耻之事,更何云光荣。然不列颠的革命也有它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更有进者,有它而后,多时未能解决的宗教及政治纠纷竟得基于大众的同意而得到圆满的解决。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二   16601684年的24年内,议会只通过533个法案,16891702年的13年内,议会通过809个法案,平均每次会议立法62件。到乔治三世统治时期,每次会议立法数量达到254件。议会提出的议案的成功率也由威廉统治时期的12上升到安娜时期的23。议会法案的权威越来越高,法案的种类和内容扩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经济性法案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反映了时代条件的变化。许多事务一向由国王凭特权处理,现在纳入了议会法案的管理范围。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1688年革命称之为“光荣革命”的理由。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分析其的意义。
2022-09-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2课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