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04 道试题
1 .

第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二十条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第二十五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第三十七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使自治区获得了哪些自治权?

从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七条中分别看出自治区获得了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
2022-09-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
2 . 纪后的文帝改革,北魏社会政治盛衰的一大关键,也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公元490年为界,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改革侧重于“形而下”的部分,后期的改革则注重于“形而上”的部分;前者务实,后者务虚;前者重绩效者求声势。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那些最为切合实际、最有实质效益的措施与做法,都是冯太人的作为与贡献,而它们的推行与见效,则为真正归属于孝文帝主持的后阶段改革奠定了基础。也只有明确地区分了整个改革的前后阶段的不同主持人,我们对魏孝文帝在改革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改革运动中所占有的地位,才可以做出比较公允恰当的评价。……正如宋代叶适所认为的那样,拓跋宏“始迁洛邑”的举措,乃是错误的抉择,属于“根本既虚,随即崩溃”。至于迁都后所推行的那些“汉化”措施,那就更值得商榷了。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形而下”和“形而上”进行解读。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点评。
3 .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6月的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出以毛泽东为主任的筹备会常务委员会。826日,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上对《共同纲领》……定位做了区分;纲领中只说现阶段的任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都具有过渡性,这在新政协筹备会筹备阶段就确定了的。在《共同纲领》的起草过程中,毛泽东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以加求它能“照顾四面八方的利益”,能使“每一个方面都会赞成”,以成为共同的政治基础和可行的施政大纲。

——摘编自肖建平《“社会主义”与<共同纲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政协,团结各方,开启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之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并推动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载入宪法。……经过70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在政权上实现了广泛的政治联盟和社会联盟,在党派关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民主的实现方式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得益彰,人民政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的制安排。

——摘编自吕忠梅《人民政协制度的中国特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共同纲领》的性质,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政协性质的演变及“中国特色的制安排”所秉持的基本原则。
2022-09-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它的开展改变了世界面貌,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的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以及科技水平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18世纪海外市场的扩大只是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工业革命的开展,又使英国原有的制度进一步变革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要。同样,英国工业革命在向大西洋两岸的扩展进程中,也迫使这些地区进一步改变中世纪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进行必要的变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到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出现民族主义运动的成功、奴隶制和农奴制的废除,这些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扩展,也是现代世界形成的重要过程。

——摘编自吴良健等译《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早期,大部分厂商都是小型的,至多是中型的,随着厂商的发展以及对资本需要的增加,开始了合并。19世纪大部分国家所颁布的有限责任法促进了这种合并,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19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技术的形成,主要是科学理论的指导、实验室里的精密试验而形成的。新技术催生了众多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炼钢、化工等,不再局限于工业化早期的“轻纺时代”。而且,新技术的生产运用在欧美国家遍地开花,与工业化早期技术的传播明显不同。

——摘编自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适合工业化开展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并指出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民族主义运动”成功的两个国家。
(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化过程中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并归纳“新阶段”工业革命的特点。
2022-09-2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伴随着大国之间的博弈,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几番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下的世界



美国1959年在北约成员国土耳其部署的中程导弹射程

苏联1962年在社会主义国家古巴部署的中程导弹射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美苏关系面临新的前景,战时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美国间的联盟基础发生了严重动摇。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取代了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美国的全球扩张态势和苏联力图巩固与扩大自己的安全带企图,使雅尔塔体系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具有合作与缓和的气氛。

——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19451995)》

材料三   在华约解体的情况下,为了削弱欧盟的影响,将欧洲牢牢拉住,美国不仅没有削弱北约的军事功能,反而加强对北约的领导,并把俄罗斯作为新的潜在对手,竭力推行北约东扩战略。两极格局瓦解后,中东欧地区的矛盾,如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给北约东扩提供了时机。对中东欧国家而言,加入北约似乎就是获得了保护伞。北约东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自1999年先后五次东扩,将战线向东推进了1000多公里,直抵俄乌边境。

——摘编自李勇慧《俄乌冲突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等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国际政治格局,并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格局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三,说明美国推行北约东扩战略的目的,并概述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船钞,又称“吨税”。是近代海关税收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即在各通商口岸对往来船舶体积大小所征的税。通过整理历年船钞和税收总额的统计数据,可得出下表

近代海关船钞收入变化(部分)
年份船钞税收总额占比(%)
186429479978722573.74
1885298909144727662.07
1894479635225236052.13
19101329024355718793.74
19121371614399506123.43
19131534878439698533.49
19141491949389175253.83
19151194959367477063.25
19161122891377643112.97
1917994221381894292.6
1918863623363450452.38
19191443891460091603.14
19201791744498198853.6
19211844369590071293.1
19222332865593591943.93
19242687555695951313.86
19262898610804359623.6
19272748776687818764
19282965928823325263.6

——据伍伶飞《船钞的收与支——近代关税史的一个侧面》

材料二   臣衙门前因设立同文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于同治元年七月间奏明南北洋各海口外国所纳船钞项下的提三成,由各海关按三个月一结奏报之期,批解臣街门交纳,以资应用。嗣于同治五年间奏设天文、算学馆,六年十一月开馆,所需经货银两遵照奏章,亦于三成船钞项下动支。

——据总理衙门《光绪朝朱批奏折》

材料三   光绪六年分三成船钞支出款项及所占比例表

名目款额比例
同文馆教习薪水、米折等1085.0400.021
同文馆学生开支7266.0S00.140
同丈馆人员桌饭银9246.6460.178
同文馆教学开支1350.4400.026
间文馆杂支982.0000.019
总理衙门各项开支8481.3600.163
神机营开支17500.0000.337
步军统领衙门开支3000.0000.058
善事3000.0000.058

注:神机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为整顿京师武备而新设立的一支使用析式装备的满人武装。

——据任智勇《三成船钞与问文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海关船钞收入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出与船钞相关的历史结论并说明理由。
2022-09-2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退伍军人丹尼尔·谢斯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于1786年在马萨诸塞州爆发了。此次起义爆发的主要因素包括独立战争后国内经济萧条、硬通货短缺引发的银根紧缩以及州政大府为了偿还战时债务而大幅度提高税赋。由于没有自己的军队,邦联合国会面对农民起义时手足无措。马萨诸塞州只好依靠民兵来镇压起义,然而,很多民兵同情参加起义的农民,不愿相互残杀。结果州政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把起义镇压下去。谢斯起义让当时的很多有识之士深刻意识到,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美利坚合众国将无法维护国内稳定或者抵御外来威胁,更不可能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

——摘编自谢韬《联邦制的利与弊》

材料二   有一个令人羡慕的事实实际上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我不知道是否有一个欧洲小国,其不同地区间的同质性高于面积相当于大半个欧洲的羊国。从缅因州到佐治亚州,相距约1600千米,但两者间的文明差异却小于诺曼底和布列塔尼间的这种差异。因此,位于一个辽阔地区的两端的缅因和佐治亚,却比仅有一溪之隔的诺曼底布列塔尼极其自然地容易结成联邦。因国家的地理位置而来的优越性,又增加了居民的风气与习惯为美国的立法者提供的这种容易性。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联邦制建立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制建立的有利因素。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法币政策废除了银本位制,推行信用纸币,这是一大进步。而且法币的实行也为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客观上有利于充分发挥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因此,法币政策下的纸币流通制度是符合货币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要求的,是我国货币制度上的一个进步。

——陈新余《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述评》


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政策实施的意义。
(1) ;
(2)使纸币发行权、货币铸造权大体被统一于中央政府,整顿了我国货币流通环境和秩序。
2022-09-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5货币与赋税制度-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全国大部分省宣布成立军政府,湖北军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对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进行了规定,勾勒出议会民主制的雏型,从制度上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选举制度的基础。南方独立各省的代表组成的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是具有国会性质的机关,其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参议院议员及大总统选举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南京临时参议院,进行第一届临时大总统的选举。之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民主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规定。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一整套包括国会议员选举制度、省议会议员选举制度及大总统选举制度在内的选举制度,进行了民国初年的第一次国会选举、省议会议员选举及大总统选举。在北京临时参议院时期,又相继制定了《国会组织法》参议院议负选举法》众议院议员选举法》《大总统选举法》,这些法律的形成确立了民国初年的选举制度。

——摘编自唐可迈《民国初期选举制度评价》

材料二   1937年、1941年、1945年大部分抗日根据地所辖的乡、县、边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选举,选举产生了边区各级参议会和各级政府。选举实行“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原则,规定“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说,抗日根据地的选举是真正具有“普遍而平等精神”的选举。当时边区90%以上的群众是文盲,为保证选举的顺利进行,晋察冀、晋绥、晋西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均从实际出发,创造了投豆、票选、画圈、画杠等多种投票方法。此外,还表演选举话剧、出版选举报刊等,共产党员和干部则挨家挨户宣传选举的重要性,有的为了方便选民投票还背着投票箱上门。到1941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约有91%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摘编自王冬梅《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创性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得以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抗日根据地的选举活动。
10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才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却已逾百年。考诸历史,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与传播,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因素通过20世纪初的赴日留学热潮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

一方面,以外国语言文本为载体的社会主义学说要想实现在中文语境下的传播,必须首先通过翻译实现向中国语言及中文文本的转化,才能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开始其“中国化”的旅程,另一方面,译介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思想观念、成语典故等去阐释或附会西方社会主义学说。这样的译介阐释过程,体现了译介者的一种文化自觉。

——摘编自孙建昌《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与传播(19001908)》

材料二 关于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十月革命前主要表现为”以儒家思想整合相关概念”,十月革命后则是在“误读与选择中建构新的意识形态”。有学者指出:“严格地说,早期译介阶段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译介阶段仅仅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早期译介阶段相比,不仅是一个量的区别,也是一个质的区别”。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阶段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影响因素,简评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