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100 道试题
1 .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20世纪中国”时间轴。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
2024-02-2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表1全球因特网用户     

时间数量
1996年6000万户
2010年20亿户

表2国际直接投资额       

时间数额
1997年4000亿美元
2010年13462亿美元

表3 高、低收入国家人均GDP比较

时间比值
1990年51.3:1
2017年55:1

——据《世界现代史(下册)》、世界银行数据等整理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许多全球性挑战越来越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付。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打造遍布全球的朋友圈。中国以开放姿态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努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让各国人民一起过上好日子。2017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这次盛会探索建立新型的政党关系,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2018年6月,习近平强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1、表2所反映的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指出表3所反映的人类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哪些方案?并列举两则事例说明中国是如何践行这些方案的。
2024-02-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王朝吸取隋亡教训,经前期几位皇帝励精图治,王朝统治逐渐走向全盛。杜甫的《忆昔》诗生动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李唐王朝对少数民族秉持开明政策,吸引边地各族慕风向化,纷纷归附。唐都长安城内寓居的外国使节、商人、留学生人数众多,在波斯人开的酒肆中,常见胡姬当垆沽酒、招徕顾客的情景,极为繁华热闹。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唐初统治者在隋制基础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为唐前期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制度保证。隋朝确立的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起到了抑制门阀、选拔寒庶的作用,成为唐朝兴盛的人事保证。唐初继续施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扶植自耕农,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租庸调制,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促进了唐前期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吏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鼎盛局面的主要表现。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前期出现鼎盛局面的原因及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们热心于新的教育思想的实践,并得到一些王公贵族和开明君主的支持。在这些新的学校,他们一般以古典著作为教学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欣赏先贤们的智慧和道德风范,培养高尚的情感和坚强的毅力。他们崇拜古希腊人的健康生活,强调身心协调发展,长期被中世纪学校忽视的体育、音乐、绘画和诗歌等重新受到关注。他们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能力和兴趣来教授不同的知识,注重启发引导,减少惩戒,杜绝体罚,给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和天性发展。 他们把学校营造成和谐友爱的集体,人们常称之为“快乐之家”。这样的氛围为贵族们所仰慕,他们纷纷把子弟送到这里来。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近代法国启蒙学者关注公民教育,认为专制国家的教育只是“培养好奴隶”,不会造就出真正的人。公民教育应由民主国家设立机构来领导与管理,以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与掌控。狄德罗认为优良的自然素质绝非贵族所独有, “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屋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只因在恶劣的社会制度下,民众的子女得不到合理的教育,其中的天才被埋没。在当时法国“优秀的爱国者”和“始终正直的公民”极为稀少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卢梭要求儿童多了解祖国,他认为只有掌握包括数学、文学等科学知识,方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公民。 这些构想为推动臣民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

——摘编自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思想家关于法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构想。
2024-02-2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史学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期。延续数百年的程朱理学走向没落,经史考据之实学思潮兴起,并且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潮。士大夫对理学的批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发展。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三大家”之一,他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嬗变与转型。顾炎武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即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和认识论等方面上。 顾炎武认为“天子一位”,君主只是一个爵位,是人民“推举”而来的,没有绝对的贵胄,君主要重视人民。 在认识论上,顾炎武的学识是建立在自身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他通过自己的学识与实践正确论证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他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摘编自金海峰《浅析17-18世纪中西方史学的嬗变与转型》

材料二:对于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的社会史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用唯物史观解释中国历史,与当时国内主流史学界并不符合。社会史论战本身既是由现实问题而来,又全然表现为回到现实问题中去。由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进而展开的社会史论战,因其较为明显的非学术色彩、普遍生硬的史论综合特征等原因,短时间内难以得到主流史学界认同。 社会史论战使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联结在一起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雏形,但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尚需从历史学研究的学术层面充实加强。之后的几年里,人们更注重反思社会史论战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实史料的基础上加强社会经济史研究。研究者及其观点也发生了各种变化,经过几年的讨论、研究、调整、淘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在30年代末至40年代以后逐渐明确。

——摘编自张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史学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024-02-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时期,面对社会挑战,许多士大夫萌发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便由佛老的虚无本体之学转向以气为本体的实体之学,崇尚词赋的浮华之风转向“明经致用”的经世之学。宋儒针对“重义轻利”的思想传统,大力提倡“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不管是“庆历新政”,还是“熙宁改革”,都是在实学理论指导下进行。

———摘编自葛荣晋《论宋代实学》

材料二: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当中,毛泽东郑重发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时代呐喊,作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一系列闪耀实事求是璀璨思想光辉的精辟论断。……从1942年到1945年,毛泽东相继写下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著作,强调反对主观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及相关要求。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将革命进行到底》等重要著作,从人民战争的客观规律出发,精确研判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对解放战争不同阶段的作战方针和相关工作作出实事求是的战略安排和顶层设计,推动解放战争逐渐走向胜利。

——摘编自武文豪等《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及其新时代意蕴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实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核心要义。
2024-02-2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在抓紧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下决心发展核工业,新中中国尖端技术的研发从核科学技术研究开始起步。19525月,在周恩来主持下,中央军委领导人在研究国防建设五年计划时,开始酝酿发展特种武器问题,并征询了有关科学家的意见。大批留学海外回国的中国科学家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将科学研究方向转向核技术研究,投身到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建设中。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在原子能技术、火箭导弹、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技术等尖端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苏熹《新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战略的演变1949-1986》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围绕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主题,在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组织下,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对策性讨论。这一时期的新技术涵盖信息技术、能源材料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核技术等领域。这场讨论最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对策建议,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983年,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此后,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本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战略,国际高科技竞争的形势催生了中国“863”计划的出台。“863”计划以“军民结合,以民为主”为方针,选择七大领域,面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长期目标。“863”计划出台后,中国的高技术研发开始在国家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摘编自苏熹《新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战略的演变1949-198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大力发展尖端科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50年代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简要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4-02-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二大联考(8月)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货币体系的价值在于贵金属,而基督教世界的信仰共同体的价值在于正统、家世、遗产和知识。15世纪以前的欧洲,商品交换并不怎么用到金钱,这两者多数时候并没有发生冲突。而且,人们常常把金钱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财富——贵族的遗产、教会的圣职、王室的公职、农民的税费——这样就把金钱与传统价值观和既有的权力结构联系了起来。经院神学家们也常撰文解释如何在合理范围内让金钱与基督教信仰和谐共处。但是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事情发生了变化。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有人发了财,有人赔了钱。更重要的是,欧洲各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它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更想斗出个你死我活。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

材料二   19世纪的100年里,工业化使很多欧洲国家资产阶级的影响不断增长。从1815年到1914年,官吏、教师、金融家、律师、医生及其他专业人员在挪威人口中所占比例从6%增至22%,这些人组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社会阶级,他们最初通过各种交往形式结成社会群体,比如19世纪的阅读圈子、咖啡馆、社交俱乐部或文化组织。身为中产阶级一员意味着不仅识字,还拥有文凭,最好是高中和大学或职业资格证书都有,参加各种团体、慈善事业或社会开展的活动,有足够的收入在环境宜人的郊区买一栋别墅或一套舒适的公寓房子。赢得社会地位不是靠爵位或世袭,而是凭个人奋斗、品德高尚、生活方式和“体面”的外在表现。19世纪初,形形色色的中产阶级人士仍然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诸多方面也是政治中坚力量,但他们越发感到,必须与社会底层成员分享权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西蒙·普莱斯等《企鹅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6世纪以来,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这句话的理解。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从980年到1030年间,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制崩坏,社会无序混乱,暴乱频繁发生。为了应付早先的社会动荡及无政府状态,出现了封建时代的权力结构。此外,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不无关系。在封建时代,国王是教会权力机构在神圣的仪式上任命的,他们宣称自己是“承蒙天恩”来统治世人。强大的领主们让“封臣”尽到忠诚和军事上的义务。作为交换,封臣们将获得领主的保护,并能得到世袭的封地的使用权。封臣同意每年将有一段时间为领主作战,若领主被俘,他们还必须缴纳一笔赎金将其赎回。而领主则负责裁决封臣之间的纠纷。倘若一位国王未能履行自身义务,封臣们可以联合起来反抗他。同样,国王或领主也可以惩罚未履行自身义务的封臣。封建制度是一种强大的人从相对较弱的人那里榨取赋税或劳役的体制,而位于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是最为弱小的群体。

材料二   在封建时代的欧洲,城镇是自治的,因为那里的居民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为领主承担各种义务。当时的人认为:“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西欧的城镇居民无一是农奴。但是,城市的自治权首先必须从贵族领主那儿获得。城镇通过购买免税特许状来获取其他方面的收入。城市寡头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城市的独立,对抗急于获得更多的收入并巩固自身的政治地位的贵族和统治者。在某些情况下,国王积极与城市形成同盟,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贵族,城市也会贷款给国王,让他们发动战争对抗那些不服从国王统治的封臣或是其他统治者,如教皇。城市自由这一传统,是西欧发展史上的重要的遗产,宪政时代最终也由此产生。尽管在当时的乡村,农民与领主之间的义务依旧是最主要的社会关系,但是在城镇,集体权利通过行会和其他协会取代了这种封建义务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建制度的主要特征,并简要分析西欧封建社会产生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世纪的城市自治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4-02-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二大联考(8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是一种承认有财富差别的征税新模式。唐代两税法使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两税法使官府、农民、豪强(大地主)三方都获益,首先是政府,政府降低了运作成本,税收从个体转移到财产上,省时省力,而且增加了商业税,使税基更广泛了。其次是农民,他们可以卖掉土地,进城务工、做小生意,打工的收益远远大于种地,何乐而不为?最后是豪强(唐以后降格为大地主),他们资产雄厚,虽然要交更多的税了,但也被允许合法“兼并土地”,可以扩大规模,雇佣工人,在平均成本递减的经济规律下,大地主的利润提高了。

——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增长图

——据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上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代“征税新模式”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00—1800年中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认识。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