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7 道试题
1 . 如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与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相符合的选项是
A.a处百家争鸣、b处尊崇儒术、c处佛道冲击、d处理学出现
B.a处焚书坑儒、b处玄学兴盛、c处佛道冲击、d处批判儒学
C.a处焚书坑儒、b处尊崇儒术、c处佛道冲击、d处理学出现
D.a处焚书坑儒、b处尊崇儒术、c处佛教传入、d处理学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在唐代被传为佳话的故事在宋代却被视为反面教材,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词取代诗歌成为主流文学
C.唐代的社会风气比较保守D.儒学复兴运动在宋代的展开
2022-05-30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十)历史试题
3 . 唐代以后,佛教开始大力宣扬孝道,还专门编写了讲孝的教义,如《父母重经》宣扬应报父母养育之恩;宋代著名禅僧契嵩作《孝经》十二章,宣扬戒就是孝,持戒就是为父母修福。这反映了
A.佛教与儒家争夺在中国的正统地位B.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倾向
C.古代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趋势D.儒学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晋以后,佛教渐盛。宣扬“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灵魂不灭”的佛教,得到皇帝、士大夫的倡导、扶植、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强大的寺院经济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封建朝廷的经济收入.而且也妨碍了世俗地主的利益。公元489年左右、范缜写成了《神灭论》主张“形神相即”“形质神用”,否定“形亡神存”,指责“浮屠害政,桑门螽俗”。

——摘编自杨世秀《浅谈范缜及其<神灭论>》

材料二   宋代“材英佛壮”(以探究请法实相与自我证悟为特征)因义理过于烦琐深奥,逐步趋于式如。与之相对的“功选型佛教”(以功德思想与他力医放为基础)由于契合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并之案必有命块”的传统报应观念,再加上简单易行,颇有民众情绪,成为普通民众佛教修行的主要选择,正是名日繁多的佛事活动和功德回向的福报观念,使佛投这一信仰系统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沸寺呈现出香火鼎盛,信众云集的景象。

——摘场自陈雷(宋代佛数世俗化的向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范填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对宋朝文化的影响。
2022-05-25更新 | 82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基础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法家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D.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抨击封建专制,提倡个性,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2022-05-23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北宋时奢靡之风一度盛行,社会以浮华为荣,但仍有一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号召士人重视名节,积极修身立业。这批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是
A.追求个人修养的完善B.否定市民阶层生活方式
C.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D.迎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2022-05-22更新 | 33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

材料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墨子

材料二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匹配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A.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 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孟子:_______________        荀子:__________________        墨子: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以 a为例完成表格。
阶段遭遇直接原因
a遭到沉重打击秦朝焚书坑儒
b
c
d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022-05-21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2022届等级考综合复习4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先进文化在不断变动中总是与时代相适应,不吸收其它文化中有益的东西,融汇各种思想而得以丰富自身的理论和内容,从而呈现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同时,若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致僵化时,常有内发的修正,使文化有更新的机会。

——摘编自王京生《红旗文稿》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及唐代,皇室对三教持兼容并包政策,对佛道优崇有加。武德七年,唐高祖李渊亲临国学,宣布老先、次孔、后佛。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明令宣布老子是李唐的祖宗,以道教为国教,同时又表示“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耳。”……终隋唐两朝,对佛道的尊崇几无时而息,儒学的发展可谓在其夹缝中绝处求生。

——刘新华《隋唐三教关系与唐代儒学的兴起》

材料二   近代以降,西学涌入、社会危机深重、革命风潮高涨,传统儒家思想在面临时代未有之大变革的历史时刻,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在社会转折、文化转型的历史关头,如何回应时代之变化、西学之挑战,便成了时代向知识分子提出的迫切任务。以谭嗣同为首的志士仁人,一方面承继了信家仁学的精华,另一方面借用西方的平等、自由、博爱等近代观念,以实现儒学的自我革新为旨归,建构了一套指导政治实践的新仁学体系。谭氏之新仁学,“它要在思想上打倒不合潮流的偶像,冲决束缚人们的一切网罗”。谭嗣同的仁学凝聚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融合古今中西之作,更是近代仁人志士探寻教亡之法、启蒙之方的一个历史缩影。

——唐春玉《论谭嗣同的仁学创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唐太宗对儒佛道三教“兼容并包”的主要表现,指出唐朝时期儒学面临的困境及当时有识之士的对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谭嗣同“新仁学体系”的学术特征,并概括谭氏“新仁学”的时代价值。
2022-05-1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唐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这是唐朝统治者奉行遵道、礼佛、崇儒三教并行政策的结果。三教合一有利于推动
A.宋明理学产生B.佛教一枝独秀C.道教成为主流D.三教差异消失
2022-05-12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全国甲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