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6 道试题
1 . 对于平面向量,定义“变换”: ,其中表示中较大的一个数,表示中较小的一个数.若,则.记.
(1)若,求
(2)已知,将经过变换后,最小,求的最小值;
(3)证明:对任意,经过若干次变换后,必存在,使得.
7日内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 数学
2 . 正多面体是指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多边形,并且各个多面角都是全等的多面角,又称为柏拉图多面体,因为柏拉图及其追随者对它们所作的研究而得名.自然界中有许多的柏拉图多面体,如甲烷、金刚石分子结构模型都是正四面体,氯化钠的分子结构模型是正六面体,萤石的结晶体有时是正八面体,硫化体的结晶体有时会接近正十二面体的形状……柏拉图多面体满足性质:(其中VFE分别表示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

(1)正十二面体共有几条棱,几个顶点?
(2)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点为正方体六个面的中心,假设几何体的体积为,正方体的体积为,求的值;
(3)判断柏拉图多面体有多少种?并说明理由.
7日内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3 . (1)已知函数,证明:
(2)已知函数,定义:若存在,使得曲线在点与点处有相同的切线,则称切线为“自公切线”.
①证明:当时,曲线不存在“自公切线”;
②讨论曲线的“自公切线”的条数.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4 . 泊松分布是一种重要的离散型分布,用于描述稀有事件的发生情况.如果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且其中,则称服从泊松分布,记作.
(1)设,且,求
(2)已知当时,可以用泊松分布近似二项分布,即对于,当不太大时,有.
(ⅰ)已知甲地区共有100000户居民,每户居民每天有0.00010的概率需要一名水电工.试估计某天需要至少2名水电工的概率;
(ⅱ)在(ⅰ)的基础上,已知乙地区共有200000户居民,每户居民每天有0.00004的概率需要一名水电工.试估计某天两个地区一起至少需要3名水电工的概率.
7日内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高考考前数学测试卷
5 . 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对任意的相邻三项,都满足,则称该数列为“对数性凸数列”,若对任意的相邻三项,都满足则称该数列为“凸数列”.
(1)已知正项数列是一个“凸数列”,且,(其中为自然常数,),证明:数列是一个“对数性凸数列”,且有
(2)若关于的函数有三个零点,其中.证明:数列是一个“对数性凸数列”:
(3)设正项数列是一个“对数性凸数列”,求证: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一卷模拟数学试题
6 . 设AB是双曲线H上的两点.直线l与双曲线H的交点为PQ两点.
(1)若双曲线H的离心率是,且点在双曲线H上,求双曲线H的方程;
(2)设AB分别是双曲线H的左、右顶点,直线l平行于y轴.求直线APBQ斜率的乘积,并求直线APBQ的交点M的轨迹方程;
(3)设双曲线H,其中,点M是抛物线C上不同于点AB的动点,且直线MA与双曲线H相交于另一点P,直线MB与双曲线H相交于另一点Q,问:直线PQ是否恒过某一定点?若是,求该定点的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数学试题
7 . 函数是我们最熟悉的函数之一,它是奇函数,且y轴和直线是它的渐近线,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存在图象,其图象实质是圆锥曲线中的双曲线.

(1)函数的图象不仅是中心对称图形,而且还是轴对称图形,求其对称轴l的方程;
(2)若保持原点不动,长度单位不变,只改变坐标轴的方向的坐标系的变换,叫坐标系的旋转,简称转轴.
(i)请采用适当的变换方法,求函数变换后所对应的双曲线标准方程;
(ii)已知函数图象上任一点到平面内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定值,以线段为直径的圆与的图象一个交点为,求的面积.
8 . 帕德近似是利用分式有理函数逼近任意函数的一种方法,定义分式函数阶帕德逼近,其分子是m次多项式,分母是n次多项式,且满足,…,时,处的帕德逼近.
(1)求函数处的阶帕德逼近
(2)已知函数
①讨论的单调性;
②若有3个不同零点,证明:
7日内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9 . 已知数列是斐波那契数列,其数值为:.这一数列以如下递推的方法定义:.数列对于确定的正整数,若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立,则称数列为“阶可分拆数列”.
(1)已知数列满足.判断是否对,总存在确定的正整数,使得数列为“阶可分拆数列”,并说明理由.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
(i)若数列为“阶可分拆数列”,求出符合条件的实数的值;
(ii)在(i)问的前提下,若数列满足,其前项和为.证明:当时,成立.
7日内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肥城市高考仿真模拟(一)数学试题
10 . 函数有三个不同极值点,且.则(       
A.B.
C.的最大值为3D.的最大值为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