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历史上处于中心位置的是各种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的网络。以下是《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的部分目录:

第一章   人类的成长岁月

第二章   向食物生产的转变(距今11000—3000年前)

第三章   旧大陆的各种网络和文明(公元前3500年—公元200年)

第四章   旧大陆和美洲地区网络体系的成长(200—1000年)

第五章   不断密集化的网络(1000—1500年)

第六章   世界性网络的编织(1450—1800年)

第七章   打破旧链条,拉紧新网络(1750—1914年)

第八章   世界性网络的张力(1890年以来的世界)

根据材料,任选其中两章目录,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两章目录名称和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口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大机器生产’从客观公正的立场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进行了“批判”“发现”“重构”三个方面的工作(下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本态度具体表现
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指出,孔子不再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高不可攀的圣人,儒家学说成为九流之一,九流并美而非儒学独尊成了一个共识。
发现陈独秀说:“九流百家,无一非国粹。”周秦诸子,无一没有研究的价值。“阴阳家明历象,法家非人治’名家辨名实,墨家有兼爱、节葬、非命诸说,制器敢战之风,农家之并耕食力,此皆国粹之优于儒家孔子者也”。
重构胡适提出了一个16字的著名现代文化建设公式:“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摘编自杨宏雨《批判、发现、重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反思与审视》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信息,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信息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2-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从中国历史上对少数民族地区所实行政策的发展变化,可以梳理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如表所示)。

认识一

随着各民族的交往深入,中央王朝管辖范围逐步扩大,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认识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原王朝对民族地区管理越来越直接、具体、细密。

认识三

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增强,各民族在传承、保留一定民族特点的同时,共性越来越多。

——摘编自史金波《略论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演变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认识加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01-2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现有研究成果了解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状况,梳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探寻学术研究背后的经济规律,是历史学习的价值所在。下表所示是几位学者关于近代经济研究的基本观点。

学者研究时段主要成果
何旭艳(2000年)晚清前中期指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加大了开销,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加重了农村的负担,其政策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因此,经济政策很难执行下去,最终走向失败
李永芳(2012年)晚清末期指出西方经济的入侵、近代工商业城镇的兴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及族田的兼并买卖等因素是清末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
温锐(2016年)清末民初关注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共存发展,指出家庭小农经济与当时的商品经济已经融为一体
陈勇勤(2016民国初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压迫,但由于工业品进口的大量减少,国内工业品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同时,国内出口有所增加,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发展

——摘编自许天成《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综述》


阐述上述材料中某一学者的独立观点或多位学者的综合观点,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观点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1-1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通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谈到“窑洞对”(1945年7月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讨论执政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引者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摘编自任平《“窑洞之间”的“第二个答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中国近代现代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是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崩溃、殖民体系瓦解及在此基础上现代民族国家普遍建立,为世界体系的政治结构奠定了具有普遍性的单元形态;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结构;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由此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是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一主题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8 . 【地图中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多种信息。

阅读图,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实列表(部分)

时间历史事实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兴起与发展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历史事实,提炼一个观点,并就该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时期概况
春秋战国、秦朝人口管理实行的是调查制,秦朝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即由户主或本人主动向官府如实申报,官府核实,称为“案比”,之后登记载册
汉代每年8月份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案户比民”,汉代后期,出现大量流民,豪强隐匿人口,户籍信息严重失真
魏晋南北朝南朝用鼓励修订家谱的办法来替代户籍登记;北朝僧尼专门设僧籍,免除其一切课役
隋唐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素貌阅”,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唐基本沿用隋制
宋代宋朝时在全国重新统计人口,创造了“户牌制”,即打破原先的坊巷界限,改为以街道为基础做人户登录;为管理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设立临时户籍
明清明政府使用黄册作为正式的户籍。黄册编制程序更为严格,内容更为详尽,每十年编制一-次。清初延用黄册,后改为人丁编审。雍正年间,人丁编审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保甲制度

——整理自王威海《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提取上述材料中的历史信息,分析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与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