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7 道试题
1 . 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指导思想,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24-05-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材料三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1978年12月《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维新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分别指什么?这些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材料一中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这次大会中被确定为中央局书记的是谁?
(3)材料三中“从今以后”的“今”指的是什么事件?围绕着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材料三中这一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具有怎样的精神?
2024-05-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挫折之路】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如图)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1)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共产党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转折之路】

材料二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事件?“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此会议前后党的工作中心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材料三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该具体举措最早是在哪里被探索出来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
2024-05-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大庄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分别从上述材料中找出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哪一国际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同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支柱?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5-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5 .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解释】

材料一 如下图

1926—1928年中共党员比例情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26—1928年中共工农党员比例的变化做出合理解释。
【时空观念】

材料二 如下图

新中国                                             新征程                                          新时代

1949                                                         1978                                                  2017

开国大典                                                                       中共十九大会场

(2)材料二中场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启新征程的伟大时刻。根据所学知识,将“      ”处补充完整,并任选一个场景,简述其“新”的含义。
【唯物史观】

材料三 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说:“我们党是一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严肃认真、光明磊落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我们要恢复党的优良传统,要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必须贯彻在党的全部实际活动中。为刘少奇平反,以及为一系列冤假错案——平反,正是为了使党和人民永远记取这个沉痛的教训,使这类错误永远不致重演。”

(3)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反映了当时什么政治原则受到践踏?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为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平反是对党的哪些优良传统的恢复和继承?
【史料实证】

材料四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可以说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

(5)第一阶段“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我国政府的哪一举措?请用具体事例说明“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
【家国情怀】

材料五 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开展宣传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及其先进事迹的运动,时代呼唤英雄人物,英雄人物应运而生,这个期间各条战线涌现出大批英雄人物和优秀集体,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就是这期间涌现出的光辉榜样。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6)材料五中人物体现了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2024-05-11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6 . 2020年,中国的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成为全球第一个钢铁年产量达到10亿吨的国家,世界超过一半的粗钢,是中国生产出来的。但如果回顾中国钢铁发展史,就会发现它背后的历程并不简单。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雷锋经过武汉,专门到武汉长江大桥来参观。站在江边望着大桥看了很长时间,眼睛里还含着泪花。他对身边的人说:“钢铁,原来都是钢铁,中国的江河多得是,今后还要建多少这样的大桥,这需要多少钢铁呀!”雷锋感到自己即将要走进的鞍钢,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工作,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去鞍钢为祖国炼钢铁的决心。

——赵伟东《大武汉铁路往事》

材料三: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新中国冶金工业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技术最新的宝钢工程在上海开工建设。宝钢的建设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成套引进国外7个国家30多家厂商的先进技术装备,宝钢实现了硬件方面的赶超,让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至少缩短了20年。

——《百炼成钢——改革开放领潮头》中国冶金报

(1)材料一中的汉阳铁厂创办于中国近代的哪一运动中?根据材料一,说说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和鞍钢的建设与新中国实行的哪一计划有关?这一计划的完成有何意义?请再写出一位与雷锋同一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宝钢的建设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有何联系?
2024-05-11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某次会议的公报中写道:要“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2024-05-11更新 | 7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A.中国人民 侵略 朝鲜美帝国主义
B.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先进
C.开放 发展 绿色 共享
D.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
2024-05-11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在变局中抉择,在自强中奋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回答,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
(3)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探索中收获成功,自转折中开创新局,在奋斗里赢得未来,铸就了百年辉煌。请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抉择·道路”为主题,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2024-05-1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青岛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以“探寻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之路”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吧!

【任务一   聚焦西欧】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任务二   聚焦苏联】取得政权后的苏共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列宁与斯大林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最终苏联通过国家力量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并由此创造了完全不同于西欧北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任务三   聚焦中国】1979年9月,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任务四   聚焦时代】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我们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摘编自李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任务一及所学分析,为什么英国成为“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最初的关键几秒”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任务二及所学分析,列宁和斯大林的探索分别如何助推苏(俄)联创造了“完全不同于西欧北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3)根据任务三,概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目标”的内涵。
(4)根据任务四,谈谈你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概括我国计划实行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措施。
2024-05-10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