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从西周末到战国初,是中国古代剧烈变革的时代。那时私人讲学之风已盛,又兼各国并立,延揽人才。因此,才智之士辈出,各以所见著书立说,以应当世的需求。材料反映出
A.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B.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C.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深远D.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2 . 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是什么?
(2)材料二“口”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道家春秋时期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前后相随。”
战国时期庄子“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儒家春秋时期孔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战国时期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战国时期荀子“隆礼”,“礼治”。
C战国时期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葬”“节用”
法家D韩非“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实行“法治”。

材料二: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他提出,应当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在他看来,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是一致的,而文化的“一统”又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

材料三:在思想上,王猛提倡儒学。他广立学校,以精通儒学者为学官,文武百官子弟及宿卫战士、宫中后妃均要入学受业。皇帝每月一临太学,亲自考问学生经义,提拔成绩优异者为官。

——摘自滕云玲《十六国北朝民族融合过程中的儒学》


(1)材料一的表格中A、B、C、D四处分别应填入什么内容?这一时期的文化盛况被称为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受董仲舒影响采取了什么举措?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皇帝”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猛推行文化改革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仁者爱人”。

材料三:“有教无类”“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尊敬师长),谨而信(讲信用),泛爱众(博爱众人),而亲仁(亲近仁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四:2004年11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开张。截至2017年12月10日,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有53国设立140所孔院和136个课堂,欧盟28国、中东欧16国实现全覆盖。

(1)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记录孔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名称。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请你说说这一思想主张的含义。

(3)材料三体现了孔子哪方面的主张?

(4)你如何评价孔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孔子学院为什么能够遍及全球?

6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改造自然、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某校学生为更好的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来参与。
【文字篇】

汉字之美,美在风骨。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而且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


(1)图1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他被称为什么?汉字书写在东汉末年发展成为书法艺术,图2是《兰亭集序》,其作者是谁?
【经济篇】

货币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市场上的一个等价物,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各个阶段的一种里程碑。


(2)图3样式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哪个朝代?图4所示货币是汉武帝时在全国统一铸造的,请说出它的名称。
【思想篇】

材料一“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所说“孔子的智慧”有哪些?(至少两条)用简洁的语言评价一下孔子?
【史学篇】

材料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高骚。”

——鲁迅


(4)鲁迅先生这句话是对我国古代哪一部史书的评价?这一部史书的体是什么?
【科技篇】(见图5、图6、图7)
(5)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完成图中的科技名片,A处、B处分别应填写什么?图6张仲景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著作是什么?图7人物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6)通过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究,你有何感悟?
2019-02-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
C.青铜器的高超工艺D.甲骨文的出现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8 .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2019-01-30更新 | 1564次组卷 | 13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一项
①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
②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人
③秦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一
④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2019-01-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六校联考模拟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