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7 道试题
1 . 理学家在继承先秦儒家“义以生利”重义轻利思想的基础上,对义利观作了一些微调。如南宋浙东学派提出了“义利并立”“以利合义”“义利双行”;其代表人物叶适认为,功利是义理的外化,义成为养利的手段。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制完善促使读书人追求功名
B.士族衰落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佛教道教盛行冲击儒家正统地位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儒学的演进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求自身的长足发展,儒学迄今已兴起三次较大的复兴运动。第一次复兴在汉代,确立了儒学作为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官方哲学的地位。第二次复兴在宋代,这次儒学复兴运动既消解了佛学对儒学的威胁,亦消解了由于唐末五代的道德沦丧所造成的文化意义危机,重新确立了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正统地位。第三次复兴在二十世纪初,这次儒学复兴运动一定程度地消解了西学对儒学的威胁,某种程度上确立了儒学的普世价值。

——蒋国保《儒学三次复兴的当代启示》

材料二汉继绝学,既是汉承天命的有力佐证,也是汉代儒学的自我定位。此后的儒学史叙事中,这一模式反复出现,典型的如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南宋理学对佛、道的回应等。在这种“绝学——复兴”的古典道统式叙事中,儒学彰明了自身独立于古代王朝兴废的内在价值——自秦至清,虽然王朝权力可以如秦时那样对儒学传承造成一时的破坏,但作为关乎天道的传承之学,灭儒便等于不能“得道”,不能“得道”便不获天命,不能长久。

——李梅《古今中西视域中的“儒学复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三次复兴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三次儒学复兴运动的共同特点。
2022-07-1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明理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由于朱熹的崇高地位,他的思想成了宋以后中国后期社会的主流意识,理性主义成了中国文化的基干……使中国文化呈现理性、现实、乐观、不迷狂、不暴戾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树立良好的心态达观地面对当下,理性地处理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积极影响。

——张学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

材料三   近代工业分工及劳资矛盾带来的“异化”现象使人与世界的关系陷于全面的紧张与冲突,科技主义对自然的无限度征夺破坏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和谐,而当代存在主义“他人即地狱”的说法,又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过于阴暗与狭窄;这一切都给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笼罩了浓重的阴影。而宋明理学人格美育思想所崇尚的“浑然与天为一”的宇宙境界、“性帅天地”的宇宙意识、“民胞物与”的宇宙情怀,有助于当代人类保持更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

——潘立勇《宋明理学的人格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程朱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三,概括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022-07-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初设立了专为皇帝讲儒家经传的讲席——经筵,自太学士、翰林侍讲学士至崇政殿说书,皆充任讲官,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亲往曲阜,谒孔子庙,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改为“至圣文宣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作《崇儒术论》,阐明崇奉儒学的国策。宋真宗还诏令邢昺、杜镐、孙爽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义疏,使儒经注疏再一次官方化。程颢、程颐、司马光等以继往开来的儒者自任,放弃了以往恪守先儒之说的传统,以传统儒学的理论作为基本的框架,以是否有益于纲常名教作为价值尺度和取舍标准,对佛教、道教的思辨哲学进行研究,大量吸取其理论思维的成果,创立了新儒学的思想体系——“理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宋元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1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北宋教育家胡瑗(993-1059)提出了“分斋”教学模式,即在书院里分别设立“经义”和“治事”两斋进行教学。“经义”斋教授弟子儒学经典,“治事”斋讲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实用知识。这一教育实践折射出(     
A.北宋出现严重统治危机B.时代需要推动教育革新
C.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科举制度催生向学风尚
6 . 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对其文字进行解释,称为“注”。“注”到唐代又难以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学者对“注”的解释,称为“疏”。他们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但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从而使儒学陷入危机之中。这说明儒学(     
A.正统地位开始出现动摇B.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
C.自我革新的内在诉求D.与时代发展潮流相违背
7 . 据《魏书·裴植传》记载,原仕南齐的北魏官员裴植出身世家望族,父母双亲尚在人世,却与父母兄弟家产有别,同居而分炊,同朝官员多以此讥笑于他。据此可知
A.江南地区财产私有观念更强B.宗法制度开始崩溃
C.儒家思想影响人们价值判断D.门阀政治逐渐衰落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材料二   李贽提出“无私则无心”,信奉李贽之学的冯梦龙,在“三言”中把社会上一切过分的贪欲的行为都当成自己批判的对象,但又未回到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老路上,认为人们的私欲,只要不损人不贪心不欺诈,实在就有该满足的必要。后来的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提出“以欲为本”的理欲观,一方面肯定人欲的合理成分,一方面强调“理重于欲”,反对认欲为理。

——摘编自温孟孚《理学的发展与“三言”中的人欲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为重振儒学宋代理学家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人欲观,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认识。
9 . 韩愈在《原道》中说:“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由此可知,韩愈对“道”的解释意在(       
A.复兴儒学B.推动佛教本土化C.宣扬民本D.阐明天理的内涵
2022-06-2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牟,登封等六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2022-06-08更新 | 6362次组卷 | 58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广东历史高考真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