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1895年和1913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纺机数量及投资总额的比较表(纱 锭:纺纱机上的滚筒)。


材料二   从1895年到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创办的工矿企业总计549 家,资本总额达120,369,000元,比甲午战前民族工业产生阶段的一百五十家增加三倍多, 资本总额约增长五倍。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加深侵略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得到 初步发展?答案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如同历史的发展有合力的作用那样(恩格斯称之为 “很多意志”起作用)。

——《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所说的民族工业发展是“很多意志”起作用 的观点。
2022-10-0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十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初年,河北义军进行抗金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山水寨,即靠山的入山扎寨,邻水的入水结寨。这使得女真骑兵难以进攻。保有山水寨的抗全义军一般来说都是具有相当规模的,而当时更为普遍的抗金斗争形式则是随处可见的民间自卫武装一忠义巡社。“巡社”是河北人民在金军入侵以后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地方武装,“恩、冀之间(今邢台、衡水一带),农民自制弓箭,保护一方,谓之巡社”。宋高宗建交元年(1127年),户部尚书“建言河朔之民愤于贼虐,自结逛社,请……联以什伍,而寓兵于农,使合力抗敌……乃以‘忠义巡社’为名”,同时制定了一套详尽的训练、管理制度。当时的忠义巡社不只乡村有,城镇也有:“其坊郭民户巡社,并依乡村巡社法施行,并以忠义强壮为名。”

——摘编自刘浦江《河北境内的古地道遗迹与宋辽金时代的战事》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鸦片战争之后几十年间,列强殖民侵略和西方教会恃强扩张的必然结果。虽然义和团运动失败了,但其中蕴含的中国人民反抗欺压、抵御外侮的精神,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持,也迫使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义和团是华北民间各种拳(刀)会与秘密教门的多元融混,其组织和活动形式中不可避免地掺入“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带有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因素。苦难中的民众只能从最熟悉的民俗传统和宗教信仰中寻求组织力量与精神支撑。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列强用铁路、电线等现代文明成果充当侵略中国的工具。但未把工具和运用工具的人加以明确区分是义和团的不足。

——摘编自彭淑庚《义和团运动不应被“污名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初年的忠义巡社和晚清义和团的相似之处及二者性质上的根本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必然性,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运动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服饰发展史是一部变革的历史,自夏商开始,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至中华民国,中华民族的服饰始终在交流变革冲突融合中得以发展。古代服饰变革中,影响较大而且文献记载较为翔实的主要有以下几次:一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强兵强国而引进胡服;二是北魏孝文帝为稳固中原统治而实行汉化;三是大唐时期多元吸收使服饰呈现缤纷万象;四是满清时代“首崇满洲”,强迫汉人“剃发易衣冠”。自清代末年至民国时期的中国 近代史上,服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西服东渐,国人纷纷穿上了各式西式服装;孙中山 等民主革命人士倡导了民国服饰改革,融合中西服饰创制了中山装……改良了旗袍。

——摘编自竺小恩《中国近代服饰变革与古代服饰变革之比较》

材料二   维多利亚时期在位的1837-1901年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大众文化逐渐兴起,人们的服饰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优雅华美风转向简单自然的风格。国家元首穿着素朴,中上层阶级也不追求太过华美的服饰。各个阶层更多地穿上了适合自己工作、生活的衣服。这一时期服饰需求量的加大使女装也采用男装的平面纸样制作方法, 设计更加便利;缝纫机被很多制作工厂大量投入使用,服装生产规模变大,价格变低;化学染料取代天然染料在制衣工厂大量使用,服装色彩更加鲜亮。

——摘编自李当岐《西洋服装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等人倡导民国服饰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的变化的原因。
2022-10-0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十)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商代统治者认为,上帝是商王的祖先,而商王则是上帝的嫡系子孙。这就使商王从血缘关系上找到了作为上帝合法代理人的依据,不仅上帝与祖先合而为一,而且上帝—祖先—商王也三位一体了。

史料二   周公告诫成王说:“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他主张“裕民”,所谓“裕民”,就是宽以待民。宽以待民就要“明德慎罚”。

——以上均摘编自董英哲《从神本主义到民本主义》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商相比西周的治国思想有何新变化?
2022-10-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5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史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户籍制度随郡县制在全国的推行而更加严密。汉代的《户律》有关于户口的登记、乡部负责人定户籍的办法与规定、户籍的保管、立户的原则、田宅的分割与继承等内容。秦汉户籍基本是一年一定,汉代每年八月,乡部啬夫、吏、令史要“案户籍”,民人不论男女老小原则上都要到场接受貌阅,时称“案户比民”。户籍主要登记出入关津的符、赀簿、戍卒家属廪食簿等。汉代的户籍主要是记吏民家口名年,所以在多数场合即称为“名数”“名籍”。从户籍登记的内容上看,秦汉的“八月算人”,实则在户籍的基础上,与赋役征收相关。

——摘编自杨际平《秦汉户籍管理制度研究》

史料二   两宋除主户客户之分外,出现了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如茶户、盐户、匠户等,按职业划分,还没有专门的户籍,仍属于一般主户。两宋时期地籍与户籍分离(有鱼鳞图等关于土地的册子),有“两税版籍”“丁口账簿”等作为征税派役的依据。可见宋代户籍由士族身份世袭制开始向职业身份世袭制过渡,征税功能日渐式微。元朝将民众按民族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又在此基础上根据户主职业划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灶户、儒户等。各色人户在经济上和法律上的地位是不同的。

——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中国户籍法律史研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至元朝户籍管理制度的特点。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对战争的评价,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历来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农者寡而游身众,故其国贫危。

——商鞅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

材料二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

富治者,民不发韧,甲不外暴,而威制天下。故曰,兵胜于朝廷。

——尉缭


(1)指出材料一中两种对“战”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主张有何积极意义。
2022-10-0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一考点0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C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

“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摘编自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王艮(泰州学派创始人)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中期开始衰落的年代,小作坊主和商人成为市民阶层的重要组成力量,而王艮出身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煮盐家庭,9岁就开始随父往返于山东做贩盐生意。在目睹了王朝政治腐败,许多身在宦途的仁人志士遭受迫害后,他提出了“保身论”,要求那些身在宦途的人要爱身保身,不要为封建统治者卖命,为封建统治者尽愚忠是不值得的。同时他冲破“天道”的束缚,把“道”解释为“愚夫愚妇”能知能行的日常行为,从而得出了“百姓日用即道”“满街都是圣人”的结论。李贽将王艮的思想进一步发挥为“童心说”,提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的观点。

——摘编自林子秋《简论王艮和泰州学派》


(1)根据材料一、二,简述王阳明思想和泰州学派思想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艮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西北边防危机日益严重,经济受损,茶路受阻。前任官员茶务改革失败。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在督办新疆军务的同时也整顿茶务,实行改革。左宗棠茶务改革的主要措施有:一是豁免历年积欠,消除茶商顾虑,这使许多商人改营茶叶;二是另组新柜,恢复茶销规模,左宗棠既整顿原有东西二柜,又组织了新的茶叶组织南柜;三是改“官引”为“票法”,西北地区的茶商以前靠“茶引”购买茶叶,茶商可随意领取茶引,导致偷税漏税现象普遍发生,“票法”是商民自行领票,政府再严格税制;四是鼓励茶商运销,与外商竞争。持有陕甘茶的茶商过境时,持票者只征厘金二成,其余八成陕甘补贴,解决了甘肃财政问题。通过改革,茶叶销路顺畅,使西北商品经济恢复正常,为平定新疆提供了经济基础,西北军政形势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编自陶德臣《左宗棠与西北茶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西北茶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左宗棠西北茶务改革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似一条传输纽带,将汉唐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播至西方;同时,将沿途的物产、文化、习俗和宗教带入了都城长安,影响着汉唐民族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西方国家的动植物、幻术、乐器等随着商人或各国使者积聚长安,在丝绸之路运行的两千多年间,各朝君主一直不停地寻觅波斯马,西域王国也经常奉送波斯马给中国。汉朝派遣军队在西域发展农业,将坎儿井技术和井渠技术带入西域,并发展到更远的国家,中国的印刷品技术沿着丝路传入西域地区为西方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中西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唐文化的繁荣。

——摘编自杜玉粉《汉唐宏观历史视域下的丝绸之路解析》

材料二   公元第一个一千年里,中华文化创立了华夏文化圈,文言文、儒家思想、家族与政治伦理、太学与科举制度、统一货币、土地制度与税制等在整个东亚与部分东南亚地区一体化。公元第二个一千年里,中华文化转动世界,不仅启发了西方的现代化,而且准备了东亚现代化的文化资源。在第三个一千年开始的时候迎来了伟大的复兴,并昭示了西方模式之外的世界现代化的另一种模式。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一个多元发展、相互作用的系统进程。

——摘编自周宁《探寻世界文明的中华文化资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的原因。
10 .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材料一   执政官的产生须由森都里亚大会(最有权威性的公民大会)表决。保民官和平民市政官是在平民大会上由平民选出的。几乎所有的高级官职任期都为一年,只有监察官和独裁官例外(前者任期最长为18个月,后者则仅为6个月)。公元前343年,罗马通过一项决议,一方面禁止同时担任两种官职,另一方面禁止在10年内再次担任同一官职。到公元前3世纪,又发布了未经一定间隔时间不得连续出任贵族的年度官职的禁令,同时禁止担任某一官职的人设法通过选举在下一年取得另一官职。高级长官在任职期间是不可侵犯的,但卸任后他们就成为普通公民,都要对自己任职期间所作出的侵害私人权利和滥用国家权力的行为负责。

——摘编自王晓辉《古罗马的共和政体及其制衡机制》

材料二   法国的三级会议起源于王室大会议,即国王与其直属附庸之间以权利和义务关系组成的政治组织。11世纪后,许多城市成为直接听命于国王的附庸,其代表也开始参加王室大会议,但他们的地位并没有固定下来。13世纪末~14世纪初,法国国王为支撑军队和政府的庞大开支,不断增加贡税,同时也开始向教会领地征税,因此引起了与罗马教廷的冲突。教皇公开反对法国国王,革除当时法王腓力四世的教籍。腓力四世反对教皇的斗争需要内部的有力支持,因而他于1302年自上而下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国家的财政和税收,批准国王的赋税等问题。

——摘编自陈佩雄《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共和国时期官制运作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共和国政体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召开的原因及其划时代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