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梳理时空,分析归纳。
材料二:战国七雄局面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的结果。春秋初年有百余国,战国初年只有20余国,后来仅剩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上


材料三:百家争鸣

1._______家观点

2._______家观点

3._______家观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1)请在材料一地图的方框中直接填充相对应的国名。请在材料三的表格中直接填写对应的学派名称。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2021-10-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当时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
A.社会制度大变革B.私学兴盛C.诸侯国的兼并战争D.士人的解放
2021-08-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辛集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教科书和所学的知识,从以下四个方面列举一项你知道的古代中华传统文化成就。
举世闻名的科学发明:
灿烂辉煌的书法绘画:
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
独特卓越的中医中药:
(2)我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这种在学术思想领域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叫什么?作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秦始皇为了加强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即位后,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取得了什么地位?
(4)根据材料,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些精髓?
2021-03-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优秀人物为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材料一:华、夏两字上古同音,相互通用,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左传》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语,华、夏同义反复,华即是夏。“华”与“夏”二字在甲骨文中的地位非常崇高。我国古籍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


(1)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自《战国策》


(2)材料二中“商君治秦”是指哪一重大改革事件?“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3)材料三记录的是孔子的思想,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政”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他的哪一举措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以上人物身上,你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2021-03-1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这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D.文艺复兴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这种现象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历史上把这种现象称为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说说以上这种现象的影响有哪些?

材料二:



(3)根据材料二的主要路线及所学知识,列举通过这条道路,东西方各有哪些特产或技术传到对方?(每方各列出两项即可)

材料三:



(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推动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请你针对“文明·交流·互鉴”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2021-03-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子动荡与巨变之中,大动荡、大变革、大思想、大科技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其中,大思想指的是(       
A.诸侯争霸B.铁器牛耕C.社会转型D.百家争鸣
9 . 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处应该填写(     
A.百家争鸣B.变法改革C.兼并战争D.诸侯争霸
10 .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相互批驳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由此可以看出
A.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B.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
C.百家争鸣导致时局动荡D.社会变革导致诸侯混战
2021-02-24更新 | 460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