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早先人们常常使用水力发电,水力发电是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的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随着科技的发展,风力发电逐渐兴起。据估算,全世界可利用的风能为 200 亿千瓦(K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 10 倍。全球风电行业未来几年是一个发展较好的时期:欧洲风电行业框架立法以及欧洲对 2020 年风电行业的明确目标,能够确保行业的稳定性;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模发展速度仍然较快;中国风电市场继续保持强势。当然,也有类似英国取消风电优惠一类政策的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2月8日《全球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材料二:

我国风电行业成长迅速。2010年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此后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逐渐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据统计,2016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已达到168.73GW,占全球比重高达34.48%.具体变化情况如下图。

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变化

[注]①1Gw=1000kw。②YOY,增长率,是指当期的数据较去年同期变动多少。

(资料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年中国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三: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它不同于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风力发电比火力发电拥有更多的优点,比如:清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

(摘自《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

材料四:

由于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中国风电稳步发展。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倾向数据看,2016年新增装机将向河南、山东、湖南等中东部、南部等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截至 2016 年底,随着第七批风电能源补贴目录项目的申报,补贴将逐步解决,补贴时效也将提速。2016 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风电标杆电价逐步下调,风电已经实现平价,平价的意义在于,风电在无补贴的情况下具备与火力发电直接竞争的能力,行业的存续不依赖政策的波动及补贴的缓急,并且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获得永续的生命力。在政府的引导下,风电项目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风电项目的开发,比如有一种分散式风电,不用像大规模风电场一样新建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体量小、投资少,就成为民营资本投资风电项目的首选。如今,民营企业的发展超过人们的预期,如天润、新天绿色等。

(摘自东吴证券公司《2017年风电行业深度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风电行业的利好信息来自欧洲风电行业的框架立法、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模发展速度较快和英国取消风电优惠等。
B.根据材料二中各个年度的累计装机容量、累计装机增长率,我们能够了解我国风电行业成长迅速的情况。
C.较之于2015~2016年,起初的2006~2007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增加的数量减少,增长速度放缓。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年度的逐渐推移,中国风电累计装机每年增长,累计装机增长率也逐年提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政府在风电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稀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稀喜是“凡鸟”。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B.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C.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徒为上郡太守。后广为边郡太守,徒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前来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按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幕,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晚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B.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C.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D.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家子:汉时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
B.骑郎将:也称郎中骑将,西汉置,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
C.典属国:典,仪式;“典属国”即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秩二千石。
D.转:迁官转任。与“迁”“调”“徙”一样都有“调动官职”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擅长骑射,屡立战功。因家传射技非凡,他既能在萧关与匈奴的对战中杀敌众多,也能在追敌时精准射杀。
B.李广恃才自负,不顾安危。因相信自己才气无双,骁勇能战,他多次与匈奴作战,引发他人对其生命安全的担忧。
C.李广智勇双全,处乱不惊。面对匈奴数千骑兵,他大胆冷静地命令士卒下马解鞍,制造诱敌假象,成功吓退敌兵。
D.李广随机应变,巧妙脱身。虽被胡骑捉拿,却以假死迷惑敌人,使其放松警惕,而他伺机而动,抢得胡马迅速逃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姜秀才游苏州

欧阳修

忆从太学诸生列,我尚弱龄君秀发。

同时并荐几存亡,一梦十年如倏忽。

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

山花撩乱鸟绵蛮,更尽一樽明日别。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姜秀才在太学求学时正值青春年少,说明两人相识已久,情义颇深。
B.三、四句写两人十来年的经历,感慨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表现出诗人虚无的人生观。
C.第七句借景抒情,通过与山花鸟鸣缭乱人心来抒写自己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D.尾句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寄情于酒,体现依依惜别之情。
2.本诗的五,六句意蕴丰富,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畿辅。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并论副使沈应乾,游击李信、周冕罪。帝为黜应乾,下信、冕狱,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工部执奏,不从。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拱罢,起故官。旋以私议张居正逐拱非是,出为陕西使。再迁山东左布政使。被劾,降辽东苑马寺卿兼海道兵备,加山东按察使。

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十九年春,成梁用参将郭梦徵策,使副将李宁袭板升于镇夷堡,获老弱二百八十余级。师旋,为别部所遮,宁先走,将士数千人失亡大半,成梁饰功邀叙。杰具奏草,直言其故,要总督蹇达共奏。达匿其草,自为奏论功。巡按御史胡克俭驰疏劾宁,词连成梁,亦诋杰。兵部置宁罪不议。克俭大愤,尽发成梁、达,追数成梁前数年冒功状,及达置杰会稿功罪疏不奏。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

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移疾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B.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C.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D.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C.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意义相同的词还有“移病”“抱疾”。
D.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而“赠谥”是指古代帝王、官员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相应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人受到律法的严惩。
C.郝杰屡有谏言,但常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不应该的,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D.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
(2)师旋,为别部所遮,宁先走,将士数千人失亡大半,成梁饰功邀叙。
2019-04-3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释】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粱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曹郎。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诗人曾自注:“捡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以自嘲的口吻开头,说只能为口腹生计而奔忙。“荒唐”二字是对过去的自嘲与否定,又含有几分牢骚。
B.颈联用典自况。“为口”而至此,可以说是人生的大不幸了,诗人在扫兴的“员外置”前加了一个“不妨”,在倒霉的“水曹郎”前加了一个“例作”,是夸张愤怼之语。
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D.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却深刻地揭示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颔联“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7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五叔春荆

郑振铎

祖母生了好几个男孩子,父亲最大,五叔春荆最小。

当五叔夭死时,我还不到七岁。到了现在,自然已记不得他是如何的一个样子了。可不知怎的,这位不大认识的叔父,却时时系住了我的心,成为我心中最忆念的人。

这个忆念,祖母至今还时常叹息着把我挑动。她每每微叹着说,五叔是你几个叔父中最听话的,三叔常常挨打,二叔更不用说,只有他,从小起,便不曾给她打过骂过。五叔读书又用功,常常几个哥哥都出去玩了,他还独坐在书房里看书,一定要等到天黑了,方才肯放下书本。也写得一手好楷书,那些字,个个工整异常,他记账也是这个样子的,慢慢的一笔笔的写下来,从没有写过一个潦草的字,也没有做过一件潦草的事。那个时候,家里的杂事,没人管,要不是五叔在家,她真是对付不了。二叔有时还打丫头,三叔也偶有生气的时候,只有五叔从没有对丫头、对老妈子、对当差的说过一句粗重的话,他对他们都是一副笑笑的脸儿。在他死时,家里哪一个人不伤心,连小丫头也落泪了。唉,你这样好的五叔,可惜死得太早!每当回忆起伤心的情景,祖母总是默默的不言一会儿,沉着脸,似乎心里很凄楚。

每到夜晚,祖母便在烟铺上坐着,慢慢的烧着烟,嗤、嗤、嗤的吸着。她是最喜欢我在这时陪伴着她的。在烟兴半酣时,她有了一点感触,又对我说起五叔的事来。

祖母道:“唉,你不晓得你五叔当初怎样的疼爱你!他常常把你抱着,在天井里打圈子,他抱得又稳又有姿势。你那时也很喜欢他呢,见了你五叔走来,便从奶娘的身上伸出一双小小的又肥又白的手来,叫道‘五叔,抱,抱!’,你五叔便接了你过来抱着。你在他怀抱里从不曾哭过。我们都说他比奶娘还会哄孩子呢。像你二叔,他未抱你上手,你便先哭起来了。全家都说,你和你五叔缘分特别的好。有一年,你出天花,你五叔真是着急,书也无心念了,天天拜菩萨,请医生,取药,就是煎药,也亲自动手。你现在都不记得了罢?”

真的,我如今是再也回想不起五叔的面貌和态度了,然而祖母屡次的叙述,却使我依稀认识了一位温厚仁爱的叔父。

祖母曾把五叔病死的原因,很详细的告诉过我们,而且不止告诉过一次。她凄楚地述说着,我们也黯然的静听着。夜间悄悄无声,如豆的烟灯,在床上放着微光。

那一年,祖母回故乡,五叔跟随着。她在家里住了几个月。恰好祖姨新死了丈夫,心里郁郁不快。祖母怕她生出病来,便劝她搬到我们家里来同住。她踌躇了几时,便同意了。她把房子和重笨的器具卖掉,然而随身带着的还有好几十只皮箱。这样多的行李,当然不能由旱路走。五叔便专雇了一只闽船,护送着祖姨从水路走。祖母则由五老爹伴随着从旱路走。哪想到,那条船途中触了礁。祖姨只得带了些重要的细软,和五叔上了舢板。不想岸边沙滩上水很浅,舢板靠不上岸。五叔便把长衫卷了起来,脱了鞋袜,负着祖姨,在水中走上了岸。

五叔身体本来很细弱,自涉水上岸之后,便觉得不大舒服,时时在夜间发热,但他怕祖母担心,一句话也不敢说。病一天天的加重,以至于卧床不能起。祖母忙请医生给他诊看,这病已是一个不治的症候了。临死时,他除了说自己辜负了养育的深恩而不能报,劝祖母不要为他悲愁,一句别的吩咐也没有。他平安而镇定的死去。在五叔安静的躺在床上、微微的断了最后的一口呼吸时,祖母的心碎了!她整整地哭了好几天。到了一年两年后,想起来还是哭。到了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还是常说:“唉,你五叔,可惜死得太早!”

前几年,我和三叔归到故乡扫墓,我们立在阴沉沉的松柏林下,面前是一个圆形墓,墓石上的字,已为风雨所磨损,但还依稀的认得出是“亡儿春荆之墓”几个大字。我黯然的站在那里,山中无比的寂静,乌鸦呀呀的由这株树飞到那株树上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三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先写二叔、三叔的不好,再写五叔的好,初步呈现了五叔的形象。
B.文中先后两次写到祖母说五叔“可惜死得太早”,表现了祖母对五叔的怀念,也流露出祖母对五叔早逝的伤感。
C.五叔夭死,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怕祖母担心而延误了治疗,当然也有体质较弱、涉水受寒以及操劳过度等因素。
D.小说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叙述舒缓,语言平实,有助于刻画五叔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的形象。
2.从文中看,五叔的“温厚仁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铁虎,不知何许人也,梁世南渡。语音伧重,膂力过人,便马槊,事梁河东王萧誉,以勇敢闻,誉板为府中兵参军。誉为广州刺史,以铁虎为兴宁令。誉迁湘州,又为临蒸令。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及王僧辩讨誉,于阵获铁虎,僧辩命之,铁虎呼曰:“侯景未灭,奈何杀壮士!”僧辩奇其言,乃宥之,还其麾下。及侯景西上,铁虎从僧辩克任约,获宋子仙,每战皆有功。元帝承制授仁威将军、潼州刺史,沌阳县子,邑三百户。又从僧辩克定京邑,降谢答仁,平陆纳于湘州。承圣二年,以前后战功,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五百户。仍为散骑常侍,领信义太守,将军如故。高祖诛僧辩,铁虎率所部降,因复其本职。徐嗣徽引齐寇渡江,铁虎于板桥浦破其水军,尽获甲仗船舸。又攻历阳,袭齐寇步营,并皆克捷。嗣徽平,绍泰二年,迁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寻随周文育于南江拒萧勃,恒为前军。文育又命铁虎偏军,于苦竹滩袭勃前军欧阳頠。又随文育西征王琳,于沌口败绩,铁虎与文育、侯安都并为琳所擒。琳引见诸将,与之语,唯铁虎辞气不屈,故琳尽宥文育之徒,独铁虎见害,时年四十九。高祖闻之,下曰:“天地之宝,所贵曰生,形魄之徒,所重唯命。至如捐生立节,效命酬恩,追远怀昔,信宜加等。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潼州刺史、领信义太守沌阳县开国侯铁虎,器局沈厚,风力勇壮,北讨南征,竭忠尽力。推锋江夏,致陷凶徒,神气弥雄,肆言无挠。岂直温序见害,方其理须,庞德临危,犹能瞋目。忠贞如此,恻怆兼深,可赠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加封一千户,并给鼓吹一部,侯如故。”子瑜嗣。

(选自《陈书·周铁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
B.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
C.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
D.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烹文中指古代一种酷刑,是将犯人投入装有沸水、热油的大镬、大鼎中煮或炸以处死的刑罚。
B.封是指在我国古代,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者称号等等给予亲属或者臣僚的一种赏赐。
C.诏是指天子下达臣属的一种命令文体,始于西周,终于清朝。有即位诏、表诏、密诏、口诏等。
D.侍中是我国古代的职官名,南朝宋文帝以侍中掌机要,梁和陈相沿,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铁虎勇气可嘉,胆量过人。他体力过人,熟习骑马用槊;在梁朝时,他就渡江来到南方,为梁朝河东王萧誉效力,以勇气、胆量而闻名天下。
B.周铁虎能征善战,功绩卓著。侯景西上时,他随王僧辩打败了任约,活捉了宋子仙,每战都有功后又随之在苦竹滩攻袭萧勃的前军欧阳頠。
C.周铁虎刚正磊落,不屈不挠。被王僧辩活捉,他的大义凛然得到王僧辩的赏识;后被王琳擒获因言词不惧不挠,其他人被饶恕,只他被害。
D.周铁虎深受赞赏,泽及子孙。去世后,高祖对他赞誉有加,特别追赠他为侍中、护军将军、青冀州刺史,侯位照旧等;儿子周瑜继承其爵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徐嗣徽引齐寇渡江,铁虎于板桥浦破其水军,尽获甲仗船舸。
(2)至如捐生立节,效命酬恩,追远怀昔,信宜加等。
2019-03-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与友人夏十二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尽”“迥”“开”的渺远辽阔之景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B.颔联“山衔好月来”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这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C.颈联写在楼上休息、喝酒有如在云间、在天上一样,用自己恍若神仙的感受衬托岳阳楼的高耸。
D.本诗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角度形容岳阳楼之高,自然浑成。
2.“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019-03-13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雪山哨卡上的小草

谢志强

战士李春林已在斯姆哈纳边防哨所驻守第三个春天了。这个海拔3900米的“西陲第一哨”,位在东经73度56分55秒,建在雪线以上,终年白雪皑皑。驻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株草。

李春林唯有靠记忆中的绿色来抵消哨卡无边的白。“立春”过后就是“雨水”,随后是“惊蛰”,接着是“春分”,他想象那记忆中的树和草正洇出绿意。“清明”,他在梦里去了爷爷的坟头,整个坟墓顿时绿了,似乎爷爷咳嗽了一声,醒了。第二天,他终于憋不住了,来到指导员杨亲锁面前,一肚子话,却噎着那样,张不出口。

指导员说:“小李,有啥事?你说。”

李春林像姑娘一样羞得脸泛红,说:“指导员,我想请个假。”

指导员说:“请假?啥急事?”

他说:“下山。”

指导员说:“下山有啥事?”

他又咬咬嘴唇,不知怎地,眼睛盈满了泪花。他抹掉泪花,说:“指导员,我爹给我起的名字是春天的树林,我上山有三年了,连一根草也没见过,快到谷雨了,我想下山看看发芽的小草。”

指导员立刻想起了什么,一拍脑袋,说:“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想呢,你稍等。”不一会,指导员牵来一匹马,冲着营房里的李春林唤。

李春林应声出来,眼睛像阳光照耀着雪峰,又一次愣了,一脸傻样,嘴就裂出了笑。

指导员抚抚马鬃,指着马背上的干粮和草料说:“你下山吧,代表我们去看看山下发芽的小草。”

李春林接过缰绳,行了个标标准准的军礼跃身上马。马儿踏着雪奔去,一路白雪飞溅。

太阳当空悬着,他渐渐闻到了草的气息,淡,却清新,不一会儿,一棵白杨树闯入了他的视野,他策马前去。到了树前,迫不及待地跳下马,然后,扑上去,紧紧搂住挺立的大白杨,像个受了莫大委屈的孩子,嚎啕大哭。

恰巧有赶着驴车的老人路过,近前来问:“解放军你遇到啥麻烦了?要我帮帮你吗?”

李春林止住了哭,说自己的名字是春天的树林他终于接近了树,就像亲兄弟相逢。

他说:“现在,我太高兴了。”

老人还是疑惑,手在空中一划,说:“那边,树多得很嘛,到处都是你的兄弟嘛。”

李春林笑了,指指遥远的雪山,还竖起了三个指头说:“我在那上边当了三年兵,一点点绿色也没见过。”

老人乐了,说:“哦,你就是在高高雪山守护我们这低低的绿地呀,你到我的葡萄园去吧,那里也有发芽的小草呢。”

李春林牵着马,像久渴见到泉水一样,一会儿趴到路边的草丛中,把脸埋进去;一会儿蹲到草丛中,抓一把嫩绿的草,塞进挎包里。

老人任凭马慢悠悠地走,驴还趁机在路旁叼一撮草,边嚼边走。

习惯了高山雪原的马,时不时地打着响鼻,似乎一时享受不了绿州的气息。

那天,太阳西斜的时候,他告别了老人,挎包里装了一包新鲜的土和一把陈年的草籽。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又咬咬嘴唇,不知怎地,眼睛盈满了泪花”表现了李春林十分急切地想看山下发芽的小草。
B.“像个受了莫大委屈的孩子,嚎啕大哭”了李春林得偿夙愿,终于看了小草和树木,喜极而泣。
C.小说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情节曲折,悬念迭起,在跌宕起伏的叙述中饱含对边防战士的敬意。
D.小说虽只写了王春林和指导员两个军人,但以点带面,实际上赞颂了所有边防战士的高尚品格。
2.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探究小说的主旨。
2019-03-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