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7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长足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材料二   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代198019811982
粮食产量5.02亿公斤5.70亿公斤7.15亿公斤
(2)概括材料二中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分析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深圳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资本与技术的胜利,而是观念与制度的成功……。它成功的经验也不仅仅属于深圳,更是印证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

——摘自陶一桃《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及启示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窗”和“中国道路”各自的具体内涵。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四   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4)指出材料四中,中国为解决世界稳定发展提出的方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2024-04-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2 .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长足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5.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材料三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深圳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资本与技术的胜利,而是观念与制度的成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试验田。它成功的经验也不仅仅属于深圳,更是印证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

——摘自陶一桃《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及启示意义》

材料四   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材料一中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概括材料二中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分析上述趋势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窗”和“中国道路”各自的具体内涵。
(4)指出材料四中中国为解决世界稳定发展提出的方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3 .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全国人民在苦难中求索、在风雨中前行,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产党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年2月,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自己家中。他在潜心翻译时,把棕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材料一中“真理”指的是哪一学说?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举起这一学说旗帜的是谁?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简史》

(2)结合材料二将下列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属于“统一战线”的是_____;属于“武装斗争”的是_____;属于“党的建设”的是_____。(填写选项即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南昌起义   C.遵义会议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3)材料三中“中国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中的“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是指什么?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024-04-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4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共道路探索”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同年7月,汪精卫在武江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大批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当时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摘自任学安、周艳著《复兴之路》

材料三

1998年,上海造币厂发行了一枚纪念章(上图),以纪念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该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全面拨乱反正的开始,是伟大转折的开始, 自此社会主义建设迈入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此确立。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图A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图A所示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指出从图A到图B说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一五”计划哪项成就?根据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概括“一五”计划取得胜利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根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4)指出材料四所述中国道路是什么?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道路探索的认识。
2024-04-21更新 | 8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图1、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分别开始的事件。依据材料二,概况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2024-04-2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频非选择题50题)-(山东专用)
6 . 1976年,“阶级斗争”一词在《人民日报》标题中出现205次,但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标题中仅出现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这体现了(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B.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C.“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D.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7 . 下面的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④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政权巩固,社会过渡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继往开来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2024-04-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报刊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关刊载和报道的内容
19181115日,《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颂扬十月革命。到1921年之前,《新青年》发表了一百多篇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先后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俄罗斯研究“等专号。《展报》副刊也开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国民》杂志刊登《共产党宝言》第一章等译文…当时全国报刊多达400余种。它们虽然立场观点不一、但几乎无一不谈马克思主义…
《东北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办的报刊,于1945111日在沈阳正式创刊。194673日《东北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工作队员要学习马试解决群众疾苦,发动群众自己起来斗争的工作经验。1947814日《东北日报》或文报道,土地改革运动中有6290824名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得5031908上地,人均8亩。1949114日《东北日报》报道,据东北政委会民政部的统计,三年解放战争中,参加前线服务的民工达3078931人,担架288663副,大车251067辆,马776675匹。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永载着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1953年元旦社论:“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固生活的基本保证。“1979年元旦社论:“把全觉工作的滑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1)根据材料一刊载内容,当时中国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所述现象真实可信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解读材料二、从报刊来源、报道内容及其内在联系等方面提取信息,分析说明此报刊的史料价值。
(3)结合材料三社论和所学,概括1953年和1979年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4)综合以上,你认为报刊作为史料用于研究和认识历史,应该注意什么?
2024-04-19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下海”一词最初浅的是指一种到大海里去的动作。久而久之就引申了许多经济和政治色彩,一般指放弃或保留原来的工作去经营商业和创业。据此推测如图所指电视剧的背景应该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0 .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主要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历程
1949——1978年莫基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摸索,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探寻可行之路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可视之为现代化起飞前的准备时期。
1978—2012年快速发展时期全党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各项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社会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飞跃。
2012年至今走向成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马敏《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反映“制度变革”的历史事件及其完成“变革”的时间。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将全党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在哪一次会议后? 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靠外部力量、模仿他者、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就能实现现代化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以自信自立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请以“自信自立创伟业”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清楚,语言流畅,弘扬正能量,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
2024-04-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